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网湖南-中国改革报看湖南,湖南改革发展新闻
中国改革报社主办
站内搜索: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  
湖南株洲市石峰区变单一扁平政府管理为多元参与、多维立体社区治理,提升社区居民幸福感

政府从“唱主角”到“做主导”

2019-11-11 15:04:31 来源:中国改革报 

□  本报记者  吴宏林

□  周  明

社区是城市的细胞,是社会的基本单元,也是每个市民居住生活的共同家园和公共空间。湖南省株洲市石峰区通过创新治理方式,打造“四个空间”,把单一扁平的政府管理变成了多元参与、多维立体的社区治理,为居民提供了丰富多彩的生活空间,使社区居民有了更多的归属感、获得感和幸福感。

石峰区是城市老工业区,厂矿型社区较多。近年来,随着清水塘搬迁改造和国有企业“三供一业”移交改造全面推进,原来由企业包办社会的基层治理方式发生了根本性变化,社区如何承接好企业职工居民的社会管理职能,解决好老旧小区多、民生欠账多、社区认同感缺乏等问题,是摆在区委、区政府面前的一道重大课题。

2018年以来,石峰区主动适应社会变革和人民群众新期待,认真学习新时代“枫桥经验”,全面推行“网格化+信息化”基层治理模式,建立政府、企事业单位、社区、社会组织以及居民等多种主体合作、协商、对话机制,打造职能、网络、阵地和梦想等多维立体空间,推动过去“政府大包大揽”转向“多元协同共治”,形成了富有活力和效率的社区治理格局。

建立三张清单

厘清“职能空间”

针对“该管的没有管好、不该管的费力不讨好”的情况,石峰区改变以往政府大包大揽的管理模式,以社区网格为单元,探索建立社区公共服务清单、群众自治事务清单和有偿服务清单,引导和推动社会主体厘清职能、各负其责,真正做到了该政府管的管住了、群众自己的事自己办好了。

建立社区公共服务清单。按照400户1200人的标准,将全区5个街道、45个社区(村)划分为232个网格,每个网格配1个网格员,实行“五员合一”,即网格员兼任党建员、环保员、卫健员、应急员和两保员。根据5个方面的职责,制定了社区公共服务清单6大类83项。社区网格员每天深入网格,入户走访巡查,主动开展公共服务,及时做好信息上报,并按照公共服务清单职能从严考核,奖罚并重,有效强化了网格员工作责任。

建立群众自治事务清单。倡导“群众的事情群众办”,引导居民群众积极主动参与小区事务自治,增强社区居民主人翁意识。针对无人管理小区较多,引导居民组建业主委员会和治理委员会,引进物业公司进行管理。比如,报亭社区铁路小区今年8月成立了业委会,小区业委会在重阳节期间组织了近300人的文艺汇演和睦邻餐,相比以前社区组织,群众参与的积极性和活动效果明显提升。

建立有偿服务清单。针对居民问卷调查、经济普查、风险评估等一些不能不办、但又不属于社区公共服务清单的工作任务,探索建立有偿服务清单,由社区网格员或委托社会组织进行有偿代办服务,给网格员一定的误工补贴,增强了网格员工作动力。

搭建三个平台

拓展“网络空间”

石峰区充分运用信息化手段,搭建网络服务平台,畅通为民服务渠道,改进为民服务作风,提升为民办事效率,实现“信息反馈敏捷、群众办事便捷,问题处置快捷”。

搭建政务服务网络平台。梳理全区255个自然人事项、234项法人事项,在区、街道政务中心“一口式”受理,推行“网上办”“集中办”“一次办”。设立自助服务终端机,45个社区(村)居民通过自助操作,即可完成证件扫描、文件存储、平台流转等事项,轻松办好街道一级的所有政务事项,着力打造 “指尖上的政府”。推行网格员代办制度,对困难人群提供证件寄递、资料复印、证照拍摄等上门代办服务,最大程度方便居民办事。

