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网四川-中国改革报看四川,四川改革发展新闻
中国改革报社主办
站内搜索: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  

四川彭州:念好“三字经” 给信访群众一个“家”

2019-08-16 15:26:01 来源:中国改革报 编辑:李艳婷 

四川彭州市天彭街道创新信访工作理念和方法,提升服务水平,自去年以来,信访案件由305件下降到102件,同期下降67%

中国改革报、改革网记者 何子蕊

“‘群工之家’刚成立,就有市民主动找上门来寻求帮忙。”日前,四川成都彭州市天彭街道南大街社区“群众工作之家”负责人郭忠莎告诉记者。

据介绍,围绕“家”这个核心,彭州市天彭街道多方筹集资金,建成46个“群工之家”,覆盖面达100%。同时,主动念好3本“三字经”,创新信访工作理念和方法,切实提升服务水平。“自去年以来,天彭街道信访案件由305件下降到102件,同期下降67%,有效改变了街道信访案件量、越级上访和非访比例‘三高’的局面。”天彭街道办事处副主任张星强谈道。

建立“三本台账”

解决积难案件

“建好‘群工之家’只是第一步。”张星强告诉记者,天彭街道办事处结合党群服务中心进行亲民化改造,营造“家”的良好氛围。“只有这样,群众才愿意进来,找你谈问题、向你寻求帮助。”

“家”只是开端,更重要的是有人经营这个“家”。“有时为了一两个数据,我们的信访代理员要花上好几个小时,收集、核对、找反馈意见……”郭忠莎说,按照街道办统一部署,社区“群工之家”要建好收集、解决、反馈“三本台账”,进行“一对一”“心贴心”服务,切实帮助困难群众解决实际困难。据悉,天彭街道已经救助困难群众120余人,服务1600余人次。

群众利益无小事。小到邻里纠纷,大到搬迁安置,针对积难案件,天彭街道成立三级信访研判小组,小组成员由街道领导、办公室中层、社区干部15人组成,并建立重大信访案件、重大突出问题矛盾、重点稳控对象“三本台账”。“存在两三年的东大街搬迁户遗留问题得以彻底解决,是大家群策群力‘涉深水’的结果。”张星强说,只要心中有群众,再难的问题也能找到答案。

创新“三个信访”

确保“问题不过夜”

在张星强看来,解决群众信访诉求,只能靠疏导,化解于无形。坐在办公室等上访,问题只会越积越多;只有走出办公室,下沉到群众中认真做好“下访”“网访”和 “联访”,才能实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问题不过夜”。

——变“上访”为“下访”,及时发现信访隐患。位于朝阳中路社区的紫光兴城,错落有致,环境优美。前段时间却因业主与物管之间的一些纠纷,该小区居民心情受到严重影响。“物业费、停车费、业委会筹备等诸多问题,让业主与物管之间‘形如仇敌’。”社区干部介绍说,他们通过走访掌握情况后,立即会同街道物管办负责人、法律顾问、住保中心工作人员一起协商、调解,最终化解了矛盾,解决了问题。

“只要有机会,我们就会经常参加社区议事会、党员大会、坝坝会。”郭忠莎说,除了收集相关数据,更重要的是发现、研判、处理区域内矛盾隐患与信访苗头性问题。据悉,今年天彭街道已收到居民意见信息2760件,解决2622件,解决率达95%。

——变“走访”为“网访”,快速回复群众诉求。天彭街道年轻信访代理员利用熟练的网络技术,做实“家门口信访”服务。这也是他们的一大优势。

“群工之家”基层站点,代理员小梁在微信朋友圈发现,东湖社区兴盛路楼上楼下居民因倒水引发矛盾纠纷,便告知社区工作人员马上到现场协调解决。“利用网络优势,不仅能及时发现问题,还可以引导居民以理性、合法的方式反映诉求。”小梁说,他们已办理网络信访代理5件,解决率100%,群众满意度100%。

——变“单访”为“联访”,高效化解群众诉求。针对复杂的信访诉求,天彭街道建立了信访化解联席制度,变“单打独斗”为“整体联动”。“在公安派出所、司法局、法院、住建等部门的配合下,我们今年快速化解了复杂信访积案5个。”张星强说。

完善“三项机制”

提供“零距离”服务

在平安社区百日攻坚活动中,天彭街道结合城乡社区的实际,创新信访工作顶层设计,以“三项机制”优化社区服务功能,推进社区治理规范化、法治化、标准化建设。

据了解,天彭街道46个村(社区)都建立了信访代理全程代理、矛盾纠纷排查化解、人民建议征集等“三项机制”。其中,朝阳中路社区还进一步推出前端共治机制,南大街社区也推出“1+N+10”工作法,通过“零距离”服务,极大促进了平安社区建设。

例如,朝阳中路社区在“家和促进”前端共治实践中,主动与法院、司法局等部门对接,构建“法律工作者+社区兼职辅导员+乡贤”等“1+1+3+X”“家和促进”前端共治单元,搭建共治机制。

“规矩定好了,各方的积极性也调动起来了。”该社区负责人说,资源得到整合,服务功能得到优化,“诉源治理”和“纠纷共治”显示了强大的功效,目前已成功调解了家事纠纷30余起。


[责任编辑:]

相关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