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网四川-中国改革报看四川,四川改革发展新闻
中国改革报社主办
站内搜索: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  

2019“一带一路”四川国际友城合作与发展论坛聚焦“三农”

2019-10-16 11:55:52 来源:本网专稿 编辑:李艳婷 


本网讯(中国改革报、改革网记者 王泽勇报道)10月15日,由四川省人民政府、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主办,四川省农业农村厅承办的2019“一带一路”四川国际友城合作与发展论坛之“三农”论坛在成都举行。本次分论坛以“共享‘一带一路’建设新机遇,谱写‘三农’合作发展新篇章”为主题,本着互鉴、共商、合作、共赢的原则,邀请了来自美、法、日、韩等国及省内外从事“三农”工作的领导和专家学者共200余人出席。

四川省人民政府副省长杨洪波出席本次“三农”论坛并致辞。论坛围绕农业农村对外开放、合作发展、互利共赢等共同关注问题进行交流推介。省委农办主任、四川省农业农村厅厅长杨秀彬,法国欧西坦尼亚大区副主席米雪儿˙佳莉格,日本山梨县副知事若林一纪,美国华盛顿州参议员沙伦˙布朗,农业农村部农村经济发展研究中心主任宋洪远,日本山梨县农政部理事土屋重文,四川省社会科学院研究员、四川省乡村振兴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郭晓鸣,分别作主题演讲和推介,分享各国各地区农业农村发展经验、举措、成效,探讨“一带一路”开放型农业农村经济发展新机遇、新模式、新机制、新途径。

论坛上,嘉宾对话环节围绕推进“一带一路”农业对外合作发展主题展开对话,共同探讨四川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地区)农业对外开放合作的现状、机遇、前景等,达成了“创新发展、协调发展、绿色发展、开放发展、共享发展”的共识,对未来合作共享、助推农业跨越发展充满了希望。

据了解,本次“一带一路”四川国际友城合作与发展论坛下设六个分论坛,“三农”论坛是其中之一。随着四川不断深化友城间农业产业开发、科技创新等合作,本次“三农”分论坛的举办将推动打造四川农业对外合作交流新平台,构建新型国际友城“三农”工作伙伴圈,为推进四川农业“走出去、引进来”注入新的活力,助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推动四川农业对外开放合作行稳致远,迈向更加美好的未来!

 

相关连接:

四川是中国的经济大省、人口大省、农业大省,是支撑“一带一路”与长江经济带联动发展的战略交汇点。这里土地肥沃、灌溉便利、物产丰富,是全国粮食主产区、全国五大牧区和五大林区之一,粮油、生猪、茶叶、优质水果、蔬菜、中药材等农产品在全国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天府之国”沃野千里、农耕文明源远流长,在悠久的历史岁月里,瑰丽明艳的蜀锦、茗香四溢的川茶、醇馥幽郁的川酒就沿着茶马古道和南方丝绸之路走向四面八方。可以说,四川农业自古以来就与世界紧密联系在一起。

可以用“123”“特优绿”“10+3”这三组关键词,给四川农业绘制一张“简笔画”,希望有助于大家了解和认识四川农业。

什么是“123”?

这是指四川的农情特点。四川是农业大省,近年来,我们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坚持以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念好“优、绿、特、强、新、实”六字经,不断提升农业现代水平,四川农业大省的金字招牌不断擦亮。

“1”是指,农业多项指标位居中国第一。四川是中国生猪第一大省,享有“川猪安天下”的美誉,2018年生猪出栏量(6638.3万头,占全球5%)中国第一;是中国13个粮食主产省之一(3493.7万吨),耕地面积达到1亿亩,油菜籽(292.5万吨)、马铃薯(1414.5万吨)产量中国第一;是中国育种核心区,杂交水稻产种量(4.87万吨)和出口量(0.41万吨)中国第一。

“2”是指,2018年,四川第一产业增加值达4426.7亿元,居中国第二。

“3”是指,2018年,四川肉类总产量达664.7万吨,位居中国第三;深受全球消费者喜爱的川茶产量达28万吨,位居中国第三。

什么是“特优绿”?

