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艺大师伍炳亮40载铸造工匠人生 建黄花梨艺博馆藏千余件珍品传承历史

2019-08-06 14:51:27 来源:本网专稿 黄殿晶

中国改革报广东记者站8月6日讯(记者黄殿晶)素有中国侨乡之称的广东省江门台山市,有一位被国内外家具行业公认的中国传统家具收藏、研究、创新制作的引领者和集大成者——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伍炳亮。而以其名字命名的“伍炳亮黄花梨艺博馆”,收藏荟萃其40年收藏、创作的1300多件黄花梨、紫檀家具精品,成为中国明清古典家具艺术的殿堂,更成为带动当地文化旅游发展的一张靓丽名片。

今年66岁的伍炳亮先生告诉记者,他16岁开始跟着爷爷学做木工活,对中国的木工手艺沉迷其中,情有独钟。在其艺博馆内,至今收藏着他爷爷数十年前用榉木制作的一张左开芭蕉叶贵妃床。他在此基础上进行改良后,于1987年用海南黄花梨制作了一个张右开芭蕉叶贵妃床,和爷爷的配成一对,留下自己对爷爷的崇敬、思念和传承。

上个世纪70年代,勤奋精明的伍炳亮时常骑着摩托车收老旧家具,把广州等地收到的老家具转买到外地赚差价。1979年开始,他根据自己对中国红木家具的认识、领悟和判断,开始从事中国古典家具的投资与修复工作,并开办自己的兴隆红木家具厂,系统收藏和研究明清黄花梨和紫檀家具。

在海南寻找和收藏黄花梨原材料及家具过程中,善于观察、发现和思考的伍炳亮,最早提出越南黄花梨早已融入中国古典家具制作的观点,推动了越南黄花梨价值的重新被认识,随后其也率先开始收藏大量的越南黄花梨原料及家具。

介绍国宝级海南黄花梨大床(记者黄殿晶 摄)

木匠出身的伍炳亮多年潜心明清家具的收藏、研究以及设计制作,形成了对明清家具的造型、结构,以及文化内涵的独到见解,提出了以“型、艺、材、韵”为准则的传统家具评鉴与设计制作指导理论。并以此理论为基础改良与创新设计出一批明清艺术家具,作品以“型精韵深、材艺双美”的艺术特点深受国内外传统家具资深专家学者、收藏家的肯定与推崇,多件精致作品先后被中南海、北京故宫博物院、中国国家博物馆、恭王府等各大博物馆争相收藏。其多个作品在全国工艺美术精品展览会、深圳文化博览会、全国红木家具精品品鉴会等各类展会上捧回大奖。伍炳亮也获得首届中国工美行业工艺美术大师称号,并担任中国工艺美术协会副会长、中国家具协会副理事长、中国家具协会传统家具专业委员会常务主席、中国文化艺术服务中心艺术品鉴定评估工作委员会委员、中国明式家具学会理事和中国收藏家协会古典家具收藏委员会副主任等职务。伍氏家具也成为行业内的价值品牌,引领中国传统家具之先河。而伍炳亮先生每年发布的《中国仿古家具市场分析与展望》,也成为研判行业的指导性文本。

艺博馆展品(记者黄殿晶 摄)

将自己在中国传统家具领域摸爬滚打,积累沉淀下来的艺术成果和文化精髓传承给后人,一直是伍炳亮先生心中多年的梦想。2014年,他在家乡政府的鼓励支持下,开始在江门台山市的大江镇筹建艺博馆。从选地、规划、设计、选材、布局和建造,伍炳亮先生都亲历亲为,付诸心血。2018年,占地3.6万平方米,建筑面积2.8万平方米,以八幢重檐式明清风格楼宇对称布局,气势恢宏的中国首个以个人名字命名的“伍炳亮黄花梨艺博馆”建成开放。伍炳亮将40年经典收藏及自己推陈出新的中国传统家具精品1300余件代表作品汇聚于此,通过家具的材艺之美、建筑的风格之美、园林的景观之美、陈设的空间之美,向世人推开了一扇窥探中国传统家具神韵与魅力的窗口。

伍炳亮先生告诉记者,创建黄花梨艺博馆兼有中国传统家具学术研究、社会教育、文化交流等多项功能,以此实现自己毕生的宿愿和追求。


[责任编辑:郭佳钦]

相关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