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力推进产旅融合 助力县域经济发展

2019-07-17 13:54:00 来源:本网专稿 

——基于广西田东县产旅融合发展思考

□ 刘烨

近年来,充分发挥本地特色产业优势,系统整合原生态文化和生态资源,大力推进产旅融合,已经逐渐成为推动县域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促进贫困县精准脱贫攻坚的有效模式。据此,笔者深入广西百色田东县等地,就推动产旅融合发展进行了深入调研。

积极探索产旅融合发展新路

田东县位于广西西部,地处右江河谷腹地,接近中越边境,是革命时期邓小平领导的百色起义策源地和右江苏维埃政府的所在地,是典型的“老、少、边、山、穷”地区。不过,得益于得天独厚的亚热带季风气候,近几十年来,田东县大力发展芒果种植,被誉为“中国芒果之乡”。2017年,全县种植芒果面积已达32万亩,产量19万吨,产值11.5亿元。

为进一步加快延伸农业产业链,拓展特色芒果种植产业的多种功能,培育农村新产业新业态,田东县大力推进产旅融合发展,开展了大量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效。

强化规划引领。邀请农业部规划设计院编制《广西田东县产旅融合发展规划》,明确了发展思路、空间布局、工程任务和保障机制,明确了50个产旅融合和特色种养项目。

加大资金投入。创新财政涉农资金整合使用机制,2017年以入股方式投入1.38亿元用于50个项目发展,大力引入产业和旅游企业入驻产旅融合项目,撬动社会资本近8亿元。

推进产业升级。以芒果等特色种植业为中心,整体推进全县产旅融合和特色种养产业升级发展,积极创建芒果种植示范园区,芒果主产区林逢镇获评国家农业产业强镇,推动形成“一乡一色”“一村一品”的特色产业格局。

改善城乡环境。结合产旅融合发展,加快推进道路交通等基础设施条件,实施了镇区道路和产业道路建设、街道立面改造等一批重点项目,大力推进改厨改厕和环境整治,改善乡村人居环境。

促进精准脱贫。以每年不低于财政投入资金3%的分红用于扶持53个贫困村村集体经济,以不低于财政投入资金2%的分红用于贫困户保底分红和产业发展,并吸纳就地就近就业人口约2000人。

以林逢镇林驮村那王屯芒果庄园项目为例,该项目2017年被列为田东县重点产旅融合项目,目前已建设形成种植面积达6000多亩芒果标准示范基地,产量达5000吨,产值近3000万元。近两年来那王屯统筹利用县级涉农资金1000余万元和其他社会资金1400万元,完成旅游步道、骑行道、文化馆、芒果餐厅、大榕树演艺广场房屋立面维修改造等一系列建设项目,形成集采摘、餐饮、娱乐、运动休闲等功能为一体的特色乡村旅游目的地。全屯面貌焕然一新,吸引了不少本外地游客前来参观游览,林驮村那王屯成为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乡村振兴新村。

推进产旅融合具有积极意义

经过在田东县及周边地区的深入调研,笔者深切感受到,在当前经济形势下,推进产旅融合对贫困县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推动产业提质升级。对贫困县来说,基于特色产业大力发展文化旅游等低污染、低消耗、高附加值、高融合性的现代服务业,可以提升产业发展品质,降低环境污染和资源消耗,提升经济发展可持续性,充分体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为实现贫困县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新动力。

促进城乡协调发展。发挥农村地区特色种养业优势,合理开发丰富的生态文化资源推进产旅融合,优化利用农村土地、住房、劳动力等闲置资源,有利于推动农村地区由原材料生产和供给来源,转变为社会消费目的地,促使资本、人才、技术要素回流农村,促进农民就地就近创业就业,为形成贫困县城乡互补协调发展格局提供新机遇。

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充分调动农村人口特别是贫困人口的积极性,参与产旅融合发展,有利于发挥旅游业产业链长、覆盖面广、带动力强、技术门槛相对较低的优势,更加贴近农村当地生产生活实际条件和农民自身技术能力,丰富贫困人口收入来源多样性和稳定性,为确保贫困人口稳定脱贫提供新支撑。

