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经济运行调节方式方法 为高质量发展提供要素支撑

国家发改委经济运行调节局局长李云卿
2019-10-09 07:21:41 来源:本网专稿 

经济运行调节是我国宏观调控的重要组成部分。新中国成立以来,政府宏观调控方式方法一直在发展变化,经济运行调节工作也在相应调整。从最初计划经济时代的生产调度,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立初期的经济运行,再到逐步成熟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经济运行调节,其内涵在不断丰富、外延在不断拓展、方式方法在不断更新。

计划经济时期的生产调度

计划经济时期,作为基础生产要素的煤炭、电力、油品、运力供应普遍紧张。在物资全面短缺的情况下,生产调度必不可少。生产调度,就是根据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最大化的原则,对各种生产要素通过行政、法律法规等手段加以管理,带有明显的计划性、指令性、强制性。 

当时的工作特点可概括为三个字。一是“急”。面对运力紧张、缺煤短油、电力紧缺,各地区、各部门和重点企业的告急电报一下子涌过来,必须采取果断措施,大力疏通铁路交通运输,狠抓紧缺物资生产,保证经济正常运转。二是“重”。很多工作都关系到国民经济全局,责任重大。只能按照轻重缓急、保重点兼顾一般的原则,稳定生产,稳定市场,千方百计克服物资短缺的困难,增强工作的预见性,力求做到“未雨绸缪”。三是“忙”。调度工作千头万绪,只能急事急办,事不过夜,超负荷运转,提高办事效率。总的看,当时负责生产调度的生产组调度室在国务院以及国家计委的领导下,兢兢业业工作,千方百计为工交企业排忧解难,为促进经济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立初期的经济运行 

20世纪90年代,生产要素和物资由全面短缺转变为短缺与过剩并存,党的十四大确定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方向,宏观调控的方式由计划为主转变为计划和市场并重。与之相适应,调度工作的内容发生了变化,综合协调更加频繁。当时的重点工作主要包括五个方面:一是分析国家计划在执行中可能出现的问题;二是把技改安排与经济运行调控结合起来,加快“瓶颈”产业发展;三是抓好煤、电、油、农用产品、交通运输、企业流动资金、安全生产和抗震救灾的综合协调;四是科学利用国内外两种资源、两个市场来加强经济运行调节;五是引导企业加快转换经营机制,增强市场竞争力。 

在解决经济体制转轨时期各种矛盾和问题时,经济运行综合协调既要兼顾总量矛盾、结构矛盾和机制性矛盾,又要从全局出发,统筹协调,稳妥实施,工作十分艰苦,但很有意义,也发挥了重要作用。 

以市场化法治化方式方法推进新时期经济运行调节工作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逐步完善,近年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煤电油气运等生产要素出现了新变化,传统的经济运行调节方法不断弱化和退出。面对新形势新变化,我们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经过不断探索,逐步形成了一系列市场化、法治化方式方法,推动经济运行调节工作迈上了新台阶。

产能置换指标交易。煤炭去产能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内容。为了有效解决产能退出和职工安置过程中的资金缺口难题,我们研究建立了产能置换指标交易制度,即对于所有在建和新增产能煤矿,都需退出相应数量的落后和过剩产能,鼓励实施跨地区的产能置换指标市场化交易。增减挂钩产能置换作为市场化去产能的重要手段,既实现了新增产能的有序发展,又拓展了淘汰落后和化解过剩产能的资金渠道,充分发挥了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一举多得。

中长期合同。在构筑长期稳定的能源供需关系、保障稳定供应方面,中长期合同的“压舱石”作用越来越明显。实践表明,在推进煤电油气运领域签订中长期合同工作中,即使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也必须发挥重要作用。政府工作的着力点主要在于加强协调、规范文本、完善定价机制、进行信息采集和履约监管等。近年来,中长期合同在煤炭、电力、天然气等领域深入推进,有效地推动了能源供需平衡、市场平稳和供应稳定。 

信用监管。近年来,通过委托第三方信用服务机构开展电煤中长期合同信用数据采集,进一步提高合同履约率。强化对天然气供用气合同履约情况的信用监管。建立涉电力领域失信联合惩戒机制。加强交通出行和运输物流行业信用制度建设,开展交通运输领域失信专项治理,推动建立市场化的联合惩戒激励机制。目前,信用监管已经深度融入经济运行调节各方面工作,成为经济运行调节的“利器”,发挥着重要作用。

优先发电和优先购电。目前,我国发用电计划已经放开,价格由市场决定,但仍需保留必要的公益性调节性发用电计划,具体来说就是建立优先发电、优先购电制度。通过优先发电计划,确保维护电网调峰调频和安全运行,确保可再生能源发电依照规划保障性收购;通过优先购电计划,确保居民、农业、重要公用事业和公益性服务等用电。实行优先发电、优先购电制度是一项新的探索,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保障电力清洁低碳、安全高效运行的关键。 

社会责任储备。近年来,天然气、煤炭需求季节性峰谷差越来越大。为了提高供应弹性,除了增加产能外,还有一个重要的方面就是增加储备。从实际情况看,储备在确保民生需求和需求高峰期的能源保供工作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提升天然气、煤炭的储备能力,既要发挥政府作用,更要调动全社会市场主体的积极性。必须坚持政府储备和企业储备并重,明确不同主体在储备体系中的责任,加快建立完善企业社会责任储备制度,引导规范企业生产经营库存,提升保障能力,形成政府储备与企业储备有机结合、互补联动的储备体系。

新时代的经济运行调节工作必须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不断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深入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着力解决好能源要素保障中的矛盾和问题,构筑上下游行业健康发展和供需平衡的长效机制,为经济平稳运行提供坚强保障。

[责任编辑:尹超]

相关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