搭建网格事件办理平台。老百姓的问题可以通过网格事件办理平台或者微信“随手拍”随时随地反映上来,建立分类分流办理机制,梳理应急、环保等21个政府职能部门278个行政事项以及11类交叉网格事项,明确区、街道和社区办理事项的范围、标准和时限。成立帮扶救助中心,梳理医疗救助、高龄补贴等60项帮扶救助事项,全部实现网上办理。对事件办理进展实行全流程网上实时监督,对瞒报或限期内没办好的事件进行问责督办,确保居民身边的烦心事、操心事及时有效办结。

搭建网格微信群交流平台。以网格为单位,建立微信群,由网格员担任群主,网格内每户至少1人入群,联点干部、网格党员、楼栋长、社区医生、法援律师、电力维护、物业公司等人员参加。目前,辖区232个网格已组建455个网格居民微信群,覆盖77,792个家庭,社区网格员第一时间将惠民政策、办理业务所需资料、公示信息、社区活动等内容发布于群内,居民有问题可随时在群里直接反映咨询、共商共议,真正将网格微信群打造成密切党群干群关系的桥梁、倾听群众呼声的窗口、平等交流互动的平台。

抓实三社联动

激活“阵地空间”

石峰区坚持以社区为单位,以社会组织为载体,以社工服务为支撑,注重整合利用社区阵地资源,激活分散闲置的“阵地空间”,实现社区阵地功能多样化、服务模式社会化、社工队伍专业化,有效提升社区治理水平。

阵地功能多样化。原有社区按照各部门考核要求,分别建立了图书室、电子阅览室、日间照料站等场所,但是功能单一,彼此分散。针对这种情况,现今提出将居家养老、市民会客厅、文化大讲堂、社区书屋、“睦邻吧”、小区驿站等服务功能有效整合到同一阵地空间,以方便和满足老百姓实际需求。比如,响石岭街道通过引进“东方惠乐”,将原选矿小学教学楼改造成为集科学养育知识、老幼互动讲堂、祖孙互动游戏、创意小课堂和公益餐等多功能、一站式服务阵地。

服务模式社会化。大力培育社会组织参与社区服务,通过政府购买服务或者引入社会资本的方式,把政府公共事务之外的事交给社会组织承担,政府由“唱主角”变为“做主导”,逐步使社会组织成为社区治理主体。比如,清水塘街道各社区原来自己承担居家养老服务,老人并不买账,床位变成了摆设。自从引进“湘雅夕乐苑”社会化养老服务机构以来,服务项目内容增多了,服务时间延长了,服务态度更好了,老百姓也更满意了。

社工队伍专业化。坚持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出台《关于对获得社会工作者职业证书人员给与奖励的实施方案》,加大引导和培训力度,鼓励从事社会组织工作或社区工作人员提升专业素养,对考取社工资格证的分别给予一次性奖励和工资补贴,吸引和培育专业人才充实社工队伍。

弘扬三种文化

筑牢“梦想空间”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梦是民族的梦,也是每个中国人的梦”。我们每个人为实现自己梦想的努力就会拥有广阔的空间。通过弘扬党建红色文化、社区特色文化和优秀传统文化,引导社区居民从思想观念、生活方式以及精神文化等方面营造良好社会氛围,汇聚起社区党员和居民群众追梦奋斗、振兴崛起的强大正能量。

坚持党建文化引领。围绕打造“火车头”党建品牌,出台并实施城市基层党建“1+15”系列文件,深入开展党员带头诚信经营、带头维护物业管理、带头整治“两乱”、带头规范信访行为等“四个带头”活动,建设“火车头”志愿者之家156家,开展“火车头精神”大讨论386场次,评选“火车头”式身边好人102人,有效激发了党员干部在社区治理中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形成了党建引领、多元共治的社区善治新格局。

