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信用监管释放惠民便企红利

2019-11-29 14:27:13 来源:本网专稿 

——2019年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工作培训班(第三期)实地调研侧记

□ 中国改革报记者 何玲

黄色的银杏叶和深绿的香樟叶在道路两旁交错而现,湿润的空气随着微风拂面而过。11月底的义乌,让人有种错觉,仿佛还置身于秋天。

11月26日,2019年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工作培训班(第三期)在浙江义乌开班。除了室内经验交流培训,实地观摩也是这次培训的重要议程。当天下午2点,约100名学员踏上实地观摩培训的商务车,他们或带着好奇,或带着疑问,或带着思考,义乌信用监管究竟是怎样一套模式?

建立信用承诺监管闭环

“办事不求人,信用就是通行证”

走进义乌市行政服务中心,一块约3米高的屏幕矗立在大厅中间,“办事不求人,信用就是通行证”的字眼首先映入眼帘。

“大家好,下面由我向大家汇报一下‘义乌实施信用承诺闭环管理情况’。”浙江省义乌市信用中心副主任科员张峥妍用洋洋盈耳的开场白吸引了学员们驻足“听课”。

什么是信用承诺制审批机制?即按照“你承诺,我先批,事后查,失信惩”的思路,只要信用优良的企业和个人承诺符合审批条件,并提交相关资料,行政许可部门即可先行发放证照。

如何实现信用承诺监管闭环管理?义乌创新性地将信用引入“一网通办”审批平台,即申请人满足信用综合登记B级以上,且针对具体申请许可事项没有不良记录,可适用告知承诺流程;运用“一网通管”监管平台,即信用承诺数据通过在线派单,执法人员在手机端收到待查任务,通过审批端的100%信用状况核查和监管端的100%承诺真实性核查进行监管;实施“一网通享”信用平台,即若市场经营主体与承诺事项不符,则计入失信记录并扣减相应的信用分。

截至目前,义乌已建成覆盖所有55万市场主体、230万个人,涵盖60个政府部门、101家金融机构共3.5亿条数据的信用“一张网”;已对所有995个审批事项进行全面梳理,形成信用承诺制“三张清单”,其中信用承诺制事项清单400项、无需信用承诺可一证通办或即办事项清单255项、涉及人身财产和公共安全等不适用信用承诺制事项清单340项,累计通过信用承诺简化审批11.8万人次……

在审批与监管之间,信用贯穿其中;在平台与执法人员之间,数据共享其中。行政服务中心,办事人员人来人往,广播声音此起彼伏,但是学员们仔细地听着耳机里的介绍,认真地看着屏幕播放的PPT,时而掏出手机拍下“学习资料”,时而默默点头表示赞同。

如果申请人材料有缺失有瑕疵怎么办?今年10月份,义乌推出了“信用+容缺信封”制度,将“最多跑一次”延伸至受理工作之前。根据规定,个人信用评级在良好及以上、法人信用评级在B级及以上的申请人,当申报材料不齐或存在缺陷时,办事窗口向其发放“信用容缺”信封,申请人可在规定时间内补齐或补正办理材料并装入“信用容缺”信封,然后电话通知快递公司免费上门收寄。工作人员收到快递核对材料无误后及时作出审批决定,同时将相关批文或证照快递送达。目前,“信用+容缺信封”已惠及600多个主体。

义乌实施信用承诺闭环管理介绍结束时,学员们转身走向服务大厅另一侧,服务台上一沓厚厚的“信用+容缺信封”被学员们纷纷“领走”。“这个信封设计很巧妙啊!将信用承诺直接印在信封上,和材料一起寄出,方便了办事群众,也提高了办事效率。”宁夏回族自治区发改委财金处四级调研员吴志宏告诉记者。

一个小小的信封,一份重重的承诺,既确保了审批程序和要求的严肃性,又体现了主动服务的灵活性。正如大厅墙上写着的“方便让给群众,麻烦留给自己”,在“最多跑一次”的“放管服”改革中信用正在释放能量。“义乌市信用承诺闭环监管充分发挥了信用的作用,彻底改变了人们办事‘找人’‘求人’的传统思路,有利于维护和促进市场规范。”在赶往下一个观摩点的商务车上,国家发改委财政金融和信用建设司信用处副处长严畅在和学员们交流时如是说。

