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铜独大”转向“多元支撑”

2019-08-13 02:47:08 来源:本网专稿 

——安徽铜陵市发改委主任汪继宏谈资源枯竭城市转型发展之路


□ 中国改革报记者 张勋飞  □ 孔海强

安徽省铜陵市是全国第二批资源枯竭城市。近年来,铜陵市坚持创新引领、产业转型、体制革新等举措持续发力,开启资源枯竭城市转型发展之门,实现了从“一铜独大”向“多元支撑”的转变。

“铜陵市在国家资源型城市绩效考核中连续4年被评为优秀,产业转型升级工作两次受国务院大督查通报表扬,入列全国首批老工业城市和资源型城市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区。”日前,铜陵市发改委主任汪继宏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介绍了该市产业转型升级的主要经验。 

强化创新引领开辟发展“新航道” 

培育引进创新主体。出台“科技创新政策36条”,实施以各类“高、精、尖、缺”人才为代表的人才引进工程,2018年招引装备制造、人工智能、电子信息、新材料及生物医药等领域高层次科技人才团队14个。分类实施高新技术企业培育计划,一企一策,精准扶持,2018年新认定高新技术企业67家、通过科技型中小企业评价104家。2018年,铜陵市规上工业企业研发平台覆盖率达30%,主导产业、骨干企业、重点园区企业研发机构实现全覆盖;研发投入占 GDP比重为2.48%,省级以上科研平台101个,发明专利拥有量净增477件,同比增速44.8%,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达9.7件。 

产学研合作有成效。实施“百所千企”科技成果转化直通车活动专项调研,征集企业技术需求73项;组织开展产学研对接活动,邀请中科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清华大学等10多家高校、科研机构来铜陵洽谈技术难题40余项,签订实施20多项技术开发合同。组织推动重大关键技术攻关,铜陵有色公司联合合肥工业大学攻克“可再生胺脱硫剂开发与工业化应用关键技术”,成功替代进口脱硫剂。借力“2018年安徽省科技成果交易暨大院大所合作对接会”,40家参会企业与12家高校院所深入交流,现场签约10个合作项目,清华大学、吉林大学、合肥工业大学等高校就18项企业技术需求达成初步合作意向。

力推产业转型点燃发展“新引擎” 

推动工业产业升级。一方面,“抓住铜、延伸铜”。探索加快涉铜产业改造升级和延伸产业链的有效途径,推进涉铜产业迈向中高端。一是以铜板带、铜合金等铜精深加工产业链为主攻点,持续推进“千亿产业引领工程”,加速构建相互融合、一体多元的完整铜产业链。2018年,铜材产品产量达155.6万吨,是2009年的4.4倍,占全国产量9.1%;铜产业集群实现产值1264.9亿元,增长17.5%。二是以省级铜基新材料产业集聚发展基地为依托,围绕产品链招商铜基新材料项目,建设产业集群,扩大集聚效应,铜基新材料产业产值占铜产业比重由2009年的21.8%提高到2018年的55.2%。铜陵市被世界铜加工协会誉为全球铜加工产业领域产品最齐全、产业链最完整、产业配套最完善、最具竞争力和发展前景的产业基地。 

另一方面,“不唯铜、超越铜”。深入实施“三重一创”行动计划,建设5个省、市级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集聚基地,实施10个重大新兴产业工程和专项,编制产业发展路线图,培育发展半导体、新材料、电子信息、先进装备制造等新兴产业,电子材料及新型元器件入列省第三批重大新兴产业工程,非铜产业产值占规上工业比重超45%。2018年,铜陵市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占规上工业比重达36.9%,居全省第2位。 

加快服务业集聚发展。数字经济茁壮生长,与科大讯飞合作建设“城市超脑”,与阿里云合作建设“工业大脑”,为新兴产业发展提供强力智能支撑。在安徽省率先成立电商企业联盟,成功举办第四届中国县域电商大会,支持艺福江南等本土电商做大做强,网上零售额增长超50%。铜陵市铜官区2016年获批成为国家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单位,2018年,铜官区实现服务业增加值258.03亿元,占区 GDP比重达56.8%,新吸纳就业人数占全部就业人员的75%。 

构建开放型经济。坚定不移抓招引,2018年引进项目数创历年新高,亿元以上在建省外投资项目305个;实际到位内资578.8亿元,同比增长5.6%;中国航发特种金属材料、中建材环保装备等一批央企合作项目签约落地。铜陵有色等重点企业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合作不断深化,新增进出口实绩企业35家以上,实现境外投资额2.5亿美元。全年机电产品和高技术产品进出口增长8%。港口经济蓬勃发展,全年完成港口吞吐量超亿吨,居全省第3位;物流企业主营业务收入63亿元,增长37%。 

革新体制机制激活发展“源动力” 

深化政府管理体制改革。在安徽省率先建立政府权力清单制度,动态更新收费清单、监管清单、服务清单,建成市县全覆盖的“多规合一”综合服务大厅,工业项目审批时限压缩至40个工作日以内。深化“互联网+政务服务”,加快建设“四最”营商环境最优市。目前,“最多跑一次”事项占比已达100%,居全省第一。

深化园区改革创新。将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园区整体划转并入铜陵经济技术开发区,将滨江工业区所属企业由义安区划转至铜陵经开区,在安徽省率先完成开发区优化整合。制定《铜陵市开发区管理体制改革总体方案》,推进社会事务全部移交属地政府、公共服务全部下沉园区、人事管理考评全部绩效管理的园区管理体制改革。实施“证照分离”改革试点,铜陵港兴储运投资有限公司顺利领到安徽省第一张“证照分离”营业执照并取得相关资质认证。实施审批权限下放,项目建设规划、环保、住建、安全、节能等市级审批权限均按要求下放铜陵经开区,推行“承诺即开工”“多评合一”等制度改革。铜陵经开区在2018年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考核中位列42位,较上年提升2位,规上工业总产值、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高技术产业产值、财政收入均实现两位数增长。

[责任编辑:尹超]

相关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