改革网四川-中国改革报看四川,四川改革发展新闻
中国改革报社主办
站内搜索: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  

深圳福田团区委着力构建港澳青年创新创业“生态圈”

2019-12-05 11:12:21 来源:改革网 

本报记者  叶仕春  通讯员 罗耿彪 廖晓龙 郑杳勤  报道

 为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共青团福田区委员会以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港澳青年“双创”工作作为切入点,依托创新创业工场,整合特殊资源、完善特制服务,积极打造创新创业“生态圈”,让港澳青年“创有所依、创有所扶、创有所获”。一年来,双创工场从无到有、发展迅速,已培育24个创业团队,其中6家企业科技成果达到国内领先水平。

发挥特殊优势   精确打造青年创新创业平台

福田团区委按照“党政所需、青年所盼、团委所能”的原则,充分发挥交通、政策、资源等优势,积极打造青年创新创业平台,助力科技创新中心建设。

发挥“天时”优势,狠抓青年创新创业工作。福田团区委主动融入大湾区、对接大湾区、服务大湾区,重点服务港澳青年创新创业,通过整合资源,着力解决人才住宿、融资等困难,为创新创业、工作生活、就业实习创造便利条件。

发挥“地利”优势,搭建青年创新创业载体。福田团区委推动创新创业工场建设,大力鼓励港澳青年协同创新创业。同时,与赛格众创空间等创新创业基地联动,打造创新创业载体联盟。

发挥“人和”优势,汇聚青年创新创业力量。团区委主动协调科创等部门及社会资源为港澳青年人才创业提供政策指导、住房保障、融资服务等系列服务,凝聚成服务创新创业的强大合力。

聚焦特定群体   精准引进优质创新创业团队

福田团区委坚持“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特”工作理念,锁定青年创新创业特定领域与群体,高标准高起点建立港澳青年创新创业工场,着力打造青年创业福田样板。

扶持青年科技创新。围绕福田区“科技创新中心”决策部署,团区委依托产业聚集模式,大力引进和扶持人工智能、机器人、生物制药等领域青年创业团队和项目。一年来共引入24家创业团队,团队成员从67人扩大到319人,融资额达2.3亿元,并成功申报106项知识产权。

凸显港澳特色氛围。团区委紧扣深港科技创新合作主题,着重引进具有港澳背景的创业人才,目前创新创业工场有香港青年47人、澳门青年1人,台湾青年3人,外籍青年11人。为营造深港无差别化的工作环境和创业氛围,创新创业工场办公场所的门牌标识、公司介绍、宣传栏都以简体加繁体方式显现。     

引进高端科研人才。依托港澳青年创新创业工场,积极与香港高校人才开展技术合作。如今,创新创业工场汇聚了一批香港高校毕业生以及部分欧、美、澳归国留学人员。

完善特制服务   精心营造良好创新创业氛围

团区委坚持需求导向,为青年创业提供定制化、专业化、系统化服务,营造最优体验,打造最佳品牌,真正把福田区打造成港澳青年创新创业的“沃土”,实现梦想的“福地”。

促进有效制度供给。制定《福田区团委关于支持港澳青年发展的系列措施》和《青年创新创业政策手册》,为创新创业提供政策引领;编印《福田区低成本产业空间导览》宣传册,为创业提供多样选择;调查研究青年创新创业存在的问题,聚焦“痛点”,为创新创业提供更加充沛的阳光雨露。

优化创业金融服务。联合建设银行、深圳市高新投等单位,打造全链条金融服务;与深圳市知识产权研究院等单位签订协议,提供知识产权质押等服务。一年来,声希科技、显扬智能、舒糖讯息等园区企业已分别融资千万元。

提供个性化人才服务。成立福田CBD青年学院港青分院,提供公益培训课程,迄今已举办8期知识产权、税务等课程,服务320人次;协助港澳创业团队组织校招、定向招聘;开发实习岗位,联合辖区大型企业,向港澳大学生提供100个实习岗位;提供实习生补贴,按照每月1000元到4500元标准向港澳人才提供实习补贴。

完善其他配套服务。以青年驿站、人才住房等多种渠道解决港澳青年人才住宿问题,其中福田青年驿站免费短期住宿已服务10864人次;畅通法律援助渠道,建立服务团队,为创新创业保驾护航;深化创新创业交流,引导创业团队先后参加“中俄青年创业孵化器”、港澳青年福田创新论坛,并组织参加全国双创周、中国科协年会、深港科技交流年会、高交会。

筑巢引凤,花开蝶自来。福田团区委负责人在接受本报记者时表示,下一步,将以粤港澳大湾区、深圳先行示范区以及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建设为契机,以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为指引,进一步提升港澳青年创新创业阵地建设,在学习、生活、就业、创业等方面提供便利服务和有力保障,把福田打造成港澳青年在内地发展的最佳选择地及最佳创业区。

 

[责任编辑:采风]

相关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