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舍”与“得”:破立并举谋定后动

2019-06-23 13:20:00 来源:本网专稿  

——深圳大鹏新区创新绿色发展系列报道之二

深圳市大鹏新区海底珊瑚 大鹏新区综合办(改革办)供图    

□中国改革报记者 叶仕春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给予了大鹏新区更多的发展空间和更足的底气,把“舍”与“得”的大文章挥写得可谓淋漓尽致。

南澳墟镇——壮士断腕实现首个“无工业”特色小镇目标

南澳办事处,位于大鹏新区东南部,三面临海,拥有丰富的山海生态资源和悠久的历史文化,是旅游休闲目的地和户外运动的天堂。辖区森林面积达100平方公里,森林覆盖率高达87%,辖区由七娘山主峰向沿海分布着国家地质公园、东西涌、杨梅坑、柚柑湾、海贝湾、桔钓沙等自然山海景观和浪骑游艇会、七星湾游艇会、大鹏游艇基地等海上休闲运动基地。西涌沙滩长近5公里,是大鹏半岛最长、沙质最好的沙滩,被评为“中国最美八大海岸”之一。在漫长的海岸线上和崇山峻岭间坐落着高岭、半天云、鹤薮、西贡、鹅公、东山等数百年历史的有价值的古村落,还有疍家文化、龙舟文化、妈祖诞、渔民娶亲、舞草龙等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项目。得天独厚的自然、历史和人文资源,每年吸引游客300多万人次,并于2017年正式入选首批“广东省森林小镇”名单。

优良的生态环境是南澳最引以为傲的资源禀赋。但是,因早期产业的无序发展、缺乏科学规划,南澳原有工业企业存在经济效益低、安全保障不足、管理粗放等问题。2016年,南澳以壮士断腕的决心和后发赶超的勇气,提出清理淘汰落后产业,到2018年底实现全市首个“无工业”特色小镇的目标。同时,围绕高质量“美丽大鹏”建设目标,坚持保护优先,加快生态文明建设;坚持绿色发展,加快社区经济生态发展。

2018年10月31日,随着辖区最后一个工业企业西涌社区高雅酒店用品有限公司的停产搬离,南澳成为深圳市首个没有工业的街道。这一时间节点距离之前确定的“2018年底实现无工业特色小镇的目标”整整提前了2个月。

没有工业以后,如何发展?南澳有更长远的规划。

2017年,南澳制定完成《南澳墟镇改造规划研究》并获得深圳市规土委审批,《南海明珠-南澳滨海风情特色小镇申请报告》通过大鹏新区及深圳市审批。目前,正加紧完成南澳墟镇综合建设法定图则个案调整及项目实施计划编制等工作。南澳墟镇综合整治项目分近期、中期、远期进行。近期计划推进南澳河、月亮湾滨海广场整治提升等;中期包括道路提升完善、墟镇活化改造等;远期将实施空间环境生态化、海绵化改造。通过实施一系列工程,将墟镇片区打造为极具滨海风情特色的“南海明珠”,实现“文化小镇、旅游小镇、生态小镇”的发展目标。

值得一提的是,南澳墟镇综合整治将加强文化特色的提升,如南澳河滨水风貌,将打造海滨绿带段、社区活动段、郊野活动与生态保育段,一道亮丽的风景将穿城而过。南澳墟镇综合整治工程不仅可以解决墟镇目前交通、服务、居住等一些相关问题,在提高南澳居民居住环境和居住质量同时,也将促进南澳墟镇的经济提升,让南澳墟镇真正实现可持续发展。

未来的南澳墟镇,不仅是深圳的骄傲,更是南海上最为璀璨的“明珠”。

截至目前,大鹏新区累计淘汰低端落后企业超过建区之初工业企业总数的70%;加大新兴产业扶持力度,已落户生物、生命健康及海洋产业领域企业累计达117家;新设外资企业91家;金沙湾国际乐园、大鹏所城旅游区等重大旅游项目加快建设;加快推动海上传统养殖向旅游观光转型,超额完成“减船转产”任务。

西涌沙滩——化危为机探寻高质量发展新路径

西涌沙滩,同样位于南澳办事处,被《中国国家地理》杂志评为中国最美八大海岸之一,是深圳最大、最长的沙滩,山海相连、风光旖旎,放眼望去,沙滩如绸缎般飘逸舒畅,也是大鹏新区旅游资源条件最好的区域之一。2018年9月16日,超强台风“山竹”袭击西涌,这是1983年以来影响深圳最严重的台风。受此影响,西涌景区内沙滩及周边区域设施设备损毁严重,存在较多安全隐患,让当下西涌片区的深层次问题彻底暴露——规划层级不高、交通混乱、环境污染、生态破坏、沙滩退化等,严重影响周边居民的正常生产生活,更极大制约了旅游产业的健康发展。面对台风过后的满目疮痍,未来的路究竟往何处走?是继续走低端无序发展的老路,还是直面阵痛、化危为机,探寻高质量发展的新路径?

