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于“农” 着眼于“改” 服务于“民”

2019-11-14 03:40:15 来源:本网专稿 

河南汝州打造以汝瓷文化为龙头、特色种养为基础、休闲旅游为纽带的多业态复合型产业融合示范园


□ 中国改革报记者 袁琳 郭冠军 李宏伟

汝州,位于河南郑州、洛阳、平顶山、许昌、南阳交叉辐射带,这座拥有1400多年建城史的城市,曾是中部地区重要的能源化工基地,素有“百里煤海”之称。

随着煤炭产业黄金时期逐渐远去,过度倚重资源带来的负面影响开始凸显,与资源衰退相伴的“半城煤灰半城土”城市形象,一时间成为汝州之痛。面对周边城市迎头赶上的区域竞争局势,汝州如何摆脱资源依赖,走一条绿色可持续发展之路?如何实现城市和产业的全方位转型?是汝州亟待破解的时代之问。

2016年7月28日,河南省发改委印发《关于加快农村产业融合试点示范工作的通知》,将汝州市确定为河南省七个农村产业融合试点示范县之一。2017年8月,硕平花海成为河南省田园综合体试点。2018年1月,硕平花海和汝瓷小镇作为整体一起入选首批国家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

近年来,汝州市按照一二三产融合的理念,坚持产城融合、农业内部融合,在延伸农业产业链、拓展农业多种功能、发展农业新型业态等方面积极探索。目前,示范园已经形成以汝瓷文化产业为龙头、特色种养殖为基础、休闲观光旅游业为纽带的产业融合发展格局,构建了“一心、一带、两区、广辐射”的产业发展空间布局。

以“瓷”为名

打造中原新名片

“雨过天青云破处,这般颜色作将来。”汝瓷,因产于河南汝州而得名,北宋五大名窑之首。

古有汝瓷,青如天;今有小镇,景如画。在蟒川河畔,一座占地12平方公里的汝瓷小镇正拔地而起。

近年来,汝州市按照全域旅游的理念和“汝瓷+文化+旅游+科技”的产业发展定位,在蟒川河沿岸严和店遗址上,规划建设了这座文化与现代结合的汝瓷小镇,打造了中原的“新名片”。

怀着对汝瓷文化的敬仰之情,记者来到了中国汝瓷小镇的迎客门厅——河南省陶瓷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和游客服务中心。在这里,记者看到琳琅满目、形态各异的汝瓷珍品。据中心负责人介绍,汝窑的天青釉瓷中含有玛瑙,色泽素雅自然,因此有“雨过天青云破处”之誉。

走出服务中心,向蟒川河畔望去,中国汝瓷博物馆、创客园区、美术馆、陶艺村、遗址公园等特色产业一览无余,尽收眼底。汝州市文广旅游局副局长、汝瓷小镇管委会副主任赵俊璞向记者介绍,“为适应与引领经济新常态,中国汝瓷小镇以厚重的汝瓷历史文化、传统的陶瓷产业为依托,打造以汝瓷文化特色产业为支撑,融生态休闲、山水秀丽旅游度假、康体养生于一体的特色小镇,内有汝瓷、汝石、汝帖、旅游、健康养老养生、民俗风情展示、休闲度假、观光体验、商贸物流、‘互联网+’等十大特色产业。”

在创客园内,记者来到惒堂文化国际青瓷艺术研发交流中心,一个个精致的汝瓷制品让人爱不释手。惒堂文化的总经理曹艳玲向记者介绍,“汝瓷始烧于唐,盛名于北宋,制作技艺精湛,在中国陶瓷史上地位显赫。古语常说‘家有万贯,不如汝瓷一片’。目前,像我们这样的陶瓷企业在园内已有近百家,不仅促进了陶瓷产业发展,同时也为陶瓷企业传承发展增添了力量。”

据了解,汝瓷小镇共分三期建设,其中,河南省陶瓷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和游客服务中心、中国汝瓷博物馆、创客园区、中小企业生产区等单体已基本建成。二期以严和店古村落改造和蟒川河水系治理为主,打造“吃住行游购娱”于一体的陶瓷类文旅小镇,2020年建成投用。三期以田园花海综合体为依托,建设包围小镇的生态屏障,2020年初步形成小范围生态圈,为小镇提供优美的自然环境。

“文化必须有产业支撑才能不朽,这就是打造汝瓷小镇的初衷。”赵俊璞说,“目前汝州市已拥有玉松汝瓷、廷怀汝瓷、朱氏汝瓷、弦宝汝瓷等机构120多家,年产值超过3亿元,足以支撑汝瓷小镇的发展。”

