贫困地区:将生态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

2019-09-25 13:59:26 来源:本网专稿 

——福建武夷山市五夫镇“生态银行”模式启示

□韩非池 王征 龚琦 申子杭

我国有许多贫困地区同时是生态资源的富集地区,对这些地区而言,将生态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是决胜脱贫攻坚、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途径。笔者对福建武夷山市五夫镇独有的“生态银行”模式进行了调研,并以同样是生态资源富集地区的吉林省汪清县为参照,对两地生态资源转化为经济效益的情况进行了对比。总体看,贫困地区要完成生态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的“征程”,还需闯过信息、平台、设施、干部四大“关口”。

“生态银行”模式优势初显

2017年,福建省南平市出台《南平市“生态银行”试点实施方案》。武夷山市五夫镇作为试点镇开始“生态银行”试点,通过自然资源管理、评估、流转、交易等方面的探索创新,形成了一条将生态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效益的典型路径。

“生态银行”模式的实际运行流程包括收储资源、整理资产、引入资本三个阶段。其中,资源收储包括“实际收储”和“预存”两种模式。“实际收储”指通过资源购买、流转、租赁、使用权抵押贷款、股份合作、托管经营等方式,将零散化、碎片化资源,收储进入“生态银行”运营平台或武夷山市自然资源局、五夫镇政府、村集体。“预存”是指百姓凭“生态银行”运营公司发放的“五夫镇生态资源登记卡”,将自有生态资源的开发预期,包括对自有资源收储方式、收储价格、收储周期、收储用途等方面的信息,通过镇政府的便民服务中心,登记录入“生态银行”运营公司,纳入“生态资源一张图”接受管控,生态资源的使用必须符合市、镇规划的管控要求。目前,“生态银行”运营公司已预存土地资源1500亩,林业资源3801.9亩,水资源集雨面积42平方公里,库容380万立方米,古民居50栋。

在整理资产阶段,“生态银行”运营公司资源整合为可供外部资本开发的资产包。具体分为初级、中级、高级三期。初级是选定可开发区域,作为优先推出开发的生态资源;中级是明确业态导向,以引入资本,等待推向市场招商;高级是补齐配套设施,使其成为在投资市场上更具吸引力的高级项目资产包。

在引入资本阶段,引入的资本分为三类。一是通过“生态银行”运营公司出账的武夷山市本级财政资金或争取到的上级专项资金,推动配套基础设施开发,形成高级项目资产包的政府资金。这部分资金除了补齐配套设施,加强地块吸引力外,也具有外部资本投资方向、增强外部资本投资信心的先导作用。二是来自于中小民营企业、村集体经济的项目资金。这类资金跟随先导型资本,能形成精品业态和良好的竞争氛围。三是行业内享有较高声誉的大型国有企业、民营企业的项目投入资金,是生态资源转化为经济效益过程中的“关键少数”。

“生态银行”实施以来,五夫镇先后策划实施总投资500万元以上农业现代化项目63个,其中,已建成33个、正在建设17个,前期13个。在谈农旅融合、文旅融合项目3个,总投资约100亿元。

“生态银行”模式主要经验

从调研情况看,武夷山市“生态银行”模式主要有以下经验。

摸清资源底数。通过“生态资源一张图”,将分散在县自然资源、生态环境部门(原国土、规划、林业、环保等部门)的土地性质和规划导向信息汇总到一起,明晰了项目开发的方向和界限;通过“预存”模式,利用优先开发、优先招商的激励机制激发了农户的积极性,以较低的成本获得了资源底数和开发预期信息。从而完成了生态资源需求方和供给方的开发信息集成,为生态资源开发打下了良好基础。

打造开发平台。武夷山市政府成立了“生态银行”运营公司作为生态资源开发的主平台,同时五夫镇各个村集体也成立了村办公司,形成多层次的开发平台体系。在实际收储工作中,市级平台公司和村办公司可以相互配合,也可以独立进行收储,有效降低了资源收储成本和农户违约风险。

配齐基础设施。生态资源从原生状态转化为可开发、可交易资产的整个过程,周期长、风险高、技术难度大,社会资本一般不愿也无力承担。因此,将生态资源“从生米煮成熟饭”需要政府发挥引导示范作用,把“生地”变为“熟地”,降低外部资本的投资风险。

激发干部活力。“生态银行”模式的成功,与县市、乡镇以及村集体各级领导干部的积极协作和探索创新密不可分。武夷山市在选人用人方面积极向一线、基层倾斜,把对基层干部的考察组下派到工作第一线,让重点一线有作为的干部脱颖而出;出台《南平市党员干部容错纠错实施办法(试行)》,以问责问效划明底线,宽容“探索性失误”,给改革创新者“撑腰鼓劲”。武夷山市则出台《关于进一步健全完善村干部队伍激励保障机制的实施意见》,设立村干部业绩考核奖励,完善村干部激励机制,为“生态银行”模式打通“最后一公里”。

转化优势须闯“四关”

与武夷山市因属“双世遗”而限制工商业开发建设相类似,与武夷山市的“四条经验”相对应,汪清县在生态资源转化为经济效益方面还存在缺底数、缺主体、缺配套、缺机制“四大短板”。汪清要完成脱贫攻坚任务,并进一步实现乡村振兴,必须像武夷山市一样,将生态资源优势有效转化为经济优势,走绿色发展之路。

目前,武夷山市“生态银行”模式的经验做法,与汪清县在生态资源开发方面体现出的短板问题,具有一定普遍意义。生态资源富集的贫困地区完成从生态资源优势到经济优势的“长征”,必须过好“四关”。

“信息关”。山水林田湖草等生态资源具有品类繁多、分布零散、所有权分散的特点,且因环保要求存在诸多硬性开发限制。须加强部门间协调,有效整合国土、环保、水利等多部门的开发导向和界限信息,合理引导农户积极性,摸清开发预期和资源价格底数,减少生态资源开发成本,降低违约风险。

“平台关”。生态资源开发如果单纯依靠外部逐利的市场主体,容易引发短期行为,破坏生态环境,损害农户利益;而单纯依靠政府“大包大揽”,则会大大加重财政负担,形成债务风险。因此要因地制宜,积极搭建扎根本土的生态资源开发平台,并且在资源开发的不同环节,合理发挥集体、国有和民营平台各自的比较优势,形成从“天使轮”到“上市轮”的多阶段投资开发链条。

“设施关”。生态资源开发的启动,往往需要在配套基础设施上进行突破,而这部分投资获利难、风险大,社会资本不愿参与,使得许多优质生态资源难以迈出向经济效益转化的“第一步”。这就需要充分发挥政府先导作用,合理集中资源,加大投入力度,优化投资布局,积极争取支持,通过完善配套设施网络将生态资源“武装”起来,形成投资吸引力和市场竞争力。

“干部关”。生态资源开发作为一项结合经济与环境、政府与市场的复合型工作,对基层承担任务的各级领导干部的干劲、素质、魄力提出了更高要求。须完善选人用人机制,激发基层领导干部积极性,选拔有担当、善作为的优质人才;建立合理的容错纠错机制,降低干事创业风险,保护基层领导干部的创造活力。完善村干部薪酬激励机制,有效提高村一级的试错效率和执行效率。

(作者系国家发改委就业司、投资司、规划司、价格司挂职干部)

[责任编辑:张海莺]

相关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