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8”再迎消费高潮 电商诚信仍有痛点

2019-06-21 10:11:22 来源:本网专稿 

□ 中国改革报记者 刘梦雨

进入6月,各大电商就开始预热的“618”电商年中促销活动终于在6月18日当天迎来高潮。京东6月1日0点到6月18日24点,累计下单金额达2015亿元;6月16日第1个小时,天猫成交就达到去年全天业绩,超过110家品牌成交过亿;从6月1日到18日晚6点,苏宁全渠道订单量同比增长133%,其中,家电订单量同比增长83%,大快消订单量同比增长245%。

告别入冬时节的“双十一”,迎来仲夏的“618”,各大电商一次次亮眼成绩单的背后,不仅昭示着我国消费市场的巨大潜力,也是对电商领域产品质量、价格、服务的又一次大考。今年“618”购物体验如何?消费者是否切实体验到“货真”“价实”“质优”?我们透过信用视角,审视今年“618”购物活动折射出的电子商务领域信用体系建设进展。

“高能”打假成共识

新难题仍需面对

“山寨”“李鬼”“高仿”“A货”……电商环境经过多年的净化升级,消费者在网上选购时是否还是需要提防假货“暗箭”?数据显示,2018年,公安机关破获侵权假冒案件近1.9万件,检察机关批捕涉及侵犯知识产权犯罪案件3306件5627人,全国法院审结各类知识产权案件近32万件,同比上升41.6%。“剑网2018”专项行动中,删除侵权盗版网络链接185万条,收缴侵权盗版制品123万件。

监管部门持续加大打击力度的同时,利用技术、区块链打假等多种方式开启“高能”打假模式,也成为各大电商平台的共识。

记者了解到,京东在过去一年更新了《平台知识产权维权规则》和《商家申诉规则》,对侵权风险高的商家进行神秘测买抽检、线下排查、线上线下联合打击。阿里巴巴协助警方抓捕犯罪嫌疑人1953名,打假成效获得国际认可。唯品会则打造买断式自营业务、成立2000个买手团队、直接与品牌方合作、设立购买正品保险。

除了提高违法成本外,区块链技术方面的应用,也给电商平台在打假方面提供了新的技术支持。据经济观察网报道,京东区块链防伪追溯平台已接入超过400家品牌商,覆盖12,000多款商品,上链超过10亿条商品追溯数据。苏宁易购,上线区块链商品溯源系统,对商品的生产、加工、流通、零售等环节进行追踪记录。天猫国际建立了跟踪、上传、查证跨境进口商品的物流全链路信息,支持超过50个国家的30,000种进口商品支持基于该技术体系的物流信息查询。

面对假货,尽管政企合作运用多重手段打击,但在近日举办的2019年电商知识产权峰会上,阿里巴巴集团首席平台治理官郑俊芳依旧坦言,当前电商知识产权保护面对四大新难题:一是假货“洼地效应”凸显,二是制售假产业化全球化态势愈演愈烈,三是滥用法律与平台规则漏洞进行恶意投诉现象突出,四是制售假者被制裁少且轻。

“电商专供”暗藏猫腻

低价劣质须及时纠正

对于消费者而言,如果说辨别假货考验“眼力”,每逢网购活动商家五花八门的“购物津贴”“瓜分红包”“满减”“礼券”考验“脑力”,那么,价格较低、质量存差异的“电商专供”则是挑战消费者“眼力+脑力”的综合能力。有报道曝光,通过不同渠道购买的某款电磁炉,商品外观、功能标示是一样的,但拆开以后发现,网购电磁炉存在部分功能被阉割、做工粗劣等问题。不少消费者反映,网上搜到同品牌同款商品的价格虽然便宜不少,但收到货后却与实体店有差距。

“电商专供”其实并不是一个新名词,顾名思义,是指为电子商务量身打造、只供网店线上销售的商品。一定程度上,为满足线上消费者追求低价的消费心理,一些商家想出线上、线下商品采用不同生产线的方法,降低线上商品成本的同时,避免同自己品牌的线下销售产生冲突。

这些“电商专供”款并非假货,但部分商品存在“低价劣质”、服务打折、维权无门等问题,如何界定其是否违规违法?《北京青年报》称,一些鞋服、箱包、家电、卫浴、纸品更成了“电商专供”的重灾区,简直让消费者防不胜防。更值得注意的是,“电商专供款”产品只要符合国家相关的生产标准,并不属于假冒伪劣产品,所以难以通过相关法律法规予以监管。换言之,“电商专供”商品的出现,只是厂商的一种营销策略,即便可能对消费者的利益带来损害,但并不违法违规。

对此,《工人日报》评论称,业无信不兴,“电商专供”低价劣质的现象必须被及时纠正。市场监管部门对电商市场的线上巡执法力度、监管水准与要求,要与线下市场管理保持一致,甚至应该高于后者。对电商平台出现的违法行为,可以利用大数据、AI技术进行更精确的管理。要把电商企业在网上的违法、失信行为纳入征信系统中,让失信企业真正有“痛感”。

消费理念升级

拼价格变为拼品质

2000元以上高端美发护发类产品成交额同比增幅高达220%;除菌烘干、大容量超快洗功能的家用洗碗机成交额同比增长500%;高速路由器6月18日前1小时销量是去年同期的27倍……品质化的消费升级新趋势,在京东的“618”成交额中得到充分体现。

“趁着这一波年中大促,给老妈换个无绳吸尘器,之前家里的吸尘器不仅要边走边找插头,对于毛发吸力还不够大。”家住河北唐山的邹先生还兴奋地告诉记者,“马上乔迁新居了,这个‘618’也给新家添置了电视、音响、加湿器等智能家电,用手机就能远程控制,太方便了。”

随着电商购物节一次次来袭,消费者迎接“过节”的心态也趋于理性,消费理念也在迭代升级,不再只追求价格低廉,品质消费升级的趋势日渐明显。与此同时,不论是电商平台,还是商家,也在加速调整粗放式的价格比拼模式,转向拼品质、拼服务、拼体验,满足用户多层次的需求。

在国家信息中心经济预测部主任祝宝良看来,购物节也是一种宣传手段,在某种程度上说是传统口碑相传的一个很好的运输器,一旦有用户在平台体验到低价质优的产品,就很有可能自己对其进行宣传,拉着身边的亲朋好友进行购买。形成良性循环后,电商平台才有可能进行下一轮的宣传和促销,引导消费者增加购买。因此,未来随着消费升级,提高用户消费体验、满足用户消费需求的精耕细作式购物节,才可能成为赢家。

[责任编辑:王小义]

相关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