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营商环境 提升城市竞争力

2019-08-16 15:21:40 来源:本网专稿 

西安市协同推进“放管服”改革、营商环境优化提升及“互联网+政务服务”建设,2018年市场主体呈“井喷式”增长,营商环境评价位居全省第一

□中国改革报记者 李建飞

在陕西省西安市落户需要多长时间?目前,阿里巴巴集团的一位工作人员为测试西安户籍服务质量,晚上23时通过“掌上户籍室”提交落户申请,凌晨3时系统提示《准迁证》已经办好。这令他对西安市办理业务的速度刮目相看。

事实上,这只是西安市打造一流营商环境众多举措中的一项。2018年以来,西安市连续开展“营商环境提升年”活动,协同推进“放管服”改革、营商环境优化提升以及“互联网+政务服务”建设,形成强大合力。

持续推进“四减”改革

据了解,西安市自2016年起开始系统谋划,把优化营商环境作为提升城市竞争力的“一号工程”和“关键一招”。2016年底,开启烟头革命、厕所革命、行政效能革命“三大革命”,大力弘扬“五星级服务员”“金牌店小二”服务意识;2017年3月,启动实施户籍新政、人才新政、创新创业新政“三大新政”,着力增强城市吸引力,努力为城市发展聚人气、添活力、增动力。

例如,西安市紧盯世界银行营商环境监测指标体系,围绕企业开办、工程建设项目审批、获得水电气暖等重点环节,持续推进“四减”改革,即减环节、减材料、减时限、减成本,各项指标均跻身“全省标杆、全国一流”。

如今,西安市开办企业平均办理时间由14.1天压缩至2.7天;办电时间由原来的14个工作日缩短至7.15个工作日;用水报装实行“3210”服务模式,即办理时限3个工作日,办理环节2个,办理材料1件,所有接水用户实行零收费;用气报装由7个环节简化至2个环节,提交材料由原来的6份减少到3份,办理时限由56个工作日缩短至28个工作日以内。

切实提升便民水平

“以前办事要到新城管委会,像我们这样的老年人出行不便,就很费劲。现在好了,啥事都能在家门口办。”最近,在西咸新区空港新城底张街道幸福里社区便民服务大厅,幸福里社区居民、韩家村73岁的王桂侠老人接过新办的老年证,为窗口工作人员竖起了大拇指。

近两年,西安市积极建立完善政务服务体系。一是建立市、区县(开发区)、镇(街)、村(社区)四级政务服务体系,建成各级政务服务机构3615个。二是积极推进“最多跑一次”改革,组织47个市级部门主要领导常态化开展“局长驻窗口”活动,全市政务服务事项实现“最多跑一次”占比达到90%,已有4479个事项实现无差别受理。三是推进企业员工安居服务,落实人才安居房9万套,为新毕业大学生提供人才安居公租房2万套。

全力打破“信息孤岛”和“数据壁垒”。以“让企业和群众办事像‘网购’一样方便”为目标,全力做强“一网通办”线上平台支撑,加快打通与中省办事平台的数据连接,努力打造“一网通办”和“移动办事之城”新样板。目前已有416个高频事项上线运行,工程建设项目审批系统已于3月底上线试运行;全市“一网通办”累计注册用户9.28万人次,累计办件量超过71.9万件。

打出政策“组合拳”

为深入推进“三集中三到位”和“相对集中行政许可权”改革,西安市在所有区县(开发区)设立行政审批局,初步实现“一枚印章管审批”。

如今的西安市,营商环境得到明显改善,城市吸引力、发展活力显著增强。

2018年,西安市生产总值增长8.2%,今年一季度增长8.6%,增速均居全国副省级城市第一。市场主体呈“井喷式”增长,2018年新增市场主体55万户、总数达到148万户;今年上半年新增56万户。2018年新增落户人口80万,引进各类人才38.6万人;今年上半年,新增落户人口17万人,其中学历落户和人才引进占总迁入的55.2%。营商环境评价位居全省第一,质量指数跃居全国第6,综合排名进入全国前10,荣获2018年度、2019年度“中国国际营商环境标杆城市”称号。

今后,西安市将大力实施“123”系统化、协同化工作措施,打出“组合拳”:

紧扣“一个总纲”,即以贯彻《西安市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深度融合打造一流营商环境的实施意见》为总纲,聚焦优化政务服务环境、产业发展环境、投资贸易环境、创新创业环境、诚信法治环境、人居人文环境等“六大环境”。

做强“二大支撑”,即做强“一网通办”线上平台支撑,做强“15分钟政务服务圈”线下实体支撑。

开展“三项行动”,即开展“涉企政策措施大排查大落实”专项行动、“争创国家营商环境评价标杆城市”专项行动以及“营商环境公众满意度大提升”专项行动,聚焦重点破解难题,确保各类营商环境堵点、难点问题得到有效解决,把优化提升营商环境的实际成效,转化为企业和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

[责任编辑:张海莺]

相关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