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化学储能产业迎来“春天”

2019-05-28 16:00:00 来源:本网专稿 

《储能产业研究白皮书2019》显示,截至2018年底,中国储能项目建设投运规模累计达到31.3GW,储能商业化市场前景广阔

□中国改革报记者 吴昊

“近年来,在国家推动能源革命、加快储能产业发展的战略部署下,我国储能产业正经历着飞速的发展,迎来了最好的历史发展机遇。”在5月18日~20日举办的“储能国际峰会暨展览会2019(ESIE2019)”上,中国能源研究会常务副理事长、国家能源局原副局长史玉波如是说。

会上发布的《储能产业研究白皮书2019》(以下简称《白皮书》)显示,2018年,中国储能产业迎来爆发式增长。截至2018年底,中国储能项目建设投运规模累计达到31.3GW。其中,电化学储能项目的累计规模为1072.7MW,是2017年的2.8倍,新增投运规模682.9MW,同比增长464%。据了解,随着技术的不断突破和成本的逐渐降低,储能商业化应用价值愈加凸显,市场前景广阔。

储能“春天”到来

“作为一个战略新兴产业,储能是电力系统、可再生能源发展的支撑技术,将在绿色交通的发展、电改的深化、能源的变革中发挥不可或缺的作用。”中关村储能产业技术联盟秘书长刘为说,2018年,在国家五部委《关于促进储能技术与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的指导下,部分省市、国家电网、南方电网相继发布储能发展指导意见,并在产业链各方积极部署,储能产业开启了规模化应用的新历程。

对此,史玉波也指出,2018年,在用户侧储能应用持续保持高速增长的同时,电网企业也积极推动储能应用,国家电网公司和南方电网公司先后发布关于储能技术应用和项目建设的指导意见,为储能产业发展注入了强心剂。在用户侧和电网侧的“双轮驱动”下,全年我国新增电化学储能应用装机规模接近700兆瓦,跃居世界第二位。

《白皮书》认为,中国电化学储能市场规模的快速增长来源于电网侧储能项目,这得益于国内电改所释放的政策红利和储能行业数年的积累。在《指导意见》的推动下,多批储能项目落户地方,电力体制改革下的首个现货市场开始试点,超过13个省份和地区出台了辅助服务市场建设新政,众多储能企业蜂拥而入。

在中国科学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副所长陈海生看来,中国储能的春天已经到来。他指出,在技术方面,未来将看到多条技术路线的不断突破,包括固态半固态锂电池、钠系电池、液流电池等新体系快速发展,压缩空气、蓄冷蓄热、飞轮等物理储能技术取得突破,以及储氢技术快速进步;而在产业方面,多批储能项目落户地方,储能在越来越多的应用场景展现了价值,众多储能企业将蓬勃发展。

根据《白皮书》对储能行业的展望,截止到2019年底,我国电化学储能的累计投运规模将达到1.92GW,年增速89%,在“十三五”的收官之年,即2020年,将延续超过70%的年增长速度,到2021年,储能的应用将在全领域铺开,规模化生产趋势明显,从而推动储能系统成本的理性下降。

标准亟待完善

依据相关政策,我国储能行业将在10年内分两个阶段推进,第一阶段实现储能由研发示范向商业化初期过渡;第二阶段实现商业化初期向规模化发展转变。当前,虽然储能行业已迎来“爆发式增长”,但仍处于“由研发示范向商业化初期过渡”的阶段,行业的发展仍面临诸多问题的制约。

《白皮书》指出,在示范阶段尚未走完,标准规范也未形成的情况下,市场参与者竞争激烈,一方面项目收入分成比例急剧下降;另一方面,消防安全风险凸显。《白皮书》强调,储能市场的快速发展亟须行业提供更为完善的解决方案和规范标准。

值得注意的是,规程和标准的缺失,是目前业内专家普遍关注的焦点。史玉波指出,消防、土地、环保、交通等部门还缺乏对储能项目建设的相关认定,同时,技术、运行和安全管理方面也缺乏标准,相关管理规定和办法急需出台。

对此,刘为也表示认同,她表示,虽然储能在电网侧、电源侧、用户侧等各应用领域活力盎然,但市场机制建设和政策明显落后于产业应用的速度。另外,技术规范、接入标准、消防安全等问题是全球储能产业发展所面临的共性的问题。

正如刘为所说,标准以及与之相关的安全问题是全球储能行业共同面临的问题。近期,美国亚利桑那州储能项目起火、爆炸事件引发热议,而拥有三星SDI、LG化学两大全球领先储能企业的韩国,储能起火频发也已成为行业发展的最大障碍。史玉波强调,在安全方面,需要通过制度和标准建立准入门槛,确保储能项目以及接入电网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

此外,储能项目的商业投资和运营同样需要克服多方面的挑战。陈海生指出,储能的多重价值未在当前价格体系中得到充分体现,储能的价格补偿机制尚未完全建立,储能的灵活性资源市场化交易机制和价格形成机制的建立仍需一定时间。陈海生还强调,储能技术本身也需要提高,特别是在掌握自主知识产权和核心关键技术方面。

实现“三个同步”

面对产业发展的形势与困难,史玉波指出,储能行业应该在坚定发展信心和发展路线的基础上,加强统筹规划、技术创新和体制创新,逐步解决产业发展难题,力争实现三个“同步”:技术水平提升和安全可靠应用的同步,政策市场机制完善和商业化开发的同步,回收利用体系建立和规模化发展的同步,促进储能产业健康发展。

根据《白皮书》的预测,未来5年内,电化学储能将继续保持高速增长态势。2018年,储能在集中式可再生能源并网、辅助服务、电网侧和用户侧均增速明显,特别是电网侧,年增速达到2047.5%,2019年,电网侧储能的快速应用还将持续下去。《白皮书》认为,随着电力体制改革的进一步推进,推动市场化机制和价格机制的储能政策将为储能应用带来新一轮高速发展,市场需求也将趋于刚性。

鉴于电网侧储能的快速发展和电力系统在储能发展中扮演的关键作用,史玉波表示,要加快电力市场化改革进程,加快辅助服务市场建设,完善市场规则,构建储能参与辅助服务的市场机制;同时,加快现货市场建设步伐,鼓励储能项目参与电力现货市场化交易,为储能获取价值增值创造新的平台。

对此,清华大学电机系教授夏清指出,储能属于低电压、分散式的、底部的技术,可以解决大电网阻塞,可以到千家万户,节约大量输变电资源。“储能对于电网来说,就像‘速效救心丸’,关键时刻可以救电网的‘命’。”夏清表示,在南方的一些大中城市,无法建设变电站的地方,储能大有“用武之地”。他进一步说,储能在未来电网中将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在国家电网有限公司调度控制中心范高锋博士看来,储能电站作为一种新型的电网设备,应按照电力系统运行相关要求纳入相应电网调度机构调度管理,从而体现储能电站在保障电网安全经济运行方面的重要作用。他表示,“大电网会给储能提供广阔平台,储能也要和大电网相配合,才能有更好的发展。”

[责任编辑:张海莺]

相关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