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网湖南-中国改革报看湖南,湖南改革发展新闻
中国改革报社主办
站内搜索: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  

衣食住行见证新中国70年巨变

2019-09-29 14:19:04 来源:中国改革报 

展览中百姓身边“家事”“小事”的情景再现,让观者感慨良多

□  本报记者   李宏伟

金秋九月,硕果累累。继第二届“中国农民丰收节”之后,9月24日,“伟大历程 辉煌成就——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大型成就展”在北京展览馆正式向公众开放以来,参观者络绎不绝。

在这一“时光隧道”里,从第一代化纤产品“的确良”、粮票、自行车等,到上世纪50年代的婚房场景、改革开放初期城乡居民的家庭场景,再到现在城镇保障性住房和易地扶贫搬迁家庭的实景,充分折射出新中国70年来的巨大变化。

今天,年纪稍长的国人,大多穿过“的确良”,它是老百姓对涤纶的俗称,有“的确好、的确凉快”的意思。家住北京展览馆附近的郭勇力今年70岁,是新中国的同龄人,提到“的确良”,让他心生感慨。他回忆说:“当时一件‘的确良’上衣大概12元,差不多是每月工资的1/4。在那个物资匮乏的年代,拥有一件‘的确良’,可以说是时尚达人的标配。”

据讲解员介绍,20世纪70年代,国家下决心引进成套化纤设备,随着上海石化等“四大化纤”项目的陆续投产,我国开始大规模生产以化纤为原料的“的确良”。这种“不用从地里长出来的布”,解决了棉花与粮争地的问题,极大改善了老百姓的着衣状况。

如今,人们的衣着早已不再颜色单调、款式单一,服装讲究多样化,款式趋向个性化,制作强调工艺化,面料趋向高档化。

“取消粮票”是参展观众热议的展品之一。参展的张大爷回忆说,粮票虽然早已退出老百姓的日常生活,但它曾经扮演过相当重要的角色。曾经,粮票是人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票证,当时有人把它形容为“吃饭的护照”。而且粮票种类很多,有肉票、蛋票、蔬菜票等,就连买糖也要有专门的糖票。“小小粮票见证了人民生活从全面短缺到日渐丰富的转变。”

“手中有粮,心中不慌。”1994年,国务院提出“实行省、自治区、直辖市政府领导负责制,负责本地区粮食总量平衡”。1995年,正式提出“米袋子”省长负责制。2014年,国务院印发《关于建立健全粮食安全省长责任制的若干意见》。

如今,我国谷物、肉类等主要农产品产量跃居世界前列。而且,全国粮食产量接连跨上新台阶,不仅成功解决了占世界1/5人口的吃饭问题,还为加快工业化进程提供了重要支持。记者在展板上注意到,自1990年以后,中国肉类产量一直保持世界首位,由当时的2857万吨达到2018年的8654.4万吨。

老百姓讲究“安居乐业”,居不安则心不定。加快推进城镇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既是重大民生工程,也是重大发展工程。截至2018年底,全国棚户区改造累计开工4522万套,上亿棚户区居民“出棚进楼”;公租房加快发展,全国公租房(含廉租住房)开工1612万套,3700多万困难群众住进公租房,累计近2200万困难群众领取公租房租赁补贴;另外,5000多万城镇中低收入群众通过购买经济适用住房、限价商品住房改善了居住条件。

一处关于改革开放后城乡居民家庭场景的展区,吸引观众们不时在各种老物件展品前驻足。在一辆自行车和一台缝纫机前,一对老夫妻逗留了许久。这场景勾起了老两口对往昔的回忆:“我家里曾经有一台跟这个一模一样的缝纫机和自行车,当时买到它别提有多难了!”而今天,人们出行方式多元化,彩电、冰箱、洗衣机、手机、电脑等耐用品消费从少到多、从低端走向高端。

出行方式的多元化与交通运输发展成就辉煌关系密切。数据显示,我国公路里程,由1949年的8万公里增加到2018年的485万公里;高速公路里程,由1988年的100公里增加到2018年的14万公里;铁路营业里程,由1949年的2万公里增加到2018年的13万公里;高铁营业里程,由2008年的700公里增加到2018年的3万公里;定期航班航线里程,由1950年的1万公里增加到2018年的838万公里。

“今后还会邀朋友、家人再来观展,到喜欢的展区留影纪念。”多位受访者表示,通过本次观展,切身体会到新中国成立70年来发生的沧桑巨变,而且很有参与感和共鸣感。因为展览条目和展品既突出“国事”“大事”和“大国重器”,又强调老百姓身边的“家事”“小事”“起居日常”。

(本文刊登于2019年9月27日中国改革报第1版头条页)


[责任编辑:]

相关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