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乡创业催发群众“幸福”之花

​——四川富顺县返乡创业试点纪实
2019-11-14 16:42:25 来源:本网专稿 

□ 中国改革报记者 唐元龙

“企业的发展与家乡的发展紧密相连、相辅相成,回报家乡、造福社会是每个企业应尽的责任和义务。”四川自贡市富顺县红谷尚品集团董事长邓申伟说。2006年,他响应四川省委、省政府返乡发展的号召,毅然踏上回乡的旅途,扎根家乡、建设家乡,成为当地返乡创业的代表之一。

富顺县是沱江下游的百万人口大县,享有“千年古县”“才子之乡”“豆花之城”的美誉,是全国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县、支持农民工返乡创业试点县。

“近年来,富顺县委、县政府立足县域实际,充分发挥劳动力充沛、外出成功人士多等优势,开展了引百凤还巢、助力县域经济发展系统工程,全面推动高质量发展,县域经济发展质效持续向好。”富顺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领导表示,截至目前,全县共计返乡创业企业2000多家,返乡创业人员10余万人,民营经济收入占全县经济总量达56%以上。

创新管理机制

网络“搭”起回乡桥

富顺县常年外出务工的农民35万人次以上,农民工群体约占全县总人口的1/3,富顺籍外出务工人员资产达1000万以上的已超过1000人。

“庞大的外出务工群体及高素质的务工人才,成为我们返乡创业深厚的根基。”富顺县人社局领导表示,为保证返乡人员招得回、留得住、发展得好,富顺县建立了一套完整的保障制度。

“只要用鼠标点击进入网站,我们的各种信息就可以让出外务工人员看到,有任何疑问都可以在网上得到及时答复。”富顺县人社局领导表示,为与外出务工人员建立快捷的联络机制,富顺县专门建立了农民工服务保障网站,充分发挥“互联网+”的覆盖作用,利用“网络信息高速路”,让农民工兄弟用网望乡,用网办事,也“搭”起了回乡之桥。

与此同时,富顺组建了以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任组长的农民工服务保障工作领导小组,建立了农民工服务保障联席会议制度,成立了县返乡创业服务中心和返乡创业协会;并依托在外商会组织,在农民工较为集中的地方建立党组织、工作站、商会“三块牌子一套人马”的服务体系。此外,还在县级公共服务平台设置农民工专门服务窗口,在行政审批局的行业窗口设置办事“绿色通道”;在各乡镇建立农民工服务中心;每个行政村明确专人负责农民工联系服务工作,在中心村设立农民工服务窗口,构建起“城市10分钟、农村5公里办事圈”。

营造创业氛围

返乡人才成生力军

据富顺县发改局相关负责人表示,目前富顺县已在全县范围内创建一批返乡创业示范基地,通过示范基地辐射带动、技术领动农民工返乡创业,营造鼓励支持农民工返乡创业的浓厚氛围,一大批返乡创业人员如大雁南归般纷纷“回巢”。

新加入富顺县返乡创业协会的兰景彪、陈明钱、谭守君等人带着自己的企业联合成立了四川省凰凤君泰农业综合开发有限公司。该公司开展的种养融合产业园项目流转土地近1000亩,投资额达500万元,带动周边几百户农户,显著提升当地农村居民收入,年内将申报市级大学生创业创新孵化基地。富顺县滨江竹业专合社的刘滨也将落实同竹类病虫防控与资源开发四川重点实验室签署的协议,成立竹业产业院士(专家)工作站,并在富顺县内投资1.2亿元建立集研发、生产等为一体的一流竹粉生产基地,助力富顺县竹产业发展。该负责人表示,近年来,大量的返乡创业人才回引,在发挥一、二、三产业技术、管理,在带动村民致富、解决当地就业、扶持贫困人员、促进行业发展等方面做出突出贡献,成为富顺县乡村振兴的生力军。

打造一流环境

浇灌群众“幸福”之花

“多亏了返乡创业带来的变化,我本来想去沿海打工的,现在在家门口就可以上班了,小孩与老人都可以兼顾,现在的政策真是太好了。”在红谷尚品集团上班的小刘激动地说。

在富顺红谷尚品集团,记者看到,总投资30亿元的“红谷尚品智能产业园”项目正如火如荼地建设,项目建成投产后年销售额可达50亿元,可实现利税3亿元,新增就业岗位达万人,为促进当地就业、群众乐业奠定了基础。

而在富顺县富世镇海棠村,依托返乡创业打造的草莓种植基地、千天百味晒醋加工厂、颐佳养生养老产业园,以及村集体公司“富顺县携重益民劳务有限公司,实现了人均年收入19,800元,让当地群众享受到了返乡创业带来的“红利”。

为进一步巩固返乡创业成果,富顺县人社局领导表示,下一步,富顺县将真正把返乡创业、农民工服务保障工作作为战略性工程抓牢抓实,制定并贯彻落实促进返乡创业、加强农民工服务保障、引资引智、人才新政等优惠政策,设立“返乡创业扶持资金”等3个1000万元基金,实施“证照办理绿色通道”等农民工服务保障“十个一”工作。在人才及项目方面,县级各部门将继续跟进县域各产业的企业,促进产业良性发展,进一步激发富顺县返乡创业活力,助推县域经济发展再上新台阶,让返乡创业浇灌出群众的“幸福生活之花”。

[责任编辑:王小义]

相关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