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靠天吃饭到产业融合的“桥头堡”

2019-07-03 15:19:25 来源:本网专稿 

——河北省灵寿县西庄村三次产业升级调研

□ 鲍文涵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巩固提升脱贫攻坚成果,压茬推进乡村振兴,国家发改委驻河北省灵寿县挂职干部赴燕川乡西庄村开展蹲点调研,深入研究西庄村三次产业升级的历史进程、有益经验和存在问题,并对下一步高质量推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提出了政策建议。

从贫困村到美丽乡村

共有186户529人的河北省灵寿县燕川乡西庄村自然禀赋突出,东邻库容4700多万立方米的燕川水库,北邻秋山、鲁柏山。灵寿县志中记载这里“鲁柏凝烟,燕川渔唱”。

据调研,2012年以前,西庄村大多靠天吃饭,党组织软弱涣散、无产业支撑、无公共服务设施,垃圾遍地,人口外流,贫困发生率高达70%。但短短7年后,西庄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摘掉了贫困的帽子。西庄村贫困人口由2012年的112户391人,下降到2018年底3户12人,人均年收入由2012年的2200元,上升至2018年的4800元。姑娘都愿意往西庄村里嫁,这里再没有一个打光棍的年轻人。

村容村貌大幅改善。西庄村所有房屋的外观都是统一设计,屋前屋后都种上了植被,厕所革命提前完成,生活垃圾得到有效处理,还评上了省级“美丽乡村”。

村集体收入稳步提升。西庄村的合作社资产已超千万,合作社每年盈利中提取的10%的公益金有效保障了村集体收入,各项公共服务设施逐步完善。

产业融合发展初见雏形。全村围绕“山、水、农、林、渔、村”六大资源,积极推进农村产业融合发展,“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目标正逐步实现。

三次产业升级推动“华丽转身”

第一次升级(1974年~2012年):1974年以前,西庄村依水而居,芦苇是村民的主要收入来源,收入可观。但此后修建燕川水库,按每人补偿145元的标准,西庄村进行了整体搬迁,全村赖以生存的“天”突然塌了,集体收入大幅减少,新增土地灌溉不便利,收成无法保证。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开始推行农户承包经营,西庄村将500多亩土地分包到户,每家每户开始种植小麦、玉米、红薯等农作物,人均收入有了一定幅度的提高,村民“吃不饱”“饿肚子”的状况基本得到解决。

第二次升级(2012年~2016年):党的十八大以后,中央陆续印发了农村土地“三权分置”等重要改革文件,为农村新一轮的产业升级奠定了制度和人才基础。西庄村现任村主任李四牛是20世纪90年代出外出务工年轻人的代表,2012年后,他回乡创业办了一个蛭石加工厂,并当选村主任。

李四牛上任后,面对手头的“烂摊子”,烧了“四把火”。

一是推动土地经营权有序流转,把农民土地承包经营权分为承包权和经营权,从“两权分置”过渡到“三权分置”。二是重点突破示范带动,流转100多亩土地开始发展莲藕种植,让村民尝到发展商品经济的甜头。三是成立了灵寿县永恒种植专业合作社,村民入社率达到100%,并陆续争取到100多万元扶贫资金,完善了村内道路交通、人居环境、农业生产等基础设施条件。四是发展多种经营,因地制宜陆续发展食用菌、核桃、苗木、葡萄、生猪、肉牛等多种产业。村民每年既可以拿土地租金,还可以在合作社务工,年底还可以得到分红。

第三次升级(2016年~现在):2017年,党的十九大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深深触动了西庄村。西庄村村支两委以“美在生态、富在产业、根在文化”为主线,把自身定位为提供绿色农产品的重要基地,承载“氧吧”和“绿肺”等生态功能的重要屏障,融合休闲康养、农产品加工、文化传承等多种业态的美丽乡村,打造河北版“富春山居图”。同时,编制发展规划,引入战略合作者。合作社与天津途瑞旅游开发有限公司合资成立了灵寿县途瑞永恒旅游开发有限公司,开始大面积绿化种植,并改善村容村貌和基础设施条件。此外,完善产业链条,新了养猪场、甲鱼池,不仅初步实现生态循环农业系统,还升级莲藕加工厂、开发矿泉水资源、建生态采摘园、办起农家乐餐厅,并在石家庄市开起了农产品销售门店,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趋势初步形成。

发展依然存在问题

目前,西庄村乡村振兴之路既有经验也有问题。

缺乏长远与深度的政策支撑。其中,主要问题是西庄村虽然编制了发展规划,但面临“墙上挂挂”的尴尬局面。近年来,灵寿县发展重心有所变化,加之京津冀地区环保压力日益增大,部分旅游项目开工受到影响,甚至部分已建成的农家院等设施面临被拆除;缺乏对乡村振兴的深入思考,绿色发展引领的理念贯彻不够彻底,同质化建设和无序化建设并存,乡村灵魂无处安放,缺少核心竞争力,更缺乏引爆性产品、盈利性业态和参与性活动,难以创造更多样化的消费;缺乏深度融合,虽然重点集中了农旅结合,但还是简单的拼凑,没有将产业链延伸到住宿、餐饮、娱乐等服务领域,农区没有变景区、农活没有变休闲体验;同时,农业与二产融合不足,没有体现附加值,乡村工业未成长为乡村增收的重要支柱。

缺乏要素支撑。农村金融失血、贷款难贷款贵问题依然突出,合作社目前只获得过县信用联社贷款300万元。在人才方面,老龄化与村民知识储备不足,事业梯队难以形成。在标准方面,民宿行业缺乏发展规范和标准,游客权益难以保障。

对乡村振兴的启示

未来,西庄村只有高站位制定实施发展规划、高质量推进产业融合发展、高标准坚持乡村绿色发展、高效率推动要素充分涌流,才能让路子清晰起来、让村民富裕起来、让环境美丽起来、化乡村振兴的人。

加快形成乡村振兴战略规划体系,并得到真正落实。立足各地乡村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分类推进,注重质量,从容建设,增强规划的前瞻性、系统性、指导性和操作性,留住乡村的“灵魂”,防止千村一面。精准聚焦阶段发展任务,要科学把握各地差异和特点,注重地域特色,体现乡土风情,设定不同的发展路径和目标。建立健全规划实施机制,做到乡村振兴事事有规可循、层层有人负责。

延长产业链、提升价值链、完善利益链。下一步,既要做深做强单项产业,也要拓展农业多样功,也要实现一二三产业横向融合,挖掘利用农业新的附加功能,拓展农业增效增收空间。开展农业标准化生产,加强绿色农产品基地建设,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打造区域特色农产品品牌。完善分红、股份合作、利润返还、订单合同、服务协作、产销联动、流转聘用等多种利益连接机制,特别要注意因人施策,扶持小农户、鼓励大农户,提供各种服务。

强化人才支撑,加大真金白银投入。要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吸引更多年轻人务农兴农。发挥乡村能工巧匠的作用,逐步拓展集体经济组织以外成员进入乡村的通道,让各界人士“敢来、能来、留下来”。建立健全有利于各类资金向农业农村流动的体制机制,加快形成财政优先保障、金融重点倾斜、社会积极参与的多元投入格局。

(作者为国家发改委社会司挂职干部)

[责任编辑:王小义]

相关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