讲的是四川农产品的品质和亮点。四川是中国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和重要农产品保护区,盛产粮油、果蔬、茶叶、薯类、蚕桑、药材、淡水鱼等各类农产品。

“特”是指,四川农产品独具特色。立足于四川独特的气候和生态优势,四川着力打造成都平原的粮油蔬菜、丘陵地区的优质畜禽和柑橘、盆周山区的名优绿茶果药、攀西地区的热带作物水果、川南地区的优质水产、川西北的高原蔬菜和藏牛羊等一批特色产业带。目前,有中国最晚熟的柑桔—资中血橙(54万亩61万吨),最晚熟的芒果—攀枝花芒果(61万亩25万吨),最早上市的茶叶—宜宾早茶(135.5万亩7.5万吨),最富硒的茶叶—巴山雀舌(2.27万亩2356吨),极具地方特色、富含矿质营养元素的水稻—富顺再生稻(44万亩7.5万吨),世界红心猕猴桃的鼻祖—苍溪红心猕猴桃(60万亩36万吨)。这些产品沿着一带一路和中欧班列陆续登上了大家的餐桌。

“优”是指,四川农产品质优味美。针对此,中国历史上,留下了诸多脍炙人口的佳句。比如,“蜀酒浓无敌、江鱼美可求”“扬子江心水、蒙山顶上茶”“新津韭黄天下无、色如鹅黄三尺余”。眉山泡菜、广安龙安柚、郫县豆瓣、张飞牛肉、开江白鹅、南江黄羊、青川木耳、中江挂面、遂宁524红薯、蒙顶山茶、竹叶青、会理石榴、甘孜青稞、诗芮鱼子酱等农产品,凭借质优美味,飞向了全世界。

“绿”是指,四川农产品绿色安全。四川加强原产地保护,农产品质量安全全程可追溯,“三品一标”产品总数达5320个。纳溪特早茶(30.5万亩2万吨)成为首批中国—欧盟地理标志互认产品。红原奶粉、六合丝绸、安岳柠檬、平武中蜂蜜等农产品通过欧盟、日本、美国等质量认证,走进了千家万户。

什么是“10+3”?

讲的是四川现代农业的发展方向和重点工作。9月24日,四川省委、省政府召开了建设现代农业“10+3”产业体系推进会,省委彭清华书记作了重要讲话。以省委省政府名义出台了《关于加快建设现代农业“10+3”产业体系推进农业大省向农业强省跨越的意见》。

“10”是指,加快建设川粮油、川猪、川茶、川菜、川酒、川竹、川果、川药、川牛羊、川鱼10大优势特色产业,这些都是四川发展基础较好、竞争能力较强、种养规模和产量均居全国前列的优势产业。10大优势特色产业中,川粮油布局在90个粮食主产县、48个油菜大县,川猪布局在81个生猪重点县,川茶布局在30个茶叶重点县,川菜布局在45个蔬菜重点县、30个花椒重点县、20个辣椒重点县,川酒布局在18个酿酒专用粮重点县。

“3”是指,大力发展现代农业种业、现代农业装备和现代农业烘干冷链物流三大先导性支撑产业。种业是农业的“芯片”,装备是农业腾飞的“翅膀”,烘干冷链物流是农产品进入市场的“最先一公里”,发展这三大产业就是要补齐四川现代农业的短板。

2022年,川粮油、川猪、川茶、川菜、川竹、川果、川药、川牛羊、川鱼产业综合产值分别达到3700亿元、3900亿元、1000亿元、3000亿元、1000亿元、1800亿元、1200亿元、3900亿元、1200亿元以上,川酒产业规模达到3800亿元以上。

2022年,培育认定省级重点龙头企业1000户以上,新增认定国家级重点龙头企业15户以上,高新技术企业30户以上,打造一批十亿级、百亿级、千亿级龙头企业。鼓励家庭农场主、种养大户等创办领办农民合作社,实现全省超过三分之一的农户加入农民合作社,实施现代农户家庭农场培育行动,培育省级家庭农场5000户以上。

近年来,四川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着力推进省委“四向拓展、全域开放”战略谋划,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总抓手,积极推进农业供给侧改革,加强农业对外开放合作,农业合作“朋友圈”越来越宽广。四川积极响应“一带一路”倡议,深化友城间农业产业开发、科技创新等合作,实现优势互补、互利共赢;我们加快农业企业“走出去”步伐,支持新希望、通威、科虹等企业投资建设境外农业产业园区,71家四川农业企业到境外累积投资金额达7亿美元。将大力开展“万企出国门”等活动,积极参加国际知名农业展会,开拓四川农产品国际市场,境外签约金额达3982万元;着力构建农业对外开放大平台,连续七年举办农业博览会,引进瑞士雀巢等世界知名企业到四川投资农业,建设农业对外开放试验示范区5个,建成国家级、省级出口食品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20个。农业开放合作,既增强了四川“三农”活力,又造福了国际友城人民。


[责任编辑:]

相关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