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生连民心 民心聚民力

2019-07-18 13:23:43 来源:本网专稿 

二、翻天覆地,开创社会发展崭新格局

新中国成立70周年来社会领域发展改革的光辉历程,是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不懈追求美好生活、不断促进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的历史。

一是教育事业总体发展水平跃居世界中上行列。2017年,全国普通本专科招生达到761万人,是1977年的28倍;劳动年龄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达到10.5年,比1982年提高了将近6年。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93.8%,小学净入学率达99.9%,初中阶段毛入学率为103.5%,超过或相当于高收入国家平均水平。2017年,高等教育在学总规模达到3779万人,占全球总规模1/5。2012-2017年财政性教育经费占GDP比例连续六年超过4%。

二是人民健康水平总体上优于中高收入国家平均水平。“十三五”以来,个人卫生支出占卫生总费用比重由深化医改前的40.4%降到30%以下,为近20年来最低水平。人均预期寿命持续提升,从2010年的74.83岁提高到2016年的76.5岁;孕产妇死亡率从30/10万降至19.9/10万,婴儿死亡率从13.1‰降至7.5‰。

三是文化旅游事业与产业双丰收。1949年,全国各类图书馆只有55个,博物馆21个。截至2018年末,全国共有公共图书馆3713个,比1949年增长56.7倍。2018年出版各类图书95亿册(张),比1950年增长34倍。1993年,我国国内旅游总收入864亿元,2018年已达到5.97万亿元,是1993年的70倍左右。

四是公共体育与体育消费能力大幅度提升。全国体育场地由1974年的2.55万个到2013年的169.46万个,增长约65倍。体育场地面积由1995年的7.8亿平方米到2013年的19.3亿平方米,增长147%。人均体育场地面积由1995年的0.65平方米到2013年的1.46平方米,增长124%。近年来,我国体育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速为24.6%,体育消费总规模已超过1万亿元,吸纳就业超过500万人。

五是养老服务发展实现历史性变革。新中国成立初期仅依托几百家救济机构开展老年人救济工作,改革开放初期保障不到500万特殊困难群体,目前已覆盖3000多万特殊老年人群体,面向约2.49亿老年人。1978年各类养老服务机构仅8000多家,2018年已有注册养老机构2.97万个,社区养老设施4.66万个,互助型养老设施8.73万个,93%的机构能够以不同形式提供医养结合服务。

六是社会服务兜底保障能力稳步提升。全国殡葬管理所、火葬场、殡仪馆等殡葬服务机构从1986年的1360个到2017年的4132个,增长204%。残疾人康复机构从1996年的875个到2018年9036个,增长9.3倍。同时,全国已竣工的各级残疾人综合服务设施2364个,总建设规模578.3万平方米,总投资176.9亿元。

三、不懈追求,积累民生发展宝贵经验

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70年来,党和政府始终尊重人民主体地位,牢牢把握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努力彰显社会公平正义,把人民的“小事”放在心上,把人民的“福祉”作为担当,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全体人民。

一是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把“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贯穿改革始终。“治国有常,而利民为本”,增进民生福祉是发展的根本目的。新中国成立以来,始终紧紧依靠人民,在教育、卫生、民政、文化等领域,一件事情接着一件事情办,一年接着一年干,在发展中补齐民生短板,织密织牢社会保障网。

二是思虑全局,谋划长远,站在经济社会发展更高视野树立“大民生”观。实践证明,要民生而不要透支民生,要福利而不要过度福利。统筹好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既要最大限度改善民生,又要以实际情况为约束条件,不吊高胃口,不过度承诺,一步一个脚印,让民生保障延伸到未来。

三是丰富供给,增添活力,推动公共服务实现从政府“独角戏”到“大合唱”的转变。完全依靠政府提供公共服务的时代已经结束,多元参与、共建共享的新时代已然开启,要善于集合众力改善民生,积极鼓励引导社会力量参与,降低准入门槛,最大限度激发全社会的活力和创造力。

四是转变方式,融合业态,不断满足新时代下日益多元化多样化的民生需求。进入信息化时代,移动终端、大数据等新技术和新业态层出不穷,“互联网+”催生了智慧养老、智慧医疗等互联网与公共服务融合发展的新业态,我们要采用全新的方式提高供给精准性和针对性,进一步推动公共服务提质扩容。

四、不忘初心,续写美好生活时代篇章

民生期许殷殷,奋斗未有穷期。下一步,要继续按照党的十九大关于社会发展工作的部署,牢牢抓住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以实现“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为重点,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让民生工作越来越有温度。

一是维护公平正义,坚持不懈保障和改善民生。确保基本公共服务覆盖全民、均等享受,促进公共服务资源向基层延伸、向农村覆盖、向边远地区和生活困难群众倾斜,实打实地做,循序渐进地推,持之以恒办好民生实事。

二是激发社会潜力,促进形成强大国内市场。严格划定政府边界,通过政策扶持、资金引导、试点示范等举措,在社会养老、家政服务、社区助餐、体育健身等领域,不断丰富扩大有效供给,切实满足群众多层次多样化需求。

三是促进融合创新,探索“互联网+公共服务”模式。充分运用信息技术,以智慧化、精准化服务,优化资源配置,提升服务可及性和便捷性,构建智慧服务体系,在公共教育、医疗卫生、文化旅游、社会保障等领域,促进科技创新与公共服务融合发展。

四是包容审慎监管,建立健全服务标准和评价。制定国家、行业、地方、基层服务机构四个层面的标准,开展城市公共服务水平评价。加强事中事后监管,将服务机构、从业人员、服务对象诚信情况纳入信用记录,加强守信联合激励、失信联合惩戒。

回看历史,70年的成就蔚为壮观。展望未来,社会发展进入了波澜壮阔的新时代。站在新中国成立70周年的时间节点上,我们必须牢固树立“四个意识”,不断增强“四个自信”,坚决做到“两个维护”,乘势而上,勇于担当,朝着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不断迈进。

[责任编辑:张海莺]

相关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