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驱动 成都新经济发展律动“全球”

2019-06-13 03:31:35 来源:本网专稿 

2019成都全球“创交会”吸引20多个国家和地区600余名嘉宾参会


□ 中国改革报记者 王进 何子蕊

“汇聚双创活力,澎湃发展动力。”6月10日~12日,“中国创新创业第四城”——四川省成都市,迎来了律动全球的“创交会”时光。

6月11日,2019成都全球“创交会”开幕,来自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著名经济学家、知名高校(院所)校长(院长)、企业家及投资人等共计600余名嘉宾参会。本届“创交会”致力于打造“永不谢幕”的全球新经济展示交易平台。开幕式上,中欧合作、2019中美青年创客大赛、央视纪录片《新经济在中国》启动,2019“中国‘双创’金融指数”正式对外发布。

作为西部发展“龙头”、全国首个系统提出发展新经济的城市,成都近年来在新经济方面的一系列新举措和新成果令人瞩目。2018年,该市新增新经济企业4.1万户,同比增长19%;71户规上新经济企业累计收入251.47亿元,同比增长40.24%;新经济企业专利量达5.65万件,同比增长117%。新经济正成为成都城市转型发展的新增长极。

理念创新

顶层设计擘画能级跃迁蓝图

当今世界,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在重构全球创新创业版图。如何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和交流合作,全面提升城市经济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已成为全球各大城市面临的共同时代命题。而成都,就是这一命题的坚定“弄潮儿”。

统计数据显示,2018年,成都市常住人口城镇化率高达73.12%,实际管理人口超过2000万。城市快速扩张的同时,成都市决策者也深刻认识到,要想立足国内、放眼全球,勇立世界城市之林,肩上正面临着实现城市“千年之变”、满足城乡居民更美好生活期待等沉甸甸的责任和使命。

“惟改革者进,惟创新者强,惟改革创新者胜。”成都的决策是:按照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来四川视察时重要指示精神,将“发展新经济、培育新动能”作为深化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大战略部署,聚焦强化城市发展顶层设计和理念创新。

成都市旗帜鲜明地提出:要让新经济成为培育城市新动能主支撑、成为推动城市治理方式变革的引领力量。到2022年,基本形成具有全球竞争力和区域带动力的新经济产业体系,成为新经济的话语引领者、场景培育地、要素集聚地和生态创新区,建成最适宜新经济成长的城市。

在竞争如此激烈的今天,还没有一个城市,尤其是基础条件并不占优甚至有些欠账的城市,敢于做出这样大胆的、超常规的决定。

成都不仅做了,而且做得让人刮目相看。成立新经济发展工作领导小组、在全国率先设立新经济委、创建新经济发展研究院、召开全市新经济发展大会、组建全国首个城市级新经济俱乐部、建成“成都新经济发展研究院展厅”、建立新经济目标考核体系对相关市级部门及区(市)县考核、形成《成都市新经济行业分类指导目录(2019版)》……

通过实践,成都不仅实现了新经济组织架构“从无到有”、空间布局“从点到面”,发展动能“从旧到新”三个转变,还呈现出发展上的“聚合共享、跨界融合、快速迭代、高速增长”四个显著特征。

中国社会科学院与联合国人居署联合发布的《全球城市竞争力报告2018~2019》显示,中国18个入围的百强城市中,成都赫然在列。GaWC2018发布的世界城市排名中,成都跃升29位至全球第71位。本届“创交会”上,由中国(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编制并发布的2019“中国‘双创’金融指数”中,成都引领中西部,排名全国第五。

路径创新

场景理论构建特色产业体系

纵观国际国内,城市新经济发展,并没有现成的路径可走、更没有成功的经验可循。在此情况下,成都将如何杨帆远航、创新作为?

据了解,为找到一条适应自身城市转型升级需要的新经济发展之路,成都按照中央和四川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紧紧围绕党的十九大报告,历时半年多时间,在全市范围内展开了一场有针对性的“大调研、大学习、大讨论”。结合世界城市发展经验,成都市虚心向全球知名专家学者请教、论证,在全国率先提出了新经济应用场景理论,在规划编制中预设应用场景、在生产生活中创造应用场景、在城市治理中包容新场景。

为充分应用和实践好新经济应用场景理论,作为国家向西向南开放开发战略前沿的成都,提出以一个“最适宜新经济发展的城市”为总目标,以开放和创新为两种基本指导思想,加快形成创新“三力”(应用前沿科技能力、激起世人向往吸引力、可持续创新发展力),紧紧围绕新经济“四个显著特征”,以新技术为驱动、新组织为主体、新产业为支撑、新业态为引擎、新模式为突破等“五条路径”为遵循,聚焦发展数字经济、智能经济、绿色经济、创意经济、流量经济、共享经济等“六大形态”,构建实体经济、智慧城市、双创平台、人力资源协同、消费提档升级、绿色低碳、现代供应链等“七大应用场景”。

