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网贵州-中国改革报看贵州,贵州改革发展新闻
中国改革报社主办
站内搜索: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  

四川电影电视学院见闻

  ——成都记忆之二
2019-09-15 13:24:50 来源:改革网讯 曾冉


 

四川电影电视学院是一座西南地区最大的民办高校,有着二十七年的历史。2019年新年前夕,我和爸爸一行来四川电影电视学院采访,爸爸他们是《今日中国》杂志社的记者,我充其量算是一个见习记者吧。

在办公楼宽大的会客室里,百忙之中的罗共和院长和他的夫人黄副院长接受了我们的采访。罗院长清瘦精干,虽然他已经六十多岁了,但是精神矍铄,感觉像四十多岁的。罗院长告诉我们,他们虽然是夫妇,但是各司其职,分工非常明确。罗院长负责有关教学、招生、对外交流方面的事物。而黄副院长负责后勤、基建、财务等工作。

从爸爸和他们的交谈中,我了解到,他们以前都是乐团艺术家,在那个时代,由于出身不好,被下放到宁夏历练十年。那个艰苦年代,大漠的风沙没有阻挡他们对艺术的渴望,反而更加深了他们对艺术的追求。等他们再次回到成都后,罗院长便成立了一所培训学校,黄副院长是在政府机关任职。两人都有着安稳而富足的生活,但是他们却一心想办一个自己的艺术学校。在改革开放的大潮里,他们借助改革开放的东风,夫妻二人毅然决然的辞掉了工作,他们决心办一所艺术类的民办大学梦想成真。

起初,他们没有办学资金,他们向亲戚朋友借了五十万元,终于创立了自己的学校。开始学校的规模很小,只有一个班,夫妻二人苦心经营,把一所默默无名的民办学院,发展到目前在西南地区艺术院校中的佼佼者四川电影电视学院。这中间,夫妻二人面对的困难是一般人不敢想象的,吃的苦,经历的磨难,只有他们自己最清楚。罗院长说,学院成立初期,他是什么事都要亲力亲为,连招进来的学生也是罗院长自己一个一个的挑出来的,这份认真和严谨是一般人不能想象的。

采访是分别进行的,罗院长谈完去处理公务,黄副院长接着接受采访。她的个头不高,穿着红色风衣,艺术魅力十足。她说在汶川地震的时候,他们学院第一时间组织学生去汶川抢险,去记录汶川地震的真实场景,有许多的学生自愿报名去参加这次的行动。黄院长认为这次去汶川也给了学生们很大的震撼和历练,因为他们是第一次认识到什么是真正的人间灾难,看到解放军和医务人员如何千方百计抢救伤员,学生们从汶川回来都感到自己长大了,这对他们来说也是一次人生的重大转变。

黄院长说,学院还录取了两名汶川大地震的幸存者。一位是两只腿高位截肢的男生,他的梦想是做一名舞蹈家,可是天灾毁了他的梦想。另一位学生是因为水泥压断了脊椎,导致他的身高永远停留在小学时期,这让他变得非常自卑,曾经自杀十多次但都没有成功。这两位学生没有被其他艺术院校录取,可是四川电影电视学院还是录取了他们,让他们感受到人间的真情。他们其中一个已经毕业,另外一个是电影电视学院大二的学生了。他们的生活虽然充满艰辛,但是他们敢于面对人生,也感受到了整个社会和罗院长夫妇对他们的关爱。黄院长还告诉我们,他们寝室的同学为了他们行动方便,全体同学自愿从三楼搬到一楼教室。

冬天的校园郁郁葱葱,虽然冷清,但我们能感受到非常浓厚的艺术氛围。有些树虽然已经落叶,但是学生们却在树梢上挂上了红色的小灯笼,这样无疑是给校园增加了一抹喜庆的暖意,临近新年,在新年挂红灯笼也象征则红红火火的一年。

我感到这所学院虽然是民办大学,但是没有一点的商业气息,海报和招贴画随处可见,书写着学生们的理想和愿望。由此可见,这所学院的领导者是希望他的学生们能在学校里安安心心的学习,他给同学们创造出一种良好的学习氛围,不希望有过多的商业因素干扰学生们的艺术创作。

我在校园里漫步,看着眼前的充满艺术氛围的校园、精神面貌良好的学生从我身边经过。我想起院长会客室墙上挂着优秀毕业生们神采奕奕的面容,他们如今活跃在央视和各省电视台的屏幕上,从事演员、摄影、编剧和舞美工作等。我又想起院长夫妇的创业历程,不禁感叹中国改革开放终于走出有中国特色的道路,这使得更多对艺术有兴趣的学生能因材施教,最终学有所成,他们学到的知识会用来为我国的文化艺术增添几分亮丽的色彩。我想起学院宣传部谢部长说的他们学院已和美国南加州电影学院进行多次学术交流,互派学生和老师在对方的学校学习和授课,这样不仅有助于中美两国文化艺术的交流发展,并且使中国传统艺术更快地走向世界。

我期望着这一天。因为我也在南加州。         

                              

[责任编辑:西南]

相关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