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黄埔推出“教育10条”构筑教育高地

2019-10-23 17:37:36 来源:本网专稿 张新华

本网讯(记者 张新华 通讯员 黄于穗 黄晓雪 赖伟敏)10月23日,在广州市黄埔区、广州开发区召开的全区教育工作会议上,该区推出《广州市黄埔区进一步促进教育事业发展的若干办法》(以下简称“教育10条”)。“教育10条”在机制创新、经费投入、均衡发展、融合发展上解难题、出实招,力求有效推动区域义务教育的优质均衡发展。未来,该区将年均增加教育投入超1.5亿元,并视财力逐年提高。

“教育10条”以学校、教师及家长的诉求为导向,瞄准扩大公平和提高质量两大坐标,在开展教育改革创新、加大教育基础投入、推进教育均衡发展、推动教育融合发展等方面解难题、出实招,确保精准发力。

在加快推进教师“区管校聘”改革方面,逐步实现对教职员的人事管理从“单位人”向“系统人”的转变;建立能上能下、能进能出的竞争性用人机制;完善教师考评考核制度,建立规范的流动和退出机制。

在进一步鼓励集团化办学方面,加强公办基础教育集团内教师的横向交流,集团核心成员单位每年交流到其他成员单位的教师比例不低于10%;设立集团化发展专项经费,每年原则上按照区属中学集团不高于200万元、区属小学集团不高于150万元、区属幼教集团不高于120万元的标准,纳入公办基础教育集团核心成员单位的部门预算中安排。

在完善教师发展考核激励机制方面,将“编外聘用制教职员”转为“雇员制教职员”,雇员制教职员可参加中层干部竞聘;为新招聘的区属公办中小学(含职业中学及特殊教育学校)、区教育部门承办的公办幼儿园的雇员制教职员发放一次性住房补贴,发放标准为博士研究生及高级专业技术职称人员5万元、硕士研究生3万元;建立校级领导任课、听课制度,制定教师工作量指导标准,统一管理岗位津贴标准,绩效工资分配向艰苦岗位倾斜;对市级以上各类名师工作室,参照省、市下拨的专项工作经费标准,区财政按1:1配套提供工作经费。

在设立区属公办校(园)长管理基金方面,按照区属公办中学(含职业中学)每年30万元、区属公办小学(含特殊教育学校)每年20万元、区教育部门承办的公办幼儿园每年10万元的标准设立公办校(园)长管理基金。

在加大素质教育和教育装备投入方面,从2020年起,对区属公办中小学(含职业中学及特殊教育学校)分别按不低于中学生均150元、小学生均100元的标准,安排素质教育经费投入,以后年度视财力逐步提高;从2020年起,对区属公办高中(含职业中学)、区属公办初中、区属公办小学、区属公办特殊教育学校、区教育部门承办的公办幼儿园,区财政分别按不低于生均550元、450元、300元、1050元、350元的标准在生均公用经费中安排教育装备经费,以后年度视财力逐步提高;积极创建全国智慧教育示范区,按区属公办中小学校(不含职业学校和特殊教育学校)每所30万元的标准安排学校人工智能科创室建设经费,到2022年实现人工智能教育覆盖全区学校。

在促进民办学校优质均衡发展方面,鼓励支持优质民办学校发展,每年安排200万元对教学质量优秀和进步较快的区属民办中小学给予扶持;对通过市一级、省一级等级学校评估的区属民办中小学分别给予40万元、50万元的一次性经费扶持,通过复评的分别给予20万元、30万元的一次性经费扶持。

在促进学前教育普惠健康发展方面,落实“一街(镇)一公办幼儿园”的规划布局,鼓励将现租赁街道、经济联合社、国企等公有物业的民办幼儿园以收回自营的方式办成大公办幼儿园,并按相关政策予以扶持;对通过市一级、省一级等级幼儿园(示范园)评估(含复评)的普惠性民办幼儿园、大公办幼儿园,分别给予20万元、30万元的一次性办学经费扶持。

在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和支持教育发展方面,研究设立区一级的教育发展基金,鼓励社会团体、企业及个人捐资捐物支持区域教育事业发展;在旧村改造和教育规划布局中,可提供教育用地和国有教育设施;探索通过国企参股办学或向民办学校购买学位等方式,拓宽公共教育资源供给的渠道。

在积极参与国际教育交流与粤港澳大湾区教育合作发展方面,鼓励高标准兴办国际学校及国际化学校,满足高层次人才子女的教育需求;鼓励区属学校与港澳学校缔结“姊妹学校”“姊妹园”,鼓励学校兴办港澳子弟班;将符合条件的港澳籍人士子女纳入政策性照顾,统筹安排公办学位。

据介绍,“教育10条”适用于黄埔区区属公办中小学(含职业中学及特殊教育学校)、幼儿园,以及辖区内的民办中小学、幼儿园,从2020年1月1日起实施,有效期3年。符合该文规定的同一项目、同一事项同时符合本区其他扶持政策规定(含上级部门要求区里配套或者负担资金的政策规定)的,按“从高不重复”原则予以支持,另有规定的除外。

广州市黄埔区、广州开发区在教育发展的顶层设计中,兼顾了扩大公平与提高质量。也就是说,不仅保证“有书读”,还要“读好书”。此次“教育10条”的出台,便是以优质均衡、品质提升和内涵发展为目标,力求创新构建多种教育发展模式和实施制度,有效推动区域义务教育的优质均衡发展,全力打造与经济发展水平相匹配的广州东部教育高地,发挥基础教育对经济发展的赋能作用,为实现区域高质量跨越发展提供强大支撑。


[责任编辑:郭佳钦]

相关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