在此基础上,重塑“7+N”发展空间布局,加快建设以人工智能、大数据、5G、清洁能源、现代供应链为核心的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的开放型新经济产业功能区和生态体系。推动新经济从创新走向应用、从概念走向实践。

2018年12月,成立仅一年多时间的成都新经济企业——成都国星宇航科技有限公司以“一箭双平台三星”方式,搭载长征二号丁型运载火箭,将“斗鱼-666号”(TFSTAR)、“新疆交通-01号”(TY3-01)等三颗卫星发射升空,全球首颗双核AI商业卫星成功入轨。此举标志着国星宇航在“星时代”星座组网建设中,迈出了卫星批量化设计、研制、发射的关键性一步。

规划建设66个产业功能区,创建7个新经济特色产业集聚区;规划建设200平方公里智慧交通生态圈,启动建设5平方公里无人驾驶汽车测试场;建设全国首个5G示范街区,建成全国首条试商用5G精品环线;率全省之先开展共享停车试点,推进共享停车平台企业为全市460余个小区提供车位共享服务;集成全市37个部门147项服务的一站式“互联网+”智慧城市生活服务平台——“天府市民云”建成运行……近两年来,成都的全球影响力和竞争力显著增强,经济发展的“成都路径”已逐渐成型。

服务创新

“放管服”改革为全球提供机会

“帅哥你好!我是豹小秘,很高兴认识你,请问你需要什么服务吗?”“你好,你听得懂四川话吗?能呀,我能听懂大部分四川话!”“那你能说四川话吗?我现在不能,不过,我今后会讲四川话的”“你知道卫生间在哪儿吗?知道啊,展厅里面的两侧都有,不好意思,我就不亲自带你去了,我还有其他工作要做……”

新经济发展,是一场不进则退、慢进亦退的竞逐赛。就如在此次“创交会”1号展馆上见到的上述这款与记者对话的机器人一样,如何创新发力、精益求精,为来自全球的创新创业者提供更加具体的便利化服务,已成为当下新经济能否领先发展之关键。

据成都市新经济委介绍,为使新经济可持续健康发展,打造更加优质的营商环境,成都市在新经济政策上印发实施《关于营造新生态发展新经济培育新动能的意见》,创新构建“1+6+7+N”新经济政策体系,主动对接企业需求,着力实现政策服务从“配菜”向“点菜”转变。

要素服务上,成都加快新经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启动实施新经济企业梯度培育计划和新经济企业“双百工程”,实施“精准引才计划”“科技成果转化计划”“上市倍增行动计划”,发布成都人才白皮书,打造“黄金眼”全球人才搜索系统2.0版,实施全生命周期企业培育。据悉,成都人才新政12条发布至今,已吸引25万名全日制本科及以上青年人才到成都落户;职务科技成果混合所有制改革作为全面创新改革经验在全国复制推广;在蓉私募机构数达498家,基金管理规模超过2500亿元;数据要素运用共开放数据集601个、数据2675万条。

政务服务上,成都进一步加大“放管服”改革创新力度,通过全国首创发布“城市机会清单”,精简投资准入负面清单,定期发布投资白皮书,建设“成都大数据审计分析平台”,转变审计监督方式,推动“互联网+”等信息技术与政府治理深度融合,出台新经济包容审慎监管指导意见,建立新经济企业标识制,构建校院企地新经济发展共同体等。推动“个别服务”向“生态营造”转变。目前,仅与在蓉高校院所协同创新服务,就已推动签约374个项目,引导投资超4000亿元,引聚高水平人才超过1万名。

展示交易服务上,在连续4年举办全球“创交会”基础上,今年的“创交会”除将举行“2019成都国际友城市长创新论坛”“2019全球独角兽高峰论坛”“兴隆湖畔论坛”“2019福布斯中国创新峰会”等重大活动外,将重点围绕“新经济提供创新机会——新生态呵护创业梦想——新场景催生创业果实”三个篇章,在“1+11”个新经济场馆进行展示交易,力求汇集全球、注重实效。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本次创交会上,成都将以“开放合作,互利共赢”为目标,邀请波兰罗兹、奥地利维也纳、英国威尔士、以色列特拉维夫、匈牙利布达佩斯等国际友城、“一带一路”沿线城市等,与省内地市(州)一道,以指标化、项目化、清单化方式向全球发布城市机会清单,为全球投资者及企业提供市场和机会,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新经济“机会之城”。

目前,成都的新经济企业正如雨后春笋般蓬勃生长。其中,245家新经济企业已获得投资170.21亿元,新潮传媒、医云科技、1919酒类直供、驹马物流等,已成为名副其实的“独角兽”企业。

[责任编辑:尹超]

相关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