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优”聚“三力”

2019-08-13 09:19:55 来源:本网专稿 

四川德阳市罗江区着力做优产业引人才、做优政策增信心、做优服务聚人心,截至目前,创办创业实体3798家,带动就业3万余人

□ 中国改革报记者 何广丙

万亩贵妃枣业产业园、万亩优质梨产业园、万亩蜜柚种植基地、万亩晚熟柑橘产业园、万亩青花椒产业园、万亩蔬菜产业园、万亩水产产业园——以产业发展带动突破,精准推进发展七大万亩产业基地,是四川省德阳市罗江区聚力返乡创业试点的有益探索。

作为全国第三批返乡创业试点县(市、区),罗江区将实施乡村振兴与推进返乡创业融合推进,着力做优产业引人才、做优政策增信心、做优服务聚人心,有序推进全域化返乡创业。截至目前,该区建立返乡下乡创业示范基地7个,吸引创业人员3869人,创办创业实体3798家,带动就业3万余人。

做优产业

聚生返乡创业吸引力

“从2017年1月正式成立至今,合作社已投入资金400余万元,黑珍珠樱桃种植面积达1000余亩、近4万株;带动劳动力就业人数310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5人、常年务工人员20余人。合作社采取游园采摘与批发相结合的销售模式,2018年销售额达110余万元。”罗江区酒垭黑珍珠樱桃种植专业合作社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

“抓项目推动和产业带动是推动返乡创业的关键,破解了人往哪里去、干什么的问题。”罗江区发改局相关负责人说,罗江区紧扣返乡创业项目需求,做好项目引领和产业布局,将返乡下乡创业纳入乡村振兴规划和全域旅游规划,坚持新村建设、产业调整、旅游发展、“三乡工程”(能人在乡创业、市民下乡置业、企业来乡兴业)联动推进,形成“7+1”农业产业布局和“一廊一环四区”全域旅游布局。

为充分发挥项目引领的支撑作用,罗江区按照“特色化培育、园区化带动、产业化经营”的发展思路,建成七大万亩产业园、五大现代畜牧产业园、大学生创业园等创新创业平台,组建乡村旅游联盟、柑橘协会等组织,推动创业者集中抱团发展。同时,紧扣返乡创业个性化需求,大力发展新产业新业态,以打造生态康养、运动休闲城市为目标,引导创业者创办乡村旅游、文化创意、农事体验、养生休闲等新业态,成功创建全国农业和乡村旅游示范区。

做优政策

聚足返乡创业支持力

“万佛民俗村占地约1000亩,涉及43户农户。民俗村按照‘政府引导,村民自愿’的原则以及乡村规划师‘一户一设计’的方式,提出改造方案;罗江区按农户出资3万元基础上、政府再补助3万元,实施农房风貌改造,得到全体村民积极响应。”罗江区发改局相关负责人说,罗江区着力做优政策,加速促进文化、旅游及特色农业发展的深度融合,有力促进了农民工返乡创业就业。

“万佛民俗村项目”仅仅是罗江区推进“一乡一业”返乡创业就业的一个缩影。为加速规模化经营、品牌化打造,该村引进民俗酒店管理公司创造出“村集体搭台子、村民出房子、市民(社会资本)凑份子、公司找路子、搭伙挣票子”的闲置农房改造经营模式。

其中,村集体搭台子,即收存闲置房源;村民出房子,即村民以闲置农房为资源入股参与经营和获取收益;市民(社会资本)凑份子,即进行投资打造民俗,以投入作为入股参与经营和获取收益;公司找路子,即公司以智力和市场活动作为入股,通过提供管理和运营赚取利润,并按所占股权获得收益。据介绍,目前该村已建成示范户10户,今年将完成33户,基本形成民俗产业集群。

此外,罗江区通过构建“补、贷、扶”机制,着力破解融资难问题。例如,出台促进返乡下乡创业“黄金十条”财政补助政策,落实创业补贴政策,发放补助资金2300余万元;设立创业担保贷款基金和乡村振兴担保基金,形成6000万元融资担保规模,畅通创业融资绿色通道;整合项目资金3.3亿元,完善创业园区配套设施。

做优服务

聚积返乡创业凝聚力

“为发挥村集体经济带动作用,我们成立了水果专业合作社、土地流转专业合作社、乡村旅游专业合作社、扶贫互助专业合作社等社会组织,并成立星光村集体资产管理公司,通过探索发展新模式、新业态,引领有条件的村民返乡创业。预计今年村集体收入将突破20万元。”罗江区鄢家镇星光村村支部书记周华告诉记者。

为推动农民工返乡创业回得来、留得住,罗江区一是聚焦“进得来”,做优政务服务。创新项目制培训,提升3500余人创业意识;打造“城市10分钟、农村20分钟”创业服务圈,推行“创业秘书制”,让创业者“最多跑一次”。

二是在聚焦“发展好”,做优市场服务。推进全省唯一的农联改革试点,组建新型农民联合社,为创业者提供产、供、销和小额信贷等全方位服务。

三是在聚焦“无顾虑”,做优保障服务。实施“三乡工程”,完善创业者、集体经济组织、农民的组织机制和利益分享机制,做到创业无障碍、权益有保障。

[责任编辑:王小义]

相关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