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茆同风 王 冬
□ 夏前瑞
城市小区是社会治理的最前沿,切实把群众的苦处、痛处、难处一项一项抓好治好,才能建设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记者近日赴江苏省淮安市清江浦区长西街道,就该街道推动小区综合治理的经验进行了深入采访。
“要不是采取‘四方共治’,我们的小区就是脏乱差的集中体现。”近日,家住淮安市清江浦区长西街道石塔湖小区的居民惊喜地发现,绿化带里的枯枝烂叶被清理了,楼道里的小广告不见了,就连“老大难”停车乱、停车难问题也得到了解决,老小区一跃成为“平安、和谐、整洁、绿色”的市级文明样板小区。
据长西街道党工委书记刘玉梅介绍,长西街道是一个典型的老城区街道,像石塔湖这样的小区还有很多。这些小区里面存在着改制企业宿舍、商品房、自建房等多种性质房屋,过去因为管理不到位、环境脏乱差、矛盾纠纷多、安全隐患大等原因,物业费收缴率不到30%,治安案件多发易发,群众的意见很大,牵扯了街道大量的精力。
从2017年年初开始,街道注重发挥基层党组织在社会治理创新中的核心引领作用,积极探索党建引领小区综合治理新路径新办法,在江苏范围内率先探索小区综合治理工作,以“绣花”功夫抓好党建引领小区治理工作,走出了一条符合中心城区特点的社会治理新路子。
党建引领:选好具有过硬功夫的“绣花人”
“我们在社区党委的支持下,重新选举产生了以党员为骨干的业委会,通过实行物业公司选聘、物业费缴纳、业委会收支‘三个公开’,使小区管理逐步走上了正轨,小区面貌焕然一新,95%以上的业主主动缴纳物业费,小区治安实现‘零发案’,房价都实现了大幅上涨。”石塔湖小区业主委员会主任曹军华的骄傲溢于言表。
“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基层工作千头万绪,基层社会治理工作者的凝聚力与引领力决定着治理的成效和水平。刘玉梅告诉记者:“小区治理最核心的环节是如何依法实施党对小区工作的领导,如何依法选出像曹军华这样的热心老党员担当小区综合治理的‘绣花人’,是我们首先要考虑的问题。”
长西街道党工委探索建立“三会两考一规则”工作模式,各小区在街道党工委、社区党委的指导下,召开党群座谈会,选好小区业主委员会、治理监督委员会,采取专家考试、党委考察“两考”环节,选出小区筹备组、业委会、监委会等当中的合格业主,并充分征询采纳广大业主们的意见建议,制定《业主大会议事规则》,形成了小区治理党委领导、依法监督等新元素。这些元素的加入,有效化解了长期以来业主、业委会、物业公司之间的矛盾。
刘玉梅向记者介绍,实施新的工作模式后,党建引领的作用越来越强,街道内新成立的业主委员会中党员的比例均超过了50%,其中玫瑰苑小区业委会7名成员均为党员,堪称“红色业委会”,小区治理“绣花人”队伍建设初见成效。
四方共治:对症起针绣好小区治理“和谐图”
“有事找大姐,大姐包管用!” 现在成了玫瑰苑小区居民经常挂在嘴边的“口头禅”。这位小区居民提到的大姐,就是长西街道玫瑰苑小区的热心党员钱大姐。2011年以来,钱大姐走遍辖区900多户居民,记录了15本1500多页民情日记,解决了4000多个问题,得到了居民的一致认可。
“大家事大家办”,正是长西街道推进小区综合治理的常态长效之策。各小区业委会、监委会成立后,社区党委积极调动网格党支部、业委会(监委会)、物业公司、业主“四方”积极性,构建1+4+N的党建引领下的“四方共治”工作机制。通过业主上前台,唤醒居民自治意识;业委登舞台,补齐社会管理短板;物管打擂台,提升物业服务水平。
小区在业委会和监委会的带领下,制定业主自治组织章程和居民公约,确定合理物业费收费标准,形成小区自治机制,引导小区自治组织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收支平衡、自我处理日常矛盾,实现小区品质提升。
在记者采访时,刘玉梅表示,“‘四方共治’推动和促进了老旧小区‘旧貌换新颜’,是实现‘强行入轨’到‘居民自治’的制度保障,我们将继续加大力度,推动辖区内所有小区实施这项制度。”
职能改革:穿好共治共享的机制“保障线”
在机关一号大院住宅区,引河社区党委书记陈芳指着路边的门面房对记者说:“过去排油污问题群众反映特别强烈,动不动就打市长热线,但是工单交办到社区后,却受困于没有执法权限,问题迟迟得不到解决,群众意见很大,社区也很苦恼。街道职能体制改革后,区委区政府将执法权限下沉到基层,整合公安、城管、党员业主等资源力量,终于啃下了‘硬骨头’。”
今年以来,街道抓住管理职能体制改革试点的有利契机,聚焦街道管理中存在的主责主业不突出、权责不对等、机构设置不合理等问题,在小区治理工作中建立完善“街道吹哨、部门报到”的工作机制,充分整合市区职能部门、挂钩单位、辖区单位、社会组织等多方资源,构建街道、社区、小区“三位一体”社会治理联席会议组织架构,统筹协调解决小区治理难题;整合城管、市场监督管理、环保、应急管理、公安等部门相同相近的执法职能和资源,探索建立“条块结合、以块为主”的综合执法体制;利用好社会治理信息化系统,实现“一支队伍管执法”,形成小事不出小区、一般事不出社区、大事不出街道的工作格局,有效解决了治理难题、化解了社会矛盾。
小区虽小,小区治理却是一项涉及千家万户的民心工程,是一项事关社会和谐稳定的大事要事。长西街道经过几年的探索与努力,小区的“小气候”逐步向上向好,街道的“大环境”也逐步变优变强,群众的“差评”也一致地变成了“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