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 绿色 高效 撬动发展新引擎

2019-08-26 10:30:00 来源:本网专稿 

云南电网向智能电网运营商、能源产业价值链整合商、能源生态系统服务商转型


□ 欧阳婷婷

改革开放之初,云南全省发电装机容量只有130万千瓦。随着西部大开发国家战略的实施,云南省将电力确定为全省支柱产业予以重点培育,电力行业迎来高速发展的历史机遇。党的十八大以来,云南电网公司(以下简称云南电网)充分发挥基础产业的支撑作用,全力服务云南省经济社会跨越发展。截至2019年6月底,云南全省发电装机达9375万千瓦,以水电为主的清洁能源装机比例超过85%,云南成为我国重要的西电东送基地和绿色能源基地。

2019年,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云南电网立足在南方电网一流企业建设和云南经济社会发展中所处的方位、所承担的责任及应发挥的作用,努力当好南方电网一流企业建设的主力军、云南经济社会发展的电力先行官,争当落实“西电东送”“一带一路”国家建设的排头兵,建设和运营安全、可靠、绿色、高效的智能电网,推动公司向智能电网运营商、能源产业价值链整合商、能源生态系统服务商转型。

如何更好地让水电资源服务地方经济、服务绿色发展?如何将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如何打造以水电为主的电力支柱产业……云南电网人用智慧和担当谱写出让人民满意的答卷。

服务人民网联千万家

一直以来,云南电网公司始终秉持“人民电业为人民”的宗旨,把满足人民追求美好生活对电力的需求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发挥电网企业联系千家万户的基础服务作用,全力做好电力供应保障。

“十二五”和“十三五”的头3年,云南电网累计投资1080亿元,建成“三横两纵一中心”的500千伏主网架大格局,220千伏骨干电网覆盖全省16个州市,云南电网供电营业区覆盖全省96%的县区和95%的乡镇,是世界上技术最先进、特性最复杂、电力最绿色的交直流并联异步运行省级送端大电网。2003年以来,云南电网累计投资656亿元开展农网升级改造,2016年实现农村一户一表改造率100%,农村电网装备水平明显提升,解决了供电服务“最后一公里”。投资32.45亿元全面开展无电人口通电工程建设,累计解决了全省113万余户、436余万无电人口用电问题,实现全省“户户通电”。经过多年的发展,云南电网硬件基础不断夯实,服务云南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显著增强,进一步提升了用户“电力获得感”。

与此同时,云南电网积极落实党中央的重大决策部署,助力打好三大攻坚战,统筹推进行业扶贫和定点扶贫,投资13.5亿元提升“三区三州”以及曲靖、昭通等深度贫困地区的农村电网供电能力,创新云南电网扶贫产业发展模式,促进贫困户持续稳定增收,加快“脱贫摘帽”。

另外,云南电网牢牢把握电网安全的“生命线”,全力保障电网安全稳定,每年制定并落实电网安全风险防控措施,有效防范了电网稳定破坏和大面积停电事故。截至目前,云南电网已连续22年确保了全省大电网安全稳定运行。

着眼优化电力营商环境,云南电网将业扩报装精简到2个~3个环节,大幅缩短办电时间,云南电网客户服务中心“95598”热线被国家有关协会和机构授予“2018年度消费者最具信任公共(政务)服务热线”荣誉称号。深入践行“以客为尊、和谐共赢”的服务理念,为客户提供优质的供电服务,云南电网在云南省十大公共服务行业公众满意度调查中连续实现“八连冠”。

“八直两交”输送绿色电力

伴随金沙江、澜沧江等大江干流输送着源源不断的水电,使云南坐拥1.04亿千瓦的水电资源可开发容量,可开发装机容量9795万千瓦,成为“水电王国”。

近年来,云南电网坚持落实国家西电东送战略,以及云南省做强做优能源产业、打造世界一流“绿色能源牌”的战略部署和思路,全力发展绿色能源、输送绿色电力、推动绿色消费,促进清洁能源更大范围的消纳,致力成为美丽云南建设的绿色守护者、践行者。

依托南方电网大平台优化配置资源,云南电网不断扩大西电东送规模,促进云南资源优势向经济优势转化。1993年,云南实现了1回220千伏线路向广东送电,打响了西电东送第一炮,一举成为全同西电东送起步最早、发展最快的省份。

25年来,西电东送年送电负荷从25万千瓦到3120万千瓦,增长了125倍;年送电量从5.4亿千瓦时到1380亿千瓦时,增长256倍;西电东送最大负荷于2015年超过省内最大负荷,西电东送电量已接近省内用电量。随着金沙江中下游、澜沧江流域梯级电站等西电东送大型骨干电站建成投产,带动云南电力装机突破9000万千瓦,2017年发电量达2958亿千瓦时,2018年突破3100亿千瓦时,截至2019年6月底,云南全口径装机规模达到9375.5万千瓦,是1978年的71倍多。