据介绍,2017年以来,汝瓷小镇先后获得第二批国家级特色小镇等3个国家级荣誉,以及河南省重点文化产业园区、河南省首批文化和科技融合示范基地等9个省级荣誉。“汝瓷小镇建成后,将成为汝州市集文化传承、非遗展示、收藏鉴赏、旅游观光等功能于一体的滨水文化小镇。”赵俊璞说。

揽山水之灵秀,传文化之精髓。随着赵俊璞的介绍,汝瓷小镇的未来风貌徐徐展现。“作为蟒川镇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个关键点,我们将深度挖掘历史文化及现有资源,按照‘一带两岸多组团’的结构体系,加快推进项目建设,构建丰富多彩的文化体验,打造‘文化+生态+产业+旅游+休闲养生’的5A级特色文化小镇。”

以“花”为媒

书写生态致富经

蒋姑山下,硕平花海。从汝瓷小镇向西两公里,这个占地4万亩,以各类花树、花卉、中草药等种植为基础,涵盖农业、林业、产品深加工、观光旅游业,一二三产业融合、农林工业旅游“三位一体”的汝州现代农林生态花海田园综合体项目(以下简称田园项目)已成为河南旅游界的“新贵”,独占汝州旅游的“半壁江山”。

流转荒山2.8万亩,植树造林1.8万亩,种植各类树木超过110万株,涵盖4个村1000余户贫困人口……田园项目自启动以来,披荆斩棘,初露峥嵘,成为河南省田园综合体试点,并同“近邻”汝瓷小镇一起入选首批国家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

踏进田园项目园区的大门,一段20米长的吊桥引起了记者的注意。桥上挤满了游客,随着音乐声起,人们舞动双臂,有节奏地摇摆,不少人还拿出手机直播……这就是在视频网站上点击量超过2亿人次、全国最火的“网红桥”。

然而,多年前的蟒川镇西部山坡,曾被当地人称为“虎狼爬岭地”,庄稼全靠“望天收”,年轻人纷纷融入外出打工的队伍,大片土地被抛荒。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的专家为这片土地开发支了招儿。“我们按照现代农林综合开发园区的高标准要求,全方位规划设计发展方案,组建了80余人的专业管理和技术人员团队,规划设计出了占地4万亩的汝州现代农林生态花海田园综合体试点项目,围绕‘花’产业链,建设花卉种植、花卉苗木繁育、木本油料科研深加工、生态康养、特色教育、旅游观光等涵盖一二三产业的农林生态综合体。”汝州市发改委农经科科长王明法向记者介绍说。

越过“网红桥”,记者走在花海丘陵的小路上,深秋的花海虽然没有漫山遍野,但是一株株从石头地里长出来的百日草、硫华菊,在耀眼的阳光下与天际线相交,显得格外妖娆,那是一种人心弦的美丽。

曾经的万亩荒山,如今成为姹紫嫣红的花的世界和绿色的海洋。据了解,“花海”里种植了各类景观树木、花卉,花期涵盖春夏秋冬四季。同时还大力种植具有经济效益、适合木本油料深加工的元宝枫,发展林下经济,实现中药材与景观协同发展。

“只要到了花期我就过来帮忙摘花,一天70元……”正在地里播种百日菊的杨沟村贫困户孙文保告诉记者,“这千亩花田里有两亩土地是我家的,流转出去后,我就来这务工,月收入比种地划算得多。”

河南蒋姑山农林发展有限公司的一位负责人介绍,“我们通过流转土地、带动务工、参与服务业发展等方式,让硕平花海带动贫困人口近200户,为农民提供就业岗位1000余个,参加务工的贫困人口人均年增收6000余元。”

汝州市发改委副主任王继伟介绍,沿九峰山旅游专线将形成以美丽产业为特色的发展区,通过引入“旅游+”“生态+”“互联网+”等运营模式,聚集花卉、苗木、瓜果园等风景园林产业。目前已建成鲜花街坊,同时建设了房车营地、家庭旅馆、农家乐等,满足游客食宿需要,提升当地百姓经营收益。目前,园区已接待游客200万人次,创造了超过1000个经常性的农业就业岗位和500个以上的商业就业岗位。

谈及未来的计划,王继伟说:“我们计划2年~3年内,吸引方圆150公里~200公里内的城乡居民来这里观光旅游,欣赏自然风光的同时捎带购买一些土特产品;5年~8年内成为全市观花中心;8年~12年内成为河南知名赏花胜地。”

既立足农业又跳出农业,汝州着力推动一二三产业整体联动,坚持“农旅结合、以农促旅、以旅强农”方针,大力发展集农业生产、农业观光、休闲度假、农事体验于一体的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初步形成了“一乡一业、一村一品、一户一特色”或“多乡一业、多村一品”的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发展格局,以“特色产业+优势产业”精心打造汝州现代化大农业全产业链,助力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农村发展。

[责任编辑:尹超]

相关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