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底色”成最靓丽城市名片

2019-05-22 13:40:07 来源:本网专稿 

四川眉山市先后投入45亿元,植树1996.7万株,森林覆盖率达49.49%,城乡绿化覆盖率达55.24%,生态效益显著

□ 中国改革报记者 何广丙

日前,一则“持续推进生态环境质量改善,4天狂揽8.61亿元,共接待游客127.63万人次”的消息,刷爆四川天府新区眉山市市民的微信朋友圈。眉山市“步步见景、500米见园”的“生态底色”成最靓丽城市名片,引发关注。

记者获悉,党的十八大以来,眉山市强力推进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三大战役”,先后投入45亿元,植树1996.7万株,新造林67.17万亩;投入117.9亿元,新增和恢复水域面积162.31平方公里。目前,眉山市森林覆盖率49.49%,城乡绿化覆盖率55.24%,生态环境质量得到进一步优化。

“三长制”夯实天蓝地绿水清

千里江岸绿树掩映,蔚蓝的天空、清新的空气、清澈的水质……行走在眉山市,绿意盎然的诗意画卷在眼前徐徐展开。这是眉山市全面推行“点长制”“河长制”“田长制”,形成“点长”治气、“河长”治水、“田长”治土“三长”环境治理模式,高质量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成果。

“眉山市重点区域、重点流域一度受到污染,群众举报投诉多。为此,眉山市创新‘管发展必须管环保、管生产必须管环保、管行业必须管环保’的环境保护工作机制。”眉山市有关负责人说。

记者了解到,眉山市执行“挂牌督战”治污模式,即在每一个河段设置“河长制”公示牌,明确标明所在区域河段的分管责任人及行政职务、该河段重点治理的污染物等,有力推动环境治理的全监控、无遗漏。

目前,围绕“三长制”,眉山市全面推进大气污染综合整治和联防联控;建立完善水环境管理体系,落实断面水质改善目标;加强农业面源污染整治,土壤污染防治取得新进展。

“八大战役”筑牢生态环境底色

为将生态环境优势变开放发展强势,眉山市着力围绕打好蓝天、碧水、净土、环保基础设施建设、“散乱污”企业整治、农业农村污染治理等污染防治“八大攻坚战”,不断为筑牢生态底色聚智聚力。

在打赢蓝天保卫战方面,完成大气网格化平台建设;实施工业企业专项整治;开展汽车尾气专项治理,配合市人大推进尾气排放立法,实行雷达监测;开展柴油车污染治理专项行动;加强分时段的管控,主要是对重污染天气管控和夏天臭氧的防治。

在打好长江保护修复攻坚战方面,实施岷江、青衣江等长江支流生态修复、资源保护、污染治理协同推进。例如,加强生态环境风险防控,严禁在岷江、青衣江岸线1公里范围内新建布局重化工园区;加强水生态保护修复,修复湿地等水生态系统,因地制宜建设人工湿地水质净化工程。

在打好土壤污染防治攻坚战方面,全面开展土壤污染状况详查,联合生态环境、水利、自然资源等部门,实现工作无缝对接,开展入河排污口摸排、调查,建立一口一档。

“协同推进”绘就生态蓝图

“到2020年,生态环境保护水平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相适应;到2035年,生态环境质量实现根本好转,美丽眉山建设目标基本实现;到本世纪中叶,生态文明全面提升,实现生态环境领域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眉山市有关负责人表示,今后,眉山市将协同推进成都平原经济区生态环境保护一体化发展,强化“三线一单”应用,严格环境准入,促进成都平原经济区环境与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实现区域整体生态环境质量根本改变。

为此,眉山市将在抓服务、抓监管、抓科技等方面全面发力,严格从源头把控高耗能、高污染、资源性和产能过剩项目,严格控制中重度污染化工、医药项目,严格禁止不符合产业政策,不符合规划、选址要求的项目。同时,创新开展“放管服”环评改革,为项目入驻提供优质高效服务。

[责任编辑:王小义]

相关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