增强社区文化认同。结合厂矿型小区特点,深入挖掘社区人文底蕴,因地制宜打造社区特色文化示范点,增强了社区居民文化认同感、归属感。比如,井墈社区是原中盐株化生活区,清水塘企业关停搬迁后,将原厂区的老设备、老仪器保留下来,建设了以株化工业记忆为主题的社区博物馆。报亭社区紧邻株洲北站,是原铁路机务段和工务段职工居住区,在“三供一业”改造过程中,注重凸显铁路文化。田心社区是中车株机所在地,机车文化历史悠久,轨道交通装备制造闻名遐迩,在社区街道、广场、绿化等建设过程中融入机车文化,体现社区特色。

注重传统文化传承。围绕“仁、爱、孝、礼”开展幸福讲堂巡讲活动,弘扬孝文化、善文化、和文化、家风家规家训文化,以传统文化的柔性滋养人心,成风化人。鼓励引导各居民小区和楼栋自主制定社会公约和“微民约”,积极开展最美庭院、文明家庭、平安家庭、星级文明户、好婆婆好媳妇、好人模范等各类先进典型评选活动,社区定期开展群众性道德评议和各类社区社风民风评议活动,引导全区上下形成向上向善、德行天下的社会风尚。

聚焦老百姓需求

形成治理共同体

2018年以来,石峰区积极探索“网格化+信息化”社区治理模式,在构建社区治理新格局方面做出了有益探索,得到了诸多启迪。

减轻了社区负担,变原来的“要我做”为现在的“我要做”。上面千条线,社区一根针。实施三张清单以来,厘清了政府部门、社区网格和居民各自职能,改变了政府“包打包唱”的传统管理模式,逐渐形成了社会多方“共商、共建、共治、共享”的社区治理新格局。特别是通过建立社区公共服务清单,强化了社区网格员责任,做到了清单之内必须为;建立群众自治事务清单,把群众的事情交给群众商量办、自主办,帮助社区卸下了包袱、减轻了负担;建立有偿服务清单,激发了社区网格员工作动力,由以前的“要我做”转变为现在的“我要做”。

提高了服务效率,变群众“反复跑”为数据“网上跑”。通过运用信息化、技术化手段,打造便捷高效的网络空间,老百姓办事比以前更加方便了,最大程度实现了“最多跑一次”,有效减少和避免了“反复跑”“多头跑”,很多涉及老百姓的事情甚至足不出户就可以在网上直接办理。截至目前,基层“一口式”政务服务平台已受理事项37,536件,其中,区政务服务中心已受理事项19,643件,五个街道共受理事项17,893件;网格平台共受理民生事项17,597件,办结17,543件,办结率99.6%。

增强了老百姓获得感,变政府“独角戏”为社会“大合唱”。通过引导群众参与社区治理,老百姓的主人翁意识不断增强,今年修哪条路?建哪个小游园?改造哪个公共区域?不再是由政府主观定夺,而是由居民百姓自己说了算。比如,今年以来,对涉及社区的160个民生事项,组织“两代表一委员”、网格员、党员和居民等群众代表进行“票决”,真正把民生实事办到老百姓心坎里。目前,全区共有实名认证志愿者37,749人,社会组织97家。通过发挥社会组织、社工和志愿者等群体作用,如今在社区打麻将的人少了,游手好闲的人少了,发生口角的少了,社区的群众活动多起来了,居民的欢声笑语多起来了,逐步形成了邻里互助、团结进步的人际关系,营造了平等友爱、良好和谐的社区氛围。

基层治理是一项系统工程、民生工程,必须坚持党建引领,加强党对基层治理创新探索实践的全面领导,确保党员作用彰显,工作方向不偏;必须创新工作方法,运用现代化手段,积极推进社区网格化、智能化和信息化建设,建立上下联动、多网合一、便捷高效的社区服务管理体系,真正打通“最后一步路”;必须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始终聚焦老百姓需求,发挥社会组织和人民群众主体作用,真正让社区居民从共同利益出发形成治理的共同体,共同维护好的社区生活空间,使人民群众有更多、更好、更实在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本文刊登于2019年11月11日中国改革报第7版前沿页)

[责任编辑:]

相关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