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网贵州-中国改革报看贵州,贵州改革发展新闻
中国改革报社主办
站内搜索: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  

观四川博物院有感

——成都记忆之一
2019-09-15 12:15:47 来源:改革网讯 曾冉


人们常说,要想了解一个城市最直接的方法就是去它当地的博物馆,那里记录了整个城市的历史,文化风貌等。四川博物院可谓是我国西南地区展出文物最全、最大的综合性博物馆。博物院现有院藏文物26万余件,其中珍贵文物5万余件。这样的文物收藏数在全国都已经是数一数二的了。

首先让我印象深刻展馆就是张大千的大风堂了。大风堂这个名字起源 刘邦的一首诗中的“大风起兮,云飞扬”。我以前只是听说过张大千这个名字,知道他是一位著名的画家,但是具体有什么画作我还不甚了解,直到我发现著名画家徐悲鸿对他的评价是“五百年来第一人!”,这是相当高的评价,我不禁对他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想看一看这位画家的作品究竟如何。

大千先生临摹的一幅幅敦煌壁画,给我留下最深刻的印象,这一幅幅画篇幅巨大,色彩艳丽,人物栩栩如生,特别是飞天的仕女,脸部轮廓丰满、健康,一改大千先生早年画仕女都是纤弱的画风。其余的僧众,莫不是体态丰硕。我被这一幅幅画作的魅力深深感染,心想以后要去要去敦煌看一下这些传世的壁画。

讲解员告诉我们,大千先生成就了敦煌,敦煌亦成就了大千先生。大千先生学画时,非常重视临摹古画,他强调“师古人之迹,先师古人之心”。在临摹方法上,他认为:“临摹,就是将古人的笔法、墨法、用色、构图,透过一张又一张的画作,仔细观察它的变化,并加以了解、领会、深入内心,达到可以背出来的程度。然后经过背临过程,使古人技法运用自如,最后把古人的东西变为自己的。”临摹是学习的一个非常好的方法,不仅用在画作上,也可以类推到学习别的东西上。大千先生的山水画也别有一番韵味,他一生曾三上黄山、四上峨眉、久居青城。他认为:领略山川灵气要深入其间,栖息其中,体会物情,融会贯通,所谓胸中自有丘壑之后,才能会出传神的画。

讲解员的话突然让我领悟到,这也同样适用于我们学习任何一门技艺啊,首先要领会精髓,才能挥洒自如。

在瓷器馆里,陈列着西南地区出土的各个时代的陶器和瓷器,件件展品全都熠熠生辉,诉说着中原文化和西南地区割舍不断的联系,让人流连忘返。瓷器的故乡是中国,瓷器的英文和中国的英文拼写是一样的。瓷器是“china”中国是“China”。在其他国家的人眼里,瓷器已经成为中国的代名词了。瓷器是由陶器演变过来的,原始的瓷器起源于3000多年前。到了宋朝,瓷器行业已经十分的繁荣。“天青色等烟雨”就是描写在瓷器中,最上乘的颜色是天青色,可是天青色往往是需要在雨雾弥漫的天气中才可烧制成。这也意味着,这种颜色是十分难得的,所以天青色的瓷器也是瓷器馆的镇馆之宝。

同时瓷器也被作为中外交流的代表。从八世纪末起,中国已经开始对外输出瓷器,到了宋朝,瓷器交易已经达到了一个高潮。在这一阶段输出的瓷器主是唐三彩、白瓷和青瓷。瓷器的形态优美,瓶身的弧度也是很吸引人,就像窈窕淑女曼妙的身姿一样。上好的瓷器瓶体通透,没有半分杂质,阳光都可以从瓶身透过。每一个瓷器上面都记载着当时人们辛勤劳动的成果还有当时的文化。不同时期的瓷器的工艺和形态都不一样,而且每个朝代都有样式各异瓷器。

我突然想起我之前去巴黎的卢浮宫和伦敦的大英博物馆参观的时候,看到展厅内陈列着一件件精美绝伦的中国瓷器,想到这是当年八国联军入侵北京圆明园的时候,从我国抢走的本该属于我国的珍宝。当时我的内心就愤愤不平,既痛恨他们的强盗行径,又为我国当时的弱小感到悲痛和自省。我看到近几年来,国家和民间一些有识之士已经开始致力于收回或回购本该属于我国的珍贵文物。我也相信,随着祖国的强大,这些文物也一定能重新回到祖国怀抱。

 

[责任编辑:西南]

相关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