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网内蒙古-中国改革报看内蒙古,内蒙古改革发展新闻
即时新闻:
中国改革报社主办
站内搜索: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  

处暑终止暑热,气温降低注意养生

2019-08-22 14:10:05 来源:呼和浩特晚报 

处暑,是二十四节气之中的第14个节气,太阳到达黄经150°。据《中国天文年历》显示,北京时间8月23日18时2分迎来“处暑”节气,标志炎热暑天即将结束。处暑的“处”是指“终止”,处暑的意义是“夏天暑热正式终止”。所以有俗语说:争秋夺暑,是指立秋和处暑之间的时间,虽然秋季在意义上已经来临,但夏天的暑气仍然未减。此时我国大部分地区的炎热情况将出现转折,气温开始逐渐下降。

“出伏”紧接“处暑”,气温明显下降

8月底到9月初的处暑节气,单单用气温开始走低来描述是不够的。气温走低仅是其中的一个现象。产生这一现象背后的原因,首先应是太阳的直射点继续南移,太阳辐射减弱;二是副热带高压跨越式地向南撤退,蒙古冷高压开始跃跃欲试,出拳出脚,小露锋芒。

2019年三伏天共40天,入伏是在7月12日,末伏时间为2019年8月11日(农历七月十一)—8月20日(农历七月二十)。因此,8月21日已经出伏。21日‘出伏’,23日“处暑”,都是气温明显下降的开始。中国气象学上,气温在35℃以上时可称为“高温天气”,所以,首府今年“三伏天”期间没有出现气象学上的“高温天气”。三伏天在淅淅沥沥的秋雨中“下线”后。冷空气正逐渐找回主场作战的感觉,虽然秋寒并不会那么快感受到,“秋老虎”偶尔还会发发威,但今年全市的气温总体已呈下降趋势。

处暑之后,一场秋雨一场凉

处暑之后,秋意渐浓,正是人们畅游郊野迎秋赏景的好时节。处暑过,暑气止,就连天上的那些云彩也显得疏散而自如,而不像夏天大暑之时浓云成块。民间向来就有“七月八月看巧云”之说,其间就有“出游迎秋”之意。处暑节气前后的民俗多与祭祖及迎秋有关。处暑前后民间会有庆赞中元的民俗活动,俗称“作七月半”或“中元节”。旧时民间从七月初一起,就有开鬼门的仪式,直到月底关鬼门止,都会举行普渡布施活动。

俗语说“一场秋雨一场凉”,也是指处暑节气之后。立秋后,冷空气势力逐渐壮大,冷气团向南位移时,与南边较暖气团交界面发生对抗、交绥,生成云雨引起剧烈降温。每次下雨实际上就是冷空气向南扩张的“圈地运动”,暖空气节节败退向南收缩。暖空气和冷空气交战之后,往往败下阵来,向南方缓缓退去。而后,当地被冷气团控制,天气放晴,气温下降。数日之后当西伯利亚或蒙古地区又有新的冷空气南下,与日趋衰败的暖湿空气再次在当地上空交汇时,又会形成新的降雨天气,这个过程就是“一场秋雨一场寒”的天气写照。

据呼和浩特气象局近日天气数据显示:8月23-24日,我市中南部地区有小雨;8月26-27日,我市大部地区有小雨,气温略降;9月1-3日,我市大部地区有小到中雨,气温下降6~8℃;9月6-7日,我市大部地区有小雨。

顺应时节、注意养生

处暑时节,气温逐渐下降,空气中的湿度降低,天气由炎热转为凉爽,燥气开始生成,人体内阴阳之气的盛衰也随之转换。此时应顺应节气特点,谨记秋冻、防燥、润肺、增酸四大养生要点。但此时也是内蒙古一年之中的好时节,天高云淡,清风爽心,凉雨沁人,让人感觉十分舒适,但还是提醒公众天气日渐转凉,昼夜温差较大,感冒是最易流行的疾病,建议大家加强户外锻炼,增强体质。公众外出时要注意添加衣服,老年人尤其要注意保暖。此外,秋季是腹泻多发季节,也应特别注意腹部保暖。


[责任编辑:于保明]

相关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