作为大鹏资源禀赋最好的片区之一,西涌片区理应为大鹏新区的世界级滨海生态旅游度假区建设提供有力支撑。在这样的背景下,只有通过高标准规划,才能实现高质量发展,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长期以来制约西涌社区发展的历史遗留问题,从更长远的角度推动片区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

大鹏新区下定决心,充分借鉴国内外先进滨海旅游城市发展经验,高标准高质量规划建设一批与国际理念接轨、与自然景观相融的精品旅游设施,以世界眼光、国际视野推进大鹏半岛全域旅游发展,加快建设世界级滨海生态旅游度假区,打造粤港澳大湾区最亮丽的生态旅游名片,实现美丽与发展共赢。历时近6个月,共拆除建(构)筑物955栋、建筑面积43,476平方米,今年“五一”假期,部分沙滩开放,共接待游客3.43万人次、车辆4300辆次,为未来全面开放奠定了良好基础。

深圳国际生物谷——精心布局彰显“舍得”效应

谋定而后动,这不仅需要超前的眼光和科学的规划,更需要持久的恒心和一以贯之的施行。“宁愿慢一些,也要严格按照标准来施工,恪守生态为重、保护优先”,这一点,在当前大力推进生物产业发展的深圳国际生物谷的开发建设中体现得尤为明显。

按照总体规划,总面积31.9平方公里的坝光片区,首期规划用地面积仅9.4平方公里,其中建设用地5.68平方公里。建设用地占总面积不足18%,11%面积为公共绿地,同时,有超过70%的面积保持山、海、林、湖的自然原貌。

对于片区的科学开发,大鹏新区有足够的耐心。截至目前,新区已先后完成总体发展规划实施方案、整体开发模式策略研究、道路低影响开发建设规划、绿色交通、绿色建筑、海绵城市等一系列专项规划方案。同时,新区还聘请各界专家成立坝光生态保护与建设专家咨询和监督委员会,为新区党工委、管委会决策提供专业依据,对坝光开发建设过程中生态保护及建设工作进行检查与监督。如今,“保护优先”的理念在每一个建设细节都得到体现。片区内500米长的石鼓墩路和1000米长的生物谷路正在建设中。因为在规划的道路上有珍稀的古树,所以修建道路时改变规划,改道建设。

同时,大鹏新区引进“海绵城市”“绿色建筑”等先进理念和先进技术,在道路、建筑、广场等建设中,通过“渗、滞、蓄、净、用、排”6类海绵技术,保持开发前的水文特征;同时,将按照地域特征以“三带一区”布局滨海生态科学小城“绿色建筑”的区域分布,按照国家二级(深圳金级)标准建成全部“绿色建筑”,此举可年均减少碳排放量50万吨,其中部分区域年碳排放为“零”。此外,国际生物谷还将推行世界先进的环保理念和技术,公交实现零排放,垃圾真空收运实现零污染。项目建设,特别是拟建建筑各项指标达标,项目才能开工建设。

坝光片区拥有13条河流,在片区的开发建设中也将保持自然水文原貌,并通过河岸植被绿化等提升雨水年径流量比率;在流域的间隔地带,利用水文、地势、植被等特点规划建设银叶树湿地园、白沙湾公园、海滨公园、中心公园、江屋山郊野公园等5座公园。

这其中,就有一片目前在全国发现最完整、树龄最长的天然古银叶树群落。为保护好这片银叶树,深圳市和大鹏新区规划建设坝光银叶树湿地公园。

坝光古银叶树群落中,有一棵树龄超过500年,200年以上的近30棵,还有很多树龄过百的古树,这里常年栖息着50多种野生鸟类,具有极高的生态科学价值,其中夹杂着秋茄、桐花树等树种,与周边的海滩、湿地连成一体,构成坝光盐灶古银叶树保护区,被列入国家珍稀植物群落重点保护对象。坝光银叶树湿地园建成后,湿地面积将由2公顷扩大到96公顷,百余棵银叶古树也将在这里得到更好的保护。湿地园预计今年7月建成移交。

坝光启动区的建设在总结其他城市现代化发展的经验和教训基础上,潜心布局、精雕细琢,将为大鹏新区提供高质量绿色发展样板示范。

[责任编辑:张海莺]

相关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