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货市场范围扩大 新能源消纳成关键

2019-06-26 11:10:15 来源:本网专稿 

日前发布的《中国电力发展报告2018》预测,2019年~2021年,跨省区输电通道建设还需进一步优化,大力发展新能源仍是能源供给侧改革的重点

□中国改革报记者 朱黎

未来3年,能源电力行业将何去何从?走进提质增效阶段,新能源消纳难题何解?近日,电力规划设计总院在北京发布了《中国电力发展报告2018》(以下简称《报告》),从热点、焦点、难点问题出发,全面梳理总结了2018年电力工业发展状况,并深入研判了未来3年我国电力发展的趋势及重点。

回望2018年,电力行业在满足用电较快增长的同时,电力结构持续优化,清洁能源消纳能力明显增强,电力市场化改革取得积极进展,电力服务水平明显提升,营商环境显著改善。

《报告》预测,2019年~2021年,跨省区输电通道建设还需进一步优化,电力现货市场范围将持续扩大,大力发展新能源仍是能源供给侧改革的重点。

“北电南送”新格局有望形成

能源转型,电力先行,经济高质量发展为电力消费增长注入新动能。2018年,电能占终端能源消费比重继续提高,约为25.5%,较2017年提高约0.6个百分点;全社会用电量达68,449亿千瓦时,同比增长8.5%。

与电力消费刚性增长形成对应的是,我国电力资源配置能力不断增强,提升了电力外送能力。目前我国已建成投产跨省区直流输电通道29条,京津冀鲁、长三角、珠三角受入电力约1.3亿千瓦。截至2018年年底,“西电东送”能力同比增长7.5%,达2.4亿千瓦。全国省间交易电量接近1万亿千瓦时,其中清洁能源占比达到45.2%。预计2021年,我国跨省区输电规模约为2.9亿千瓦,西南水电也将新增跨省跨区3000万千瓦以上配置能力。

《报告》预计,未来3年,高技术产业和高端制造业的稳步发展将带动二产用电继续刚性增长。另外,新兴服务业快速发展,家庭电气化水平持续提升也将驱动三产和居民生活用电保持快速增长。2019年,全社会用电量将达7.3万亿千瓦时;2020年将达7.6万亿千瓦时~7.7万亿千瓦时;2021年将达7.8万亿千瓦时~8.1万亿千瓦时,年均增速约为4.8%~5.4%。预计到2035年,电力需求总量将突破12万亿千瓦时。

值得关注的是,为满足电力资源优化配置的需要,我国跨省区输电通道建设还需进一步优化。《报告》建议,为保障电力供需平衡,可将锡盟至山东、榆横至潍坊、上海至山东、宁东至浙江、准东至安徽、酒泉至湖南特高压输电通道减半投产配套电源移出缓建名单;落实锡盟至泰州、陕北至武汉特高压输电通道配套电源;加强华中主网架,释放酒泉至湖南、哈密至郑州输电通道输电能力;加快完善市场化定价机制,尽快提升扎鲁特至青州输电通道送电规模;及时启动一批火电项目前期工作,同时在华东、华中及南方等区域根据实际需求安排一定规模应急调峰储备电源。

能源格局的深刻变化将催生巨大的发展活力。《报告》认为,未来需要逐步对三峡外送、黔电外送、皖电东送等存量外送电力流进行优化调整,提前谋划四川、云南水电外送接续方案。北方以新能源为主的综合能源基地和西南藏东南水电基地仍具开发潜力;中东部地区受生态环保、能源“双控”等政策性因素影响,电力市场空间巨大。

在此基础上,未来我国将逐步形成稳定“西电东送”、增加“北电南送”的电力资源配置新格局,预计2035年全国电力流规模达到4亿千瓦左右。

与此同时,电力现货市场作为能源优化配置的重要平台,在2018年进入试运行阶段。预计2019年,现货市场范围将进一步扩大。第一批现货市场试点将全部完成规则编制并投入试运行。电力现货市场将在全国范围内铺开。根据实际情况,省级(区域)现货市场建设试点将分批分阶段地开展,在省级市场试点选择中坚持自愿和优先从负荷中心起步相结合的思路开展,相应的试点建设方案评审机制也将逐步完善。

新能源消纳能力逐步增强

作为引导优化开发布局的关键,新能源消纳利用问题一直备受关注。2018年,全国风电平均利用率93%,同比提高5个百分点;弃风电量合计277亿千瓦时,同比减少142亿千瓦时,较上年下降34%;全国光伏发电平均利用率96%,同比提高3个百分点;弃光电量合计55亿千瓦时,同比减少18亿千瓦时,较上年下降25%。

尽管如此,2019年,部分省份的弃风弃光问题仍较为严重。

新疆、甘肃两省区弃风率将大于15%;蒙西以及冀北地区将大于10%;吉林、蒙东、黑龙江将大于5%;陕西、宁夏、贵州、青海、山西、山东、辽宁、海南、云南、湖南、安徽等省将出现5%以内的弃风。光伏消纳方面,新疆、甘肃、西藏弃光率将大于10%;青海、陕西北部将大于5%;蒙西、蒙东、宁夏将大于3%;吉林、冀北、山西、山东、安徽、贵州、云南将出现3%以内的弃光。

记者了解到,在政策支持下,新能源消纳问题正在逐年改善。“可再生能源电力消纳责任权重”政策的出台,令中东部地区新能源开发的紧迫性持续增强。而随着“分布式发电市场化交易”政策的落实,将推动中东部地区分散式风电、分布式光伏快速发展。2021年,“三北”地区弃电率将降至5%,中东部和南方地区将不超过1%。

《报告》预计,未来3年,华东、华北和西北地区的消纳能力位居全国前三,分别为15,920万千瓦、13,800万千瓦、11,530万千瓦。而全国新能源消纳空间将达到3.5亿千瓦。反观消纳空间方面,虽然华东地区依然以10,450万千瓦排在全国第一,但华北、西北地区却仅有3990万千瓦和2490万千瓦,与南方、华中地区差距较大。

此外,随着内蒙古、甘肃、新疆等地区用电需求持续快速增长,红色橙色预警有望解除。《报告》预测,未来3年内,内蒙古、甘肃、新疆的消纳能力分别为4410万千瓦、2150万千瓦、3270万千瓦;消纳空间分别为630万千瓦、70万千瓦、390万千瓦,在平价上网时代,仍具有大规模开发潜力。

记者注意到,对于开发建设速度加快、但仍处于起步阶段的海上风电来说,实现高质量发展,加强海上风电建设与市场消纳统筹协调、创新海上风电并网投资新机制已刻不容缓,《报告》预计,在现有调峰能力和网架条件下,未来3年海上风电消纳空间约为1900万千瓦左右。

随着国家财政补贴逐步退出,“十四五”开始,我国新能源将进入以消纳为主导的全面无补贴平价发展新阶段。

[责任编辑:张海莺]

相关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