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助农数字化创新 双11单日农产品销售74亿

2019-11-13 11:27:53 来源:本网专稿 

中国改革报、改革网记者李宏伟

74亿!2019年11月11日当天,阿里巴巴全平台农产品销售额定格在这个数字。

同比2018年增幅64%,13款农产品销售过亿。这一天不光是全球的狂欢节,更是中国最大的惠农日。数字在创造着新的纪录,但天猫双11不是数字的盛会,而是创新力量的盛会。

74亿的背后,是助农模式、科技、通路的创新,是调动全社会参与兴农脱贫的诚心,更是中国农民拥抱数字农业时代的民心。

新模式——为农业增加“大数据”生产力

双11开始短短1小时,400万个橙子、350万片牛排、150万头海参被买走!

谁过节不想吃点好的,而众多优质的农产品,很大一部分来自于阿里巴巴在全国搭建的1000个数字农业基地。

据悉,这是2019年阿里巴巴助农模式上的最大创新:打破中国传统零散乱的小农模式,建立规模化的数字农业基地;实现优质农货原产地直供,让消费者吃上更安全、更有品质的食品;借助高科技加持的供应链,帮农民提高种植、流通、销售各环节的效率。

以“基地模式”为代表的数字技术,创造了新型农业生产形态,特别是新的订单农业(电商直采),给高品质生态和有机农业增添了“数据”生产力,提升了产品的高附加值,也满足了消费升级需要。

浙江大学中国农村发展研究院教授徐旭初认为,基地直采模式是农村电商的新趋势。

在田间地头,另一种新趋势也方兴未艾。

新趋势——三寸手机屏卖出3万吨农货

海量的脱贫农货汇聚天猫双11,仅阿里兴农脱贫项目,就上线了来自全国707个贫困县的4548款农产品。

天猫双11预售期间,淘宝直播的村播场次超过15万场。10天里,农村主播就卖出了超过3万吨农货。58岁的礼县果农张加成,通过直播在线上售出3万斤苹果。新疆若羌县的常务副县长和返乡创业的村播罗晶一起,一场直播卖出超过6吨灰枣,相当于当地32家农户此前一个月的销量。

手机成了新农具,直播成了新农活。24个省份的534名县长或副县长走进了直播间,是为本地特产的信誉背书。11月10日,21组一线明星共计41名“脱贫助力官”,身着印有21个国家级贫困县名字的白色T恤,集体登台亮相。

完成猫晚表演后,歌手那英等演艺明星还走进农货直播间,和来自贫困县的县长们一起吆喝。

开启新平台,让更多的社会力量参与进来,兴农脱贫才会有更大的势能。

新通路——1000条农产品上行“高速公路”

据统计,双11期间,55万只鸡、16万只鸭、8万只鸽子、3万头猪、2万头牛和1万只羊通过盒马鲜生走向城市餐桌。30万只大闸蟹已整装待发,从江苏奔赴全国各地。

新零售已成为农产品上行不可忽视的通路。

而另一项重要的基础设施是物流,从田间到餐桌,菜鸟网络建设1000条农产品上行“高速公路”,为农产品进城保驾护航。

2019天猫“双十一”物流订单达到12.92亿。拥有上行“高速公路”的菜鸟比以前更快。

琯溪蜜柚从福建平和县的果树上被摘下,直接打包从产地运送到上海、北京、深圳三地的菜鸟仓,再从这里转运到全国。“今年天猫双11期间,我们预定了100万斤蜜柚,总共买空上千亩当地的脐橙。”一位阿里巴巴的助农负责人说。

新信任——200万农民随着阿里一起种地

消费者信任天猫双11,自嗨锅的煲仔饭1小时卖出62万盒;自热小火锅1小时卖出330万盒;螺狮粉1小时卖出425万包,吃货对于速食品的青睐,也让他们成了新晋网红。

农民也更信任科技的力量。在中国农村的广袤土地上,有200万新型农民因为这种相信,跟着阿里巴巴一起种地。利用后者的大数据沉淀和科技指导,共建数字化农业基地。

阿里也在回报这种信任。蚂蚁金服在乡村已经建立了整套的信用体系,网商银行为897万三农用户提供了8169亿元贷款。

让生产者因为诚信而产生财富。在祖国的大西北,青海小城诺木洪,种植枸杞的农民们依靠阿里的平台,从十年前的“人住的不如羊圈”,到今天枸杞采摘工都可以日赚千元。

因为信任,在今年双11,袁隆平院士的研发团队第四次与阿里巴巴携手,在内蒙古兴安盟共建水稻数字化培育基地,让更多的盐碱地也生出大米来。

[责任编辑:张海莺]

相关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