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 李振峰 通讯员 高源 苏建平)吕清胜,现任天山矿业公司机电副经理, 13年来,他怀着满腔的创业激情,在大漠边关、茫茫戈壁。秉承“哪怕是沙漠,也要把它变成绿洲”的执着信念,不畏艰难,大胆创新,专攻矿井机电难关,取得了一个又一个创新成果。先后被评为集团公司优秀共产党员、劳动模范、徐矿工匠,俄矿功臣等荣誉称号。日前,被中国煤炭学会评为“煤炭领域最美科技工作者”。
工匠精神,让他成为行家里手
2006年,吕清胜从集团公司本部来到新疆创业,担任天山矿业公司机电技术员,面对高精尖的数字化机电设备,暗下决心,一定要将它们驯化成最好的“士兵”,每天上井后,班余时间全用在学习上,先后掌握了《井下智能设备电气控制技术》、《矿用网络技术》等许多具有高新性质的技术,智能设备里的PLC程序的梯形图、调速控制的程序代码、信号检测及运算电路的元器件,在他脑海里如经过了“B超和透视”样的清晰。只要设备出现疑难,他总是第一个到现场。新购进的太重MG1800采煤机,在运行过程中变频器频繁报过热故障,厂家专家组都一筹莫展,吕清胜经过审图、计算,提出建议:变频器功率和牵引变压器容量设计功率和容量与工作阻力不匹配,牵引力不足,自然过载,需重新升级,厂家采纳了该意见,设备工作状况良好。投入1.8亿的一套德国进口SL-300煤机,摇臂抱闸不工作,厂家在现场调试了3天无果,要求从德国原厂直接派专家来矿,吕清胜现场判断:抱闸片顶丝过紧。有近30年维修经验的厂家张工坚定地认为不可能,在吕清胜的坚持下,重新拆装抱闸,结果试机成功。
聚焦“难点”,带头奋力攻关创新
“生产机电的难点就是他的兴奋点”。和吕总一起共事的工程技术人员都这样说。为解决俄矿设备用电品质低,电力公司罚款巨大的矛盾,吕清胜通过不下于50次的对南北工广用电系统的现场勘察,自行设计了一套南北工广用电系统节能型改造方案,将原有北工广变电所带的一个综采和3个综掘工作面负荷,调整到南工广变电所。在改造过程中,合理复用旧电缆,节省改造资金210.6万元。此项创新,年累计节约支出1128万元。全年直接节约电费400多万元。5104工作面纵向全长3122米,坡度大,职工来回一趟至少耗时2个半小时。他带头组织设计人行车,又经过8次的实验运行和调整,历时27天近60个小班,新的人行车运行平稳,安全可靠。减轻了职工劳动强度,提高了日产量。据测算,每班生产组织可增加0.56小时,每天增产718吨,年创效可达4000多万元。2012年以来,吕清胜自主完成国家发明专利6项,革新18项,重大技术创新4项,取得五小成果45项,获奖17项。
传承“绝活”建立大师工作室
“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为让更多人掌握高技能,公司专门成立了吕清胜大师工作室,尽管现在已经是公司机电副总经理,年过半百的他,仍然定期到工作室进行授课,只要一有空余时间,就到工作室,向大家讲授设备出现疑难故障如何处理、自动化控制理论基础课程等,将开关电器、智能设备搬上讲台,一招一式地传,手把手地教,遇到讲述故障点位置低的情况,他经常跪在地上手指口述。他还会根据大家的不同特点量身定做训练方案,今年来,尽管矿井产能核增750吨,机电系统始终保持良好的运行状态。多年来,吕清胜培养了150多名机电技术技能人才,其中19名高技能人才,被天山公司调配到采、掘、机、运、通等单位,担任技术主管、区长、主任等重要岗位,目前正发挥着机电专业顶梁柱的作用。
有人开玩笑说“吕总,你教会大家,不担心有人把你的大师饭碗抢了”,他总是笑着说:“只有大家都提高了,才有能力同心共筑俄矿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