运用分级分类监管

让信用转化为市场“口碑”

从几百年前鸡毛换糖的信义相传,到新时代世界“小商品之都”的信义创新,诚信从来都是义乌市场持续繁荣的命脉。如今,在义乌小商品市场,难以量化的“诚信”已变成直观的数据。

“义乌在全国率先实施市场信用分级分类监管模式,并发布全国首个监测市场信用波动情况的指标——义乌市场信用指数。经营户的每一笔买卖都会被评价、分解和累计,构建起以信用指数、品牌培育、质量监测为链接,以知识产权保护、人民调解、合同履约、经营者自律机制为保障的全生命周期信用监管大平台。这套模式推行以来,义乌市场经营户违法率下降了2/3,客商满意率达97%。”义乌市市场监管总局的一位工作人员如数家珍。

“市场信用分级分类监管是怎么实现的呢?”学员们一边听着介绍,一边思考着。

信用分级分类监管的前提是信用评价。根据《义乌市信用监管实施暂行办法》,“监管信用分”由监管部门监管扣分和监管对象自治加分动态计算所得。监管扣分是指监管部门在检查中发现违法失信问题,按照失信程度的四个等级严重、较重、一般、轻微,分别扣减12分、6分、3分、1分;自治加分是监管对象通过主体自治平台,开展自检自查、自主申报、自治学习、在线考试等,获得加分、修复扣分。若“监管信用分”总扣分超过12分,将推送至全市信用信息共享平台,在监管对象的主体信用档案中相应扣减“综合信用分”2分,而且会影响主体信用状况。

2018年,立足于商品交易市场的义乌市场信用App正式上线,结合市场信用分级分类监管、星级商位等体系,实时展示市场主体信用状况。义乌市场信用App汇集了18个政府部门、企业、客商三方信用信息。市场经营户可登录App直接申报商标、专利、版权、荣誉等信用信息,提高信用等级;采购商和消费者也可以在App上对经营户进行评价。按照信用分从高到低,市场商户被分为AAA、AA、A、B、C、D六个等级。

国际商贸城二区四楼经营户包海刚主营中高端数码产品,其商铺右侧悬挂着一块五星级信用牌。“很多新客人会冲着这块星级信用牌来我店里下单。”包海刚说,市场信用分级分类监管平台使他多年累积的好信用变成了重要的贸易资源。

由于市场主体数量日益增多,以往有限的执法力量面临着新挑战。信用分级分类无疑为监管人员实现加强靶向监管、精准监管提供了重要依据。“义乌市的信用分级分类搞得好,这只是浙江信用建设的一个缩影。浙江从省到市县在推广信用建设过程中注重研究,建立了一套严谨的评价模型,为信用分级分类监管奠定了基础。”江苏省信用办副主任程友华告诉记者。

对于失信主体,商贸城也有完善的预警平台。义乌国际贸易综合服务及经济案事件预警平台(以下简称“预警平台”)会及时对逃匿的失信主体进行公示,向经营户提示风险。预警平台以市场贸易信息采集分析为防范切入点,借助互联网方便快捷的信息传播优势,把广大市场经营户联合起来,通过对分散、隐性贸易信息的有效综合和公安机关的调查排摸,在初始阶段或损失造成之前遏制犯罪、降低市场经营户贸易风险。

义乌市信用中心副主任陈奇表示:“信用扣分、处罚惩戒并不是信用监管初衷,而是引导企业诚实守信、主动自律。”

“今天的实地观摩很受启发,回去后我们也要加快推动信用工作,完善相关配套措施,尽快跟上这些优秀兄弟城市的步伐。”一位学员表示。

结束实地观摩培训的时候,暮色四合,华灯初放。收获满满的学员们脸上洋溢着自信和坚定的笑容,也许他们寻到了推动信用监管的“法宝”,也许他们发现了加快推进工作的路径,也许他们对下一步工作有了更加明确的方向。

[责任编辑:王小义]

相关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