闯红灯与信用挂钩须注重依法依规

2019-08-09 15:16:21 来源:本网专稿 

□ 何玲

近日,“南京市将个人一年内闯红灯5次以上的交通违法行为记入个人信用档案”的新闻引发热议。南京交警发布消息称,从7月8日起,南京市正式对抓拍的非机动车、行人交通违法行为给予处罚,并根据《南京市文明交通信用管理实施细则》,非机动车、行人一年内闯红灯等违法行为达到5次及以上的,将被认定为一般失信行为,记入个人信用档案。

围绕闯红灯该不该与信用挂钩,《南方都市报》在网上发起了投票。投票结果显示,65.4%的网友认为纳入征信能有效遏制闯红灯现象,近20%的网友则认为不好说,主要还是法律意识的问题,也有11.5%的网友表示,以为纳入征信就能遏制闯红灯,还是太天真了。

梳理网友投票发现,不少支持推广“一年闯红灯5次计入个人信用档案”的网友认为,闯红灯害人害己,如果方法更有效,无疑值得推行。

而反方的观点则认为,闯红灯是违法行为,按照法律该怎么处置就怎么处置,什么都纳入到征信中去,似乎有点太夸张了。也有网友认为,可以修改道路交通安全法加重处罚。

将闯红灯与信用挂钩并非南京首创。在广东深圳,行人闯红灯等行为都会被记录在案,并定期推送给前海征信、蚂蚁金服等信用机构。一旦有这些记录,行人将会在消费、贷款等方面受到限制。在上海,对多次违法且拒不接受处理的当事人,将非机动车、行人多次严重交通违法信息纳入个人征信系统。在广西南宁,对3次以上逾期不履行道路交通违法处罚决定的;驾驶机动车、电动自行车、残疾人机动轮椅车上道路行驶未悬挂号牌或者故意遮挡、污损号牌等10种情形纳入个人信用记录管理。

中国经济网发表评论认为,将闯红灯与信用挂钩是治本之策。近年来,全国各地一直在采取各种措施整治闯红灯行为。但是,政策频频落地,闯红灯违法行为却仍难治愈,原因在于机动车都有唯一的车牌号,违反了交通规则不仅会被扣分,还要予以罚款,甚至会被吊销驾驶证。反观行人,即使闯了红灯,对他们的处罚仅存在于道德上的谴责。此次南京市将闯红灯与个人信用挂钩,处罚力度可谓前所未有,有助于从根本上杜绝行人闯红灯行为。

对此,不少学者也发表自己的看法。笔者在梳理中发现,大部分舆论是支持闯红灯与信用挂钩,但是在此过程中应注意依法依规和科学适度原则。南京律师江逸来表示,不遵守交通规则,不文明出行,本身就是一种失信行为,在给自身带来危险的同时,也可能会造成更大的社会危害。所以,交通违法上征信很有必要。清华大学法学院副院长、教授余凌云则认为,将闯红灯与个人信用挂钩,是社会治理的创新举措,但是需要依法合力而为。一旦被认定为失信人员,将对生活、工作产生严重的不利影响。

上海媒体人李勤余表示,要帮助各方培养起良好的出行习惯,必须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一是具体案例需要具体分析,何种情形应该被记入个人信用档案,需要更科学的论证,以防误伤。二是征信系统的运用不该被泛化。如闯红灯等行为所涉及的信用记录,应该被限定在交通领域内。否则,非但不利于整治城市交通,还有可能造成个人信息记录的紊乱。

[责任编辑:王小义]

相关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