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过高考 远方还有更辽阔风景

2019-06-12 14:30:00 来源:红网 

□邓海建

一场以选拔性质为主的考试注定不能让所有人都满意。高考作为社会普遍接受的最为公平的方式,承担着为个体改变命运、为国家选拔人才的持久责任,还将在各界的期许中不断变革和完善。

日前,1031万“00后”们的人生第一场大考圆满结束。2019年的高考让我们知道了山西“高考哥”备战第9次高考、毛坦厂中学取消集体送考……在高考这个“梦工厂”之上,我们依然有更多憧憬、更多惦念。

无论是承认还是不承认,高考依然是“家有考生”父母眼中的大事件。从“高考疯狂”到“假装看淡”、从“读书无用”到“读书有用”,反思与纠结始终如影随形。自古以来,选拔性考试是理性的、亦是残酷的,但这恰恰是对沉潜奋斗与勠力拼搏的赞赏。元代高明在《琵琶记》中说:“十年寒窗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知”。1977年冬天,关闭十余年之久的高考大门重新开启,“一个国家和时代的拐点”闪耀而至,570万年轻人永生难忘。多少个时代翻页过去,今天的中国青年,他们眼里的星辰大海、他们脚下的诗与远方,虽不会只在高考一役之间,却也在考场上为“人生上游”而大道直前。

高考当然早已不复是“独木桥”。截至2014年底,我国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37.5%,各类高等教育在学总规模3559万人,位居世界第一。到2020年,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将达50%。这些年来,高校的生源危机、城市的抢才大战,让年轻人更直观感受到才智的价值与力量。今年,教育部要求各地招委要深入实施高校招生“阳光工程”,做到招生信息“十公开”,自觉接受纪检监察部门和社会各界的监督。严格执行国家招生政策和招生计划,严格遵守高校招生“十严禁”“30个不得”等工作禁令,不得出台含有违规“点招”录取和降低标准违规录取考生的地方政策。伴随着公共治理现代化进程,高考这场博弈之上,公民的人生际遇也在发生着微妙的变化。更公平、更透明、更干净,对这样的考场寄寓更多热望,有什么不可以呢?

“芳林新叶催陈叶,流水前波让后波。”高考改变着我们,而我们亦改变着高考。至于我们对这场考试的怀念,既是青春渐远的感伤、亦是人生繁复的喟叹。得意者敬往事一杯酒,失意者再感慨也不回头。走过高考,就算你不是全场“最亮的仔”,远方还有更辽阔的风景——就在海阔潮涌处、就在风劲扬帆时!

[责任编辑:张海莺]

相关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