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网四川-中国改革报看四川,四川改革发展新闻
中国改革报社主办
站内搜索: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  

挖掘文豪艾芜文化精神 诠释开拓创新时代价值

2019-06-12 10:38:54 来源:本网专稿 

“艾芜与文化中国——纪念艾芜诞辰115周年暨第一届国际学术研讨会”在成都市新都区成功举办

本网记者 何子蕊

6月11日,由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会、中国作家协会创作研究部、四川省作家协会、四川大学主办,中共成都市委宣传部、中共成都市新都区委、成都市新都区人民政府和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承办的“艾芜与文化中国——纪念艾芜诞辰115周年暨第一届国际学术研讨会”在成都新都区成功举办。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会副会长、华中科技大学文学院教授何锡章, 中华全国文学史料学学会常务副会长、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教授刘福春等学术界代表和四川大学副校长晏世经,四川省委宣传部传承发展处处长黄怡,成都市委宣传部巡视员叶浪等单位相关负责人莅临会场。


此次活动是新都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习近平总书记对四川及成都工作系列重要指示精神和四川省委、成都市委关于文化工作决策部署,深入挖掘新都本土文化内涵,助力建立世界文化名城的具体举措。

高端学术论坛 碰撞艾芜文化时代精神内涵

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艾芜以代表作《南行记》首创“流浪小说”书写,开拓新文学创作“边地文学”题材领域的先河,被认为是中国新文学史上流浪文学的开拓者之一,艾芜也以此获得“流浪文豪”之誉。鲁迅、郭沫若、茅盾等名家以及各种版本现代文学史和现代文学研究论著,都给予艾芜作品很高的评价。

在此次学术研讨会中,来自韩国、新西兰、加拿大、苏丹等国家及全国高校和热心艾芜文学研究的100余位专家学者齐聚香城新都,从不同的文化角度和背景,通过主题分享、学术讨论、实地调研等形式表达着对流浪文豪艾芜的崇敬与怀念,诠释艾芜文学的时代价值和现实意义。


中国作协、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会等纷纷发来贺信,表示艾芜是新文学历史上极其独特的作家,独特的思想、精神以及语言方式与时代发生着深刻而有效的互动。“这是留在历史深处又抵达了未来的真正作家。”

活动当天,四川省作家协会还对艾芜故里清流镇授牌“艾芜故里创作基地”,并捐赠了由华东师大教授、著名文献学家陈子善保存的艾芜珍贵文物资料,作为本次活动重要载体,当天晚上还首演了由四川大学雷雨话剧社编排的话剧《南行记》,该话剧由艾芜同名作品改编而来,讲述了民国年间一个流浪西南地区的年轻人与一窝盗贼相遇、相处、相别的故事。

精神文化遗产 凝练大气城市文化气质

115年前,也就是1904年6月20日,艾芜出生在清流镇,并在这里度过了他的童年和少年时代。“故乡”是艾芜作品中重要的主题,他的足迹遍及东南亚和大半个中国,一生未改的是那浓重的乡音。1921年,19岁的艾芜步行80余里,来到成都求学。4年后,他从成都九眼桥出发,一路徒步向南,为中国现代文学留下了极具特色的一系列南行文学作品。鲁迅称赞艾芜是“中国最有希望的青年作家之一。”马识途说:“艾芜的文学成就辉煌,他的人品也光彩照人。”巴金说:“艾芜是中国最杰出的作家之一,也是家乡人民的骄傲。”“南行”已成为一个特殊的词汇,不仅载入了中国现代文学史册,也融入了广大读者的心中,成为艾芜留给时代的一笔非常丰厚的精神文化财富。


“人应该像河一样,流着,流着,不住地向前流着;像河一样,歌着、唱着、笑着、欢乐着,勇敢地走在这条坎坷不平、充满荆棘的路上。”这是艾芜的人生写照,更是新都区人民勇于探索创新、开拓进取的时代精神诠释。新都区正深度挖掘本土文化元素,依托艾芜等历史文化名人的对外影响力,不断丰富和发展城市文化内涵,塑造城市独特韵味,提升城市软实力。

搭建学术平台 实现文化传承创新

新都文化底蕴深厚,涌现了许多成就卓著的文化名人:杨升庵、费密、吴虞、艾芜、袁珂……,其中有流浪文豪之称的作家艾芜,更以超过1000万字的文学著作,铸成了中国现代文学的高峰,让世界瞩目。


近年来,新都区大力推进历史名人文化传承创新工程,持续推进艾芜文化研究工作。2013年10月,艾芜故居恢复重建;2014年11月,艾芜故居正式对外开放,并被成都市政府公布为首批成都市名人故居保护名录,成都市首批文化地标;2016年6月,艾芜研究学会成立,先后出版了《艾芜故里 明珠清流》《艾芜研究》《艾芜资讯》等读物;2018年2月,新都区委编办核定艾芜纪念馆编制,为艾芜文化研究工作增添了有效保障。2019年5月,艾芜纪念馆主体建设和布展工作基本完成,并成功举办“文化名家看四川——走进新都清流”文化交流活动。截至目前,已累计接待参访游客超过40万人次。2019年,艾芜纪念馆被授予“区级社会科学普及基地”。

据悉,下一步新都将持续深化与四川大学、四川省作家协会等高校、单位合作,持续开展艾芜文化研究工作,建设艾芜故里“四川省文学采风创作基地”,搭建艾芜文化研究和交流平台,以“文创+艾芜”为主体,创新打造艾芜乡愁文化片区,让艾芜文化在新时代展现新的文化魅力,进一步推动巴蜀文化繁荣兴盛,鼓励创作生产更多精品力作,培育文化传承创新的内生动力。

新闻链接:

艾芜简介:

  艾芜原名汤道耕,1904年6月20日出生在成都市新都区清流镇。艾芜先生一生追求光明,为了冲破封建主义的束缚,给穷苦的知识青年闯出一条自学成才的道路,1925年夏天,他离开四川只身徒步南行。为中国现代文学留下了极具特色的一系列南行文学作品。在他创作的500多万字的作品中,《南行记》、《南行记续篇》、《南国之夜》、《富饶的原野》、《故乡》等已经成为脍炙人口的传世之作,不仅载入中国文学史册,还被翻译成日、俄、英、德、朝、匈、波等多种文字传播海外。他曾担任重庆市文化局局长,一、二、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顾问和四川省文联、四川省作协名誉主席。1992年12月5日,他走完了他88年充满坎坷与传奇的人生之旅。


[责任编辑:]

相关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