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扫盲”到育人 夯实千秋基业

——从70周年大型成就展看教育强国之路
2019-11-21 06:38:48 来源:本网专稿 

□ 中国改革报记者 袁琳

新中国成立之初,我国人均受教育年限仅有1.6年;2018年,这一数字提升至10.6年,中国教育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民族复兴的基础在教育,一部中国教育70年发展史,也是新中国从落后走向复兴的真实写照。

在“伟大历程辉煌成就——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大型成就展”上,有一张泛黄的《识字证书》,上面写着:学员姜桂云是山东省威海人,现年17岁,在沈阳日报社职工业余学校学完规定的课程,经过考试成绩合于扫盲标准。这是66年前颁发的一张《识字证书》。

在全球掀起汉语热的今天,谁能想到,在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5.5亿人口中,文盲就占了80%。

这一历史性变革,要追溯到1952年我国开展大规模扫盲运动。当时,扫盲班遍布工厂、农村、部队、街道,人们以高涨的热情投入到文化学习中,扫盲运动的高潮一直持续到50年代末。

“一盏煤油灯、一块小黑板,人们聚集在一起,大声朗诵,学习文化,接受教育。那段回忆是温暖的,有的人第一次学会写自己的名字,感受到了文字的尊严。”一位经历过那段岁月的老人向记者描述了当时的景象。

在这场扫盲运动中,有一个人功不可没,他就是祁建华。他发明的《祁建华速成识字法》能使一个文盲在不到30天的时间里学会3000多个常用汉字,并且会读、会写、会运用。这个方法使全国5000多万人摘掉了文盲的帽子,为新中国建设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祁建华因此被刘少奇称为“当代仓颉”。

1960年,扫盲工作开始注重巩固成果。1964年的一份调查结果显示:15岁以上人口的文盲率,已经由新中国成立初期的80%下降到了52%。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进入新的历史时期,扫盲与普及义务教育一同被列为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1982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明确规定:“国家发展各种教育设施,扫除文盲。”1986年,九年制义务教育被写入新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使我国基础教育走上了规范化、法制化的轨道。

1988年,国务院颁布《扫除文盲工作条例》,对扫盲对象、标准、规划目标、政策措施作了具体规定。1993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提出到20世纪末,全国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使青壮年文盲率降到5%以下。

在党中央和国务院领导下,各级政府积极响应,人民群众积极行动,全国城乡掀起了声势浩大的群众性扫除文盲运动,出现了“夫教妻”“子教父”“能者为师”“大家动手,扫除文盲”“有文化的都来教,没文化的都来学”的感人场面。

《中国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和扫除青壮年文盲的报告》指出,从1986年义务教育法的颁布实施,到2000年中国初步实现“两基”(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和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战略目标,再到2011年全面完成“两基”战略任务,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中国用25年的时间,完成美国100年才完成的“普九”任务,完成了从人口大国向人力资源大国的完美转身,这是值得铭记史册的光荣。

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统计,从1990年到2005年,世界文盲减少1亿人,其中中国减少9000万人。在9个发展中人口大国中,中国是唯一全面实现九年义务教育的国家,成为推动世界全民教育发展的重要力量。

几十年来,我国教育事业健康稳步发展。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教育现代化加速推进。2017年,我国推行九年义务教育“两免一补”政策,首次实现城乡标准全面统一和免费义务教育的历史突破。2018年,我国各级各类学历教育在校生2.76亿人,各级各类教育规模均居世界首位,总体发展水平跃居世界中上行列,教育事业实现了新的历史跨越。

从人均受教育年限仅有1.6年攀升至10.6年,从文盲大国到全面实现九年义务教育,从确立普及义务教育制度到“两基”攻坚……回望70年历程,我国教育事业走出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发展之路,教育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了全国人民。

[责任编辑:尹超]

相关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