随着西电东送负荷、电量的快速增长,云南电网构建了“八直两交”的西电东送大通道。目前,已建成8条西电东送直流大通道,送电能力从1993年的25万千瓦提高到目前的3115万千瓦,占南方电网西电东送总送电能力的60%以上。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年最大送电负荷由2012年955万千瓦升至2018年3127万千瓦,年送电量由2012年418亿千瓦时升至2018年1380亿千瓦时,负荷、电量均翻了三倍多。2018年,云南省西电东送电量(含溪洛渡)1380.5亿千瓦时,相当于节约标煤1696.63万吨。2019年1月~6月,云南水电发电量为1087.85亿千瓦时,位居全国第二;风电发电量为161.25亿千瓦时,位居全国第四,清洁能源发电量占比超过92%,为国际一流水平;西电东送电量1029亿千瓦时,首次在度夏前突破千亿大关。西电东送极大带动了云南电力工业的发展,电力生产和供应对云南省GDP的贡献率达5%~6%,电力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例约20%,成为云南省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柱产业。

此外,云南电网积极主动融入国家“一带一路”建设和澜湄合作机制,统筹协调与周边区域电网的互联互通和电力贸易,自2004年开始对越南送电,2018年送越南电量17.24亿千瓦时;自2008年开始对缅甸送电,2018年送缅甸电量1.26亿千瓦时。

预计到2030年,云南省清洁能源总装机将达到1.3亿千瓦,最大电力外送能力超过5000万千瓦,成为全国最重要的绿色能源基地和西电东送能源基地之一,电力行业将成为云南省打造绿色能源牌的主力军和排头兵。

电力改革为企业释放“红利”

“自2014年~2018年,经过4年坚持不懈努力,云南电力市场化改革初见成效,改革‘红利’有效释放,电改‘云南模式’得到国家肯定。”云南电网昆明电力交易中心相关负责人表示。

云南电力市场自2014年启动以来快速蓬勃发展,目前已建成“以中长期交易为主、日前交易为补充”的市场机制,市场稳定发挥作用,形成“用户降成本、电厂多发电、经济稳增长、人民得实惠”的共赢局面。

“市场机制的不断完善,为云南电力工业发展增添了新动能。”2016年,云南电力市场正式确立“中长期交易为主,日前短期交易为补充”的市场模式,全省全部大工业用户全电量放开参与市场,并率先引入日前电量交易。全年成交电量590亿千瓦时,同比增长84.4%,占云南电网公司省内售电量的54%,减少企业用电成本90亿元;全省西电东送电量首次突破1000亿千瓦时,达1100.5亿千瓦时,较年度计划增送164.7亿千瓦时;全网发电量2232.2亿千瓦时,同比增长6.9%,综合减少弃水136亿千瓦时,全网清洁能源发电量占比达92.7%,发电企业通过市场化手段增发电量165亿千瓦时,为发电企业增收31亿元。

同时,在火电企业腾让发电空间全力支持云南清洁能源消纳的背景下,昆明电力交易中心首次引入火电长期备用补偿机制,每年提取并分配火电长期备用补偿资金20亿元左右,在火电发电平均利用小时仅1200小时左右的情况下,实现火电企业整体不增亏,在全省创造性解决了火电长期备用的设备运维和基本生存问题。

2017年,国家能源局公布数据显示,通过电力体制改革,云南省平均到户电价为0.368元/千瓦时,是仅次于青海(0.346元/千瓦时)的全国第二低电价,形成了电价洼地优势。

2018年,云南电力市场化交易电量851亿千瓦时,交易电量占全省全社会用电量占比达50.7%,全国排名第一;云南电力市场交易清洁能源达829亿千瓦时,清洁能源交易电量占比达97.42%,全国排名第一,远高于全国34%的平均水平;云南电力市场主体规模达7662家,云南79%的装机及96%的工业企业入市,主体规模位居全国前列;2018年10月,昆明电力交易中心放开全省全部经营性用电主体注册进入电力市场,2019年1月正式开展市场化交易,在全国率先放开经营性用电进入市场。

在交易策划方面,云南中长期交易规则经历了5次迭代,目前已形成了较为稳定且被市场主体高度接受的一整套完整交易规则,是国内较为完善的交易规则体系,多次被国家发改委推荐在全国范围内学习借鉴;在电力交易方面,是目前国内唯一覆盖年、月、日前全部交易类型的交易机构;在平台建设方面,建成基于“互联网+”的电力交易系统,是目前国内功能较为完善、技术较为先进的交易系统;在结算管理方面,突破了电力市场复杂量价结算体系关键技术,构建了高效、完整、使用的结算体系,在全国唯一开展日前电量交易的电力市场中,实现了日清月结的交易结算;在市场准入及退出方面,在全国率先编制了相对完善、切实可行的市场主体准入及退出管理标准,实现了市场主体的高效规范管理;在信用评价方面,制定了完善合理的评价标准及制度,每季度开展评价,为电力市场发展构建了较好的环境优势;在电力交易服务费方面,建成国内首套基于电力交易服务费管理的电力金融服务系统——电交e通,实现了交易服务费的预付费管理,有效杜绝欠费现象。

目前,云南电力市场在多方面走在全国前列,形成了“中长期交易为主”“激励机制设计”“价格联动机制”等一系列可复制、可推广、可借鉴的成功经验,电力改革“云南模式”在全国起到示范引领作用。

[责任编辑:张海莺]

相关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