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好改革关键一招 做好“生态+”大文章

2019-10-31 15:55:17 来源:本网专稿 

江苏淮安市以开放务实的姿态,聚焦建设绿色生态廊道、推进基础设施建设等六大工作重点,打造淮河生态经济带引领城市

□ 中国改革报记者 刘南欤

水韵悠悠,绿色崛起。

2010年,江苏省淮安市首提以江苏淮安、安徽蚌埠——淮南和河南信阳为三核共建淮河生态经济带的构想,淮河生态经济带战略就此发端。

2018年,国务院批复《淮河生态经济带发展规划》,淮河生态经济带战略正式上升为国家战略。

如今,淮安市正在用好改革关键一招,以开放务实的姿态,聚焦建设绿色生态廊道、推进基础设施建设等六大工作重点,加快推进淮河生态经济带建设,打造淮河生态经济带引领城市风生水起。

迈出新步伐

“智者顺时而谋。”用淮安市委常委、宣传部长周毅在日前“见证·淮河生态经济带引领城市”大型融媒体活动媒体见面会上的说法就是,“作为《淮河生态经济带发展规划》的首提首推城市,淮安紧紧抓住这一规划上升为国家战略的历史性机遇,高位规划、统筹衔接、一体推进,扎实推动各项工作加快落地落实。”

一直以来,用改革的办法,打造淮河生态经济带引领城市是淮安的梦想与奋斗目标。

改革步伐越走越快。

自2010年提出淮河生态经济带建设后,委托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开展“构建淮河生态经济带先导区”课题研究,形成《淮河生态经济带发展战略规划研究报告》,直至形成《淮河生态经济带发展规划(初稿)》,并上升为国家战略,淮安快马加鞭。

一个把淮河流域建设成为天蓝地绿水清、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绿色发展带,为全国大河流域生态文明建设积累新经验、探索新路径。

改革阵容不断扩围。

一直以来,淮河流域城市分而治之、缺乏沟通协调机制屡遭吐槽。改掉行政区划分割,革去单打独斗限制,合力施治,协调步骤,是打造淮河生态经济带引领城市的开门第一事。

在落实《淮河生态经济带发展规划》方面,淮安市不仅扮演着倡导者的角色,更致力于担当“领头雁”,在协同推进机制上不断下功夫,着力凝聚起强大合力。

“城市发展不是‘独角戏’,而是开放合作‘协奏曲’。”淮安市委书记姚晓东表示,淮安以开放务实姿态,与淮河流域各兄弟城市携手合作、共谋发展。

建设淮河生态经济带设想甫一提出,很快得到了江苏、安徽、河南3省党委政府和沿淮城市的积极响应。最初进行课题研究时,沿淮蚌埠、信阳等地相继加入委托,最终规划涉及5省25市。

改革举措密集出台。

在淮安牵头下,2019年4月29日,淮河生态经济带首次省际联席会议在淮安召开,江苏、安徽、河南、湖北、山东5省及国家发改委地区经济司相关负责人齐聚,审议通过《淮河生态经济带发展规划省际合作总体实施方案》《淮河生态经济带省际联席会议制度》,共同签署《淮河生态经济带发展规划省际协同推进合作框架协议》。

同时,淮河生态经济带城市合作第一次市长会商会召开,审议通过《淮河生态经济带城市合作市长会商会制度》《淮河生态经济带城市合作协议》,正式发布淮河生态经济带城市合作会徽和《淮河生态经济带城市合作(淮安)宣言》。

“长风破浪会有时。”一个个协商制度、平台的建立,一改过去淮河流域城市分而治之、缺乏沟通协调机制的局面,标志着淮河生态经济带战略落地生根、扬帆起航。

2019年8月30日,淮安又召开了首次淮河生态经济带城市合作办公室工作会议,明确了《2019年淮河生态经济带城市合作工作要点》,建立了季度会办、半年备案、年度报告的淮河生态经济带城市合作事项推进工作机制。

“我们将进一步加强交流协作,组织成立水利专委会、文化旅游联盟,积极筹备主办2020年民盟淮河生态经济带发展论坛,常态化开展城市间党政互访、党外议政平台交流,按照任务分解方案中的路线图、时间表、计划书,扎实推进淮河生态经济带物流中心建设等各项重点项目,确保形成一批标志性成果,不断提升淮安在淮河生态经济带的首位度、参与度和引领力。”周毅说。

淮安以锐意改革的精神,向着打造淮河生态经济带引领城市的目标迈出了坚实步伐。

发展新绿核

改革千头万绪,抓住“牛鼻子”是关键。涵养生态,发展“新绿核”,是淮安打造淮河生态经济带引领城市的前提。

总规划113.4万平方公里的白马湖景区地处淮河流域下游,每个季节来白马湖都能感受不一样的美。

连片的粉黛乱子草如烟如雾,仿佛紫云绛霞覆地;郁郁葱葱的七彩森林,阡陌交错的渔耕田园,有着美丽爱情传说的白马湖,是全国15个生态良好重点保护湖泊之一。 

从“白马大沟”变身“白马大湖”,成为南水北调东线工程中的美丽一景,白马湖景区从规划到修复到成景,实现了从泥沙之地到生态美景的转变。 

这一变化的背后,在于改革。 

据淮安市白马湖规划建设管理办公室党组成员、副主任刘书苏介绍,20世纪80年代,大量渔民在湖中插杆围网,过度的围网养殖严重破坏了白马湖的生态环境。为恢复“白马”原貌,2010年以来,淮安实施退圩(渔)还湖、清水入湖、清淤净湖、生态养湖等“四湖工程”,通过并施行了多部政策法规,沿湖周边划定320平方公里控制区生态保护红线,从单纯湖体保护转向全流域保护。 

