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网福建-中国改革报看福建,福建改革发展新闻
中国改革报社主办
站内搜索: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  

古府莆田“美丽蝶变”

2019-09-10 12:46:03 来源:中国改革报 武艳杰

新中国成立70年来,福建莆田人民励精图治,使昔日“蒲草丛生”的农村地区,变成了今朝绿色生态宜居港城

中国改革报记者 武艳杰

福建莆田是一座山清水秀、人杰地灵的古府新市,“妈祖信俗”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莆仙戏被誉为宋元南戏“活化石”。新中国成立70年来,莆田人民励精图治,使昔日“蒲草丛生”的农村地区,变成了今朝绿色生态宜居港城。 

“我们以木兰溪流域系统治理统揽高质量发展落实赶超,推动美丽莆田建设一年一变化。这片神奇的土地,正焕发出新的蓬勃生机。”9月4日,福建省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莆田专场举行,莆田市委书记林宝金围绕“发展之美”“城市之美”“和谐之美”“生态之美”和“活力之美”,细数新中国成立70年来莆田的“美丽蝶变”。 

发展之美到城市之美 

“莆田七山两水一分田,资源相对匮乏,新中国成立初期是一穷二白、百废待兴。”林宝金说,70年来,美丽莆田绽放“发展之美”,全市地区生产总值从0.64亿元增长到2242.41亿元,财政总收入从0.05亿元增长到225.91亿元。

如今的莆田,电子信息、化工新材料、高端装备等新兴产业迅速成长,近3年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规上增加值比重保持17%以上。鞋服、食品加工等传统产业升级改造,“老树”焕发出“新枝”;制造业和服务业融合,催生出新动能。 

“70年前,莆田的城里都是平房、破旧房,农村的民房也都是低矮的石头厝。”林宝金感叹,70年来,美丽莆田逐步展现“城市之美”,城市规模不断扩大,功能配套不断完善,城镇化水平由建市初期的不足6%提升到2018年的61%。2014年,莆田又获批为全国首批新型城镇化综合改革试点城市。70年来,莆田人民感受最大的变化,就是基础设施建设日益完善,交通网络四通八达。福厦、向莆铁路建成通车;市县区行政中心实现15分钟上高速、镇镇20分钟上高速;莆田到福州国际机场、晋江机场只有1个半小时,到厦门国际机场也只有2小时。

和谐之美到生态之美

“新中国成立初期的莆田,生活必需品比较匮乏,群众的温饱都成问题。”林宝金指出,经过70年的奋斗,美丽莆田尽显“和谐之美”,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58元增长到3.72万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48元增长到1.79万元。全市现有贫困人口全部实现脱贫,88个贫困村剩余9个今年全部摘帽。

如今的莆田,学前教育毛入园率、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市域内义务教育提前实现基本均衡;全省率先实现城乡居民医保和养老保险并轨统一,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逐步实现。全面推行城乡综合执法和服务治理网格化,近几年群众的安全感满意率均高于全省平均水平。

“绿色是莆田的最美底色,良好生态是莆田宝贵资源。”据介绍,通过几十年的努力,美丽莆田迎来“生态之美”,木兰溪、萩芦溪重点流域水质功能达标率稳定在100%,城市空气环境质量多年位居全省前列,森林覆盖率60.18%,荣获“国家园林城市”“国家森林城市”等称号,创成“全国水生态文明城市”。

近年来,莆田始终把良好生态环境作为最公平的公共产品,城市中心规划保护了65平方公里的生态绿心,拉近了人与自然、城市与自然的距离,把生态效益变成广大市民看得见、摸得着的福利。在生态环境保护中,还探索形成一些工作机制,生态补偿、水务一体化、河长制等走在全省前列。 

林宝金指出,莆田自古就有敢为人先的传统。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积极承接国家赋予的民营经济、电子商务、智慧城市等改革任务,打造了一批叫得响、能推广的工作品牌。创办全国首家家庭林场,开创了新中国林业体制改革的先河。在全省首创“诚信+信访”“诚信+交通”等机制,今年荣获全国第二批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示范城市称号。

“莆田的活力在于走在开放的前沿。”林宝金介绍说,莆田从2016年开始连续举办了三届世界妈祖文化论坛,促进了海丝沿线国家和地区民心相通。现在,妈祖文化的“朋友圈”“同心圆”“合作面”越来越广。

来源:中国改革4版

[责任编辑:尹超]

相关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