推进贫困县产旅融合发展

以特色产业和相关链条为核心依托。考虑到多数贫困县现代工业发展相对滞后,种植、养殖等传统农业和相关加工业仍然是当地的主导产业,因此在贫困县推进产旅融合时,应优先选择地方特色突出、影响覆盖面广、业态融合性强的农业产业作为推进产旅融合的产业基础,优先选择产业效益好、群众组织性强、基础设施较完备、人居环境较良好的村镇推进试点,重点打造产旅融合精品项目。

以特色文化生态资源为必要补充。要借助产旅融合发展契机,充分挖掘当地特色文化生态资源,将特色产业、传统文化、自然风光等有机统一起来,系统谋划,整体打造,为游客提供品种多样、丰富多彩的旅游产品和服务。对于拥有重要文化自然遗产和重点景区景点的贫困县,应充分发挥“景区带村”的重要作用,将景区周边乡村作为游客集散地和餐饮住宿等配套服务大本营,利用乡村特色种养业提供采摘、观光、休闲、娱乐等周边产品和服务,努力打造与重要文化自然遗产和重点景区景点有机统一的特色乡村旅游目的地。

以道路交通和配套设施为基础条件。要拉近特色产业重点区域与周边区域重要城市之间的联系,重点加快高速公路和通村道路、村级停车场、道路标识系统建设,同时完善网络、水电、公共厕所、应急救援等相关配套设施,对有条件的县市,可积极推进建设支线机场。在完善交通及配套基础设施建设过程中,应充分考虑产业发展和旅游业需要,兼顾运输、物流、休闲、观光等多种需要,在重点村镇附近的适宜路段,规划建设旅游步道、骑行道、观光道和观光平台等。

以乡村人居环境整治为重要抓手。要结合当地居民的生产生活需要和游览接待需求,强化乡村规划,改善人居环境,重点完善水电设施和垃圾污水收集设施和土地平整改造,绿化美化乡村景观,加快推进厕所革命。要推动当地居民参与环境卫生管护,可探索建立分包到户和公益管护岗位相结合的环境卫生日常管护机制,加大宣传力度,提升当地居民环境卫生意识。要通过改善乡村人居环境,提高当地居民生活舒适感和幸福感,切实改进乡村旅游品质,提升游客满意度,从而进一步激发消费潜力,发挥产旅融合综合效益。

以多元市场和社会力量为长效支撑。要通过市场力量凝聚资源,大力吸引具有专业知识和管理经验的旅游企业参与产旅融合开发。当地政府可在土地、财税、金融、人才待遇等领域制定优惠奖补政策吸引和培育具有经验的旅游企业,鼓励企业与当地村集体经济、农民专业合作社、当地农民建立紧密型利益联结机制,共同开展产旅融合项目的规划、设计、建设、运营和管理。支持各产旅融合相关企业组成行业协会,在政府指导下,强化数据统计分析和实时共享,协调发展步调,推动互联互通,为全县产旅融合发展提供必要信息。

以中央和地方事权划分为有力保障。中央政府要完善政策环境和配套措施,在推进交通规划、产业布局、全域旅游发展等方面兼顾地方产旅融合发展的特殊需要,针对国家扶贫工作重点县和连片特困地区,中央财政应加大支持力度用于道路交通等重点工程建设,并对中西部地区予以适当倾斜。省级政府要提出本省(区、市)内县市推进产旅融合整体发展思路,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组织本地相关专业技术机构为各县市制定产旅融合发展规划提供资金支持,为各县市产旅融合发展提供指导。县市政府是推进产旅融合发展的主体,要紧密结合当地实际,在中央和省级政府指导下定制本地发展规划,用好县级财政涉农资金整合使用等相关政策,因地制宜创新本地化的激励措施,整合财政资金和社会资本,统筹推进产业升级改造、人居环境整治、旅游基础设施等相关建设,注重外部人才引进和本地技能培训,针对重点市场开展市场营销和品牌推广。

(作者系国家发改委社会司挂职干部)

[责任编辑:张海莺]

相关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