如今,白马湖已逐步进入生态良性循环阶段,成为江淮生态经济区的“新绿核”。 

以大湖为底色,湖区打造了“春赏樱、夏赏葵、秋赏菊、冬赏芦”的四季美景,2018年全年游客接待量超过80万人次,菊花茶等农产品年销售额达近2000万元。“白马湖不仅是绿色的湖、资源的湖,还应成为市民和游客生活的湖、心中的湖。”刘书苏说,他们将深入挖掘白马湖的文化价值,以绿色文化涵养绿色发展。 

全长近70公里的洪泽湖大堤广植树木,风光旖旎,景色宜人,还有不少历史遗址和景点。这个拥有1800多年历史的被誉为“水上长城”的大堤,已成为淮安不可多得的文化宝藏。

据洪泽湖博物馆原馆长裴安年介绍,现在捕捞有了禁捕期,曾经的采砂船也不见了。“目前景区完成了古堰北入口环境提升,古堰梅堤、洪泽湖碑的绿化补植等工作,下一步,还是用改革的手段,让文旅融合,将景区风景优化升级,做美做精,进一步焕发新活力。”

“这是不断提升发展‘新绿核’水平的改革行动。”中国经济传媒协会会长赵健在考察完淮安的生态建设和现代化产业后告诉记者,“淮安未来的发展不可限量。”

淮安认真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绿色发展理念,落实大运河文化带、淮河生态经济带战略布局,开展全国生态环境管理制度综合改革试点,推行排污许可证制度,全面实施环境网格化保护,做大“生态+”文章。 

淮安完善责任体系,全面落实河长制、断面考核,开展党政领导干部自然资源离任审计试点,试行领导干部生态责任追究制度。突出综合治理,运用“多规合一”理念完成主体功能区规划,生态空间占28%以上。 

淮安在苏北率先创成国家生态市。 

展开新画卷 

淮河生态经济带的战略定位,可以概括为“三带一区”:流域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带、特色产业创新发展带、新型城镇化示范带和中东部合作发展先行区。 

那么,淮安在“三带一区”建设上,是如何用改革的办法打造淮河生态经济带引领城市的?成效如何? 

淮安市发改委有关负责人称,淮安蹄疾步稳地推进全面深化改革,呈现整体推进、多点突破、红利释放的良好局面。73项省级以上改革试点已有“多规合一”、相对集中行政许可权改革等23项取得可复制可推广经验,为江苏乃至全国改革大局贡献了淮安智慧。

“4+3”重点领域改革成效凸显。 

淮安在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土地管理使用、金融改革创新、新型城镇化综合配套改革四项重点工作,现代市场、现代农业经营和基本公共服务三大体系建设方面加大攻坚力度,形成“4+3”改革体系,将其作为改革的主战场、主阵地。 

截至今年9月底,283项总任务现已完成221项,其余事项正在有序推进。 

改革试点示范作用彰显。 

淮安牵住改革“牛鼻子”,发挥试点的引领、突破作用。

“多规合一”探索形成一大理念引领、一张空间蓝图、一套规划体系、一套统一数据、一套协调机制的“五个一”模式,建立空间信息平台并正式运用于规划管理实践,有效解决不同规划“打架”问题,成为指导全国“多规合一”试点的重要样板。

“数字化联合图审”引领施工图审查变革,以电子图纸代替传统图纸,规划、住建、消防等部门集中并联审图,图审时限由原来的85个工作日缩短至20个工作日,国家住建部予以推广,国务院第五次大督查通报表扬。 

金湖县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贷款形成制度性成果,出台风险补偿资金使用管理、财政贴息管理、价值评估、贷款保证保险等政策文件,发放贷款1.38亿元,总量位居全省所有开办业务地区第二,有效解决了农业经营主体融资难、融资贵问题,经验在全国推广。 

涟水县“互联网+政务服务”依托实体大厅,借助云计算、大数据和物联网的“互联网+政务服务”大平台,推进统一的数据共享交换和政务信息共享,实现“上一张网,办所有事”,受到国务院办公厅电子政务办高度肯定。

洪泽小型水利工程“五位一体”管理体制改革,在明晰产权基础上,创新整合农村小型水利工程管护、农村环卫保洁、农村交通设施管护、农村公共绿化设施管护和农村公共场所管护的资金安排、人员统筹等事项,实现工程完好率、利用率、群众满意率大幅提升,被评为中国改革2015年度十大案例之一;2018年被评为改革开放40周年地方典型案例。

“去年,淮安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601.3亿元、同比增长6.5%,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增长9%,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47.3亿元、增长7.2%,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8.6%和9.3%;规模以上工业投资、产值、应税开票均保持两位数增长,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增长26.5%,获批国家高新技术企业135户、创历史新高;在全省高质量发展目标考评中位列第七。”周毅向参加“见证·淮河生态经济带引领城市”采访活动的记者介绍说。

淮安市市长蔡丽新表示,《淮河生态经济带发展规划》中融入了更多淮安元素,不仅将淮安定位为东部海江河湖联动区区域中心城市,更赋予了铁路枢纽、航空货运枢纽、成品油输储网络中心枢纽、淮河水运中心、区域物流中心的定位。淮安将在引领生态文明建设、基础设施连通、现代产业发展、公共服务共建共享、淮河文化建设、开放平台建设等方面持续发力,努力建好淮河生态经济带引领区。 

中国政策科学研究会副会长、淮河生态经济带发展规划研究课题组组长郑新立分析称,淮河生态经济带的目标应当成为珠三角、长三角和京津冀后,中国经济增长的“第四极”。 

改革未有穷期,改革明日可期。淮安展开的,将是更加壮丽的画卷。

[责任编辑:王小义]

相关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