树起政府投融资改革新标杆

2019-07-12 10:27:01 来源:本网专稿  

把握“四个创新”

实现政府投资监管深度全覆盖

曾坚朋表示,福田区积极落实中央要求,强化政府投资事中事后监管,纵深推进政府投资项目监管机制改革,实现政府投资监管有重点有深度的全覆盖。实行新监管机制以来,福田区没有一个政府投资项目的竣工决算超过总概算,监管效果良好。

聚焦审计环节,创新政府审计监督模式。地方审计部门“退出”政府投资项目竣工结算决算环节后,为及时填补制度空白,福田区率先落地政府投资项目概算、预算、结算、决算“四算”审计监督新模式,传统政府审计工作走向市场化。以造价审核中介机构出具的审核报告替代以往的政府审计结论,政府审计部门工作重点转向过程审计和监督,定期抽查一定比例的中介审核报告。建立“四算”审核中介机构预选库,规范中介机构准入机制、使用规则和法律责任,遵照政府审计部门规定和行业规范,对市场化的审核行为提出量化标准要求,保证审核报告可靠性。经公开招标,45家良好资信水平的中介机构入选福田区“四算”预选库,市场化审计机制良好运行,让审计部门有更多精力专注于过程监督。

聚焦拨款流程,创新资金监管制度。福田代建制创新引入银行资金监管制度,赋予代建企业资金管理权,形成正向激励。委托单位、代建企业和资金监管银行之间签订三方监管协议,委托单位按项目进度一次性划拨资金到资金监管账户,由代建单位自主拨付给参建单位,不再经过委托方审批,由资金监管银行负责逐月资金审核,打通项目拨款快捷通道,极大增强代建企业的主导权,筑牢代建企业主体地位。

聚焦过程督办,创新项目进度预警机制。福田区开发上线“福田发展”App,实行“一月一预警”,逐月公开各牵头单位的政府投资年度计划完成情况和重大项目进展情况,同步推送排名向区领导进行通报,加强项目进度预警督办,增强项目牵头单位的工作主动性和紧迫感。发现进展长期滞后的重大项目后,重大项目总指挥办公室召开总指挥部会议听取滞后原由,督促责任单位及时整改。App还可公开共享辖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标信息,接受社会监督。

聚焦投资效益,创新项目后评价制度。福田区政府投资项目后评价制度走在全国前列,配套有行业领先的后评价指标模型,包含4个一级指标、11个二级指标和44个三级指标的集合,可适用不同类型的政府投资项目,根据项目复杂程度“定制”评审指标及权重,显著提高后评价结论的准确性。从“目标、过程、效益、持续性”四个维度细化后评价工作的实施程序、报告基本框架和得分档次,更科学合理地评价项目过程决策和运营收益水平。

抓好“三个建立”

加强政府投资法治建设

曾坚朋谈道,为更好地巩固改革成果和满足新时代建设法治政府的要求,福田区以制度建设为抓手,通过法治手段实现政府投资管理系统化、规范化、程序化,为深化政府投资改革提供法治保障,发挥改革整体效应。

建立政府投资项目全过程全链条管理制度。福田区政府投资项目全过程管理制度是全国首个覆盖从立项到竣工验收移交的全链条“闭环”管理制度,全方位提升政府投资项目审批和管理链条的整体效能,实现政府投资项目审批、建设程序和资金安排法治化。

一是“一张流程图”覆盖项目前期到建设全生命周期管理,明晰106个技术文件的编制事项和报批报建事项,实现项目技术资料编制不再与审批流程脱节,是全国首个真正“全过程”的政府投资项目实施流程图。

二是完善分级赋权审批机制,准确确定分管投资副区长、区长、区政府常务会和区委常委会的审批权限,提高项目决策科学性和有效性。

三是力推项目前期工作瘦身减量,落实“放管服”改革要求,减少不必要的资料提交和收文流转,通过串联改并联的事项共23项,可节省195个工作日。

四是开辟审批快捷通道,按照“能并就并、能简就简、能压就压”的原则,引入申请和审批资金申请报告流程,“以一代三”免去项目建议书、可行性研究报告和总概算编制环节,大幅简化特定类型政府投资项目审批程序,可节省175个工作日。

五是实行政府投资项目首问责任制,每个政府投资项目明确一名“项目长”,在项目建设周期内对项目承担相应责任,负责工程资料保存、分项合同及时结算、竣工限期决算等工作,减少因人员转岗离岗产生的交接问题。

建立横向配套、纵向衔接的完整制度体系。横向来看,福田区推出的七套政府投融资改革创新组合拳各有功能特色,互为配套,相互协同。代建制和EPC建设模式秉承“市场能干的交给市场,专业的事情交给专业的机构”,减轻政府建设单位的压力,大大促进项目提速增效。PPP模式激活社会活力,引入社会资本参与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和运营,缓解政府财政压力的同时,提高公共服务的效率和质量。全过程管理制度从政府项目审批方面予以配套,同时为代建制、EPC、PPP等新型项目建设模式提供流程简化优化的制度保障。而“三优”工程设计制度、“四算”审核市场化和后评价制度则聚焦高质量改革,进一步提高政府投资效益。

纵向来看,每套改革组合拳都是既符合中央顶层设计又可落地实操的完整制度体系,为改革真正落地实操提供强有力的法治保障。2017年迄今,福田区总计出台20份与政府投资体制改革相关的法规、政策和指南,其中福田代建制由“一个办法、二个细则、三个模板、四个指引”组成,EPC制度由“一个办法、一个模板、一个指南”组成,后评价制度由“一个管理办法、一个实施细则、一个操作指引”组成,各类预选库也配套有管理办法和使用指引。顶层设计、操作指引和项目试点“面面俱到”,让制度之间相互衔接形成有机整体,确保执行层面有法可依、有章可循。

建立“三个一”重大投资项目协调推进机制。福田区创新建立“1+N”总分两级重大项目指挥部分级协调机制,实现重大投资项目决策推进和复杂问题协调程序的法治化。“1”个总指挥部由区长任总指挥长,“N”个分指挥部由分管区领导任分指挥长,项目牵头部门实行一把手负责制,以此规范议事协调和科学决策机制,形成一体化统筹、立体化推进的工作架构。

建立“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推进模式,领导亲赴项目现场“一步到位、一跟到底”找准症结,各分指挥部自觉加强协调力度和跟踪进展,督促议定事项落实到位。

建立“一套表”重大项目管理机制,5000万元以上的政府投资项目统一纳入重大项目储备库,逐一制定工作任务清单,明确实施路径,倒排时间节点,良好营造“储备一批、开工一批、竣工一批”的推进局面。2017年迄今,全区13个重大项目分指挥部累计组织100多场协调会议,解决200多项议题,每年重大项目计划进度完成率不低于90%。

[责任编辑:张海莺]

相关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