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网天津-中国改革报看天津,天津改革发展新闻
中国改革报社主办
站内搜索: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  

以京津为中心构建环渤海湾区引领区域协同发展

2019-05-21 17:00:57 来源:中国改革报天津记者站 

 

京津冀协同与环渤海湾区发展研讨会综述:


为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京津冀协同发展重要讲话精神,研讨以北京、天津为中心引领京津冀城市群发展,带动环渤海地区协同发展新机制,5月11日,由天津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天津社会科学院、天津市环渤海经济研究会主办的“京津冀协同与环渤海湾区发展研讨会”在天津举行。本市各高校、科研单位、市委、市政府相关部门、中央和地方新闻媒体代表100多人参加会议。市级老同志左明出席并讲话。天津市社科联党组副书记张同顺、天津社会科学院副院长钟会兵教授致辞,市社科联原党组书记李家祥教授主持研讨会。

北京国际城市发展研究院连玉明教授、青岛科技大学城市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雷仲敏教授、天津财经大学马克思主义研究院丛屹教授、南开大学经济学院江曼琦教授、天津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王双副研究员等五位区域经济专家学者,以习近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加快京津冀协同发展重要讲话为指导,结合世界级城市群发展趋势、东北亚区域合作趋势等背景,就打造以首都为核心的世界级城市群,解析京津冀协同与环渤海湾区发展作用的关联点,加快建立京津双中心城市新机制体制,带动环渤海区域协同发展等问题发表精彩演讲。以下为演讲综述。

一、以习近平重要论述指导京津冀、环渤海区域经济发展

天津财经大学马克思主义研究院丛屹教授: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对我国区域经济建设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论述,是指导京津联动、京津冀协同发展和构建环渤海湾区的理论基础和行动指南。针对环渤海区域发展,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要着力加大对协同发展的推动,自觉打破自家‘一亩三分地’的思维定式,抱成团朝着顶层设计的目标一起做,充分发挥环渤海地区经济合作发展协调机制的作用。”他还强调:“区域发展总体战略,不是简单地重复已有的西部大开发、东北振兴、中部崛起和东部率先发展的战略,而是要通过深入实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打造中国区域经济‘升级版’”。2018年11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建立更加有效的区域协调发展新机制的意见》提出:“以北京、天津为中心引领京津冀城市群发展,带动环渤海地区协同发展”。这些重要论述和要求为开展构建环渤海湾区的研究,打造京津冀协同发展“升级版”指明了方向。

今年年初,我国颁布的《粤港澳湾区发展规划纲要》提出的“创新驱动,改革引领;协调发展,统筹兼顾;绿色发展,保护生态;开放合作,互利共赢;共享发展,改善民生;‘一国两制’,依法办事”等六大发展基本原则,提出的打造“充满活力的世界级城市群”、“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国际科技创新中心”、“‘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支撑”、“内地与港澳深度合作示范区”和“宜居宜业宜游的优质生活圈”的目标定位,抽出一般性认识,同样对构建环渤海湾区具有重大指导意义。

二、构建环渤海湾区的背景

北京国际城市发展研究院连玉明教授: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探索实践为构建环渤海湾区奠定了基础。以2015年4月30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审议通过《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为标志,京津冀协同发展已经实施五年。近年来,《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16年-2035年)》《河北雄安新区规划纲要》《河北雄安新区总体规划(2018-2035年)》《北京城市副中心控制性详细规划》等一系列规划陆续实施,北京“瘦身提质”,“高精尖”经济结构逐步构建;天津“强身聚核”,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快速发展;河北“健身增效”,产业结构调整步伐加快。社会保障、教育、医疗卫生、文化、社会管理等公共服务领域一体化上取得了明显进步,变“虹吸效应”为“外溢效应”,为构建环渤海湾区提供了基础条件。20181118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建立更加有效的区域协调发展新机制的意见》,明确以北京、天津为中心引领京津冀城市群发展,带动环渤海地区协同发展,表明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战略意义、协同层级和空间范围将得到进一步强化和提升。在此背景下,超前谋划和加快构建环渤海湾区并上升为国家战略,以北京、天津为中心引领京津冀城市群发展,带动环渤海地区协同发展,带动辽中南、山东半岛等沿海城市发展,打造东北振兴新引擎,进而辐射东北亚,与长三角湾区、粤港澳湾区共同形成统筹国内国际、协调东中西和南北方的区域发展大格局。

三、环渤海地区的现状

北京国际城市发展研究院连玉明教授:环渤海幅员辽阔、自然资源丰富、产业基础雄厚、区位条件优越,是我国重要农业、重化工业、加工制造业、现代服务业基地,钢铁、石化、船舶制造业等在全国保持优势地位,产业层次具有梯度,具备共同构建开放型经济体系条件,环渤海湾区包括京津冀协同发展区、辽中南地区和山东半岛地区,涉及北京市、天津市、河北省和辽宁省沈阳、大连、鞍山、抚顺、本溪、营口、锦州、铁岭、丹东、辽阳、盘锦,以及山东省济南、青岛、烟台、潍坊、淄博、威海、德州、东营等城市,是环渤海地区的核心区域和我国对外开放战略前沿,在我国新一轮高水平对外开放大局中地位突出,区域间综合优势显著,具备构建环渤海湾区的基本条件。

南开大学经济学院江曼琦教授:数据表明,2012年以来,环渤海湾区五省市区在全国经济发展中的地位有所下降,与长三角地区相比,支柱产业处于价值低位和生态低位。环渤海区域内部,辽鲁两省与京津冀经济联系相对薄弱,环渤海五省市区铁路货运联系有所弱化,京津两地、辽鲁两省货物交流主要在本省市内流动,五省市海关对周边地区集散作用也有所下降。因此,目前环渤海湾区还不是一个具有同一核心、内部具有紧密联系的经济区(圈)。究其根本原因,环渤海湾区缺少能够带动起整个板块的经济龙头是阻碍其协同发展的主要因素,因此,发挥京津两市各自所长,合成为一个中心,带动京津冀乃至环渤海区域整体发展势在必行。

四、构建环渤海湾区的初步设想

北京国际城市发展研究院连玉明教授:构建环渤海湾区要聚焦以下战略重点。一是以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为突破口,发挥首都科技研发与产业创新优势,破除影响创新要素自由流动的瓶颈,构建开放型区域协同创新共同体,建成全球科技创新高地和新兴产业策源地。二是以构建高效便捷的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为突破口,推进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打造空港、海港、陆港互联互通的综合交通体系,提升环渤海区域内外联通水平,打通面向全球的战略性通道。三是以构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现代产业体系为突破口,把握疏解非首都功能契机,着力培育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促进产业优势互补、联动发展,培育若干世界级产业集群。四是以改善民生为突破口,积极拓展环渤海湾区在教育、文化、旅游、社会保障等领域合作,共同打造公共服务优质、宜居宜业宜游的优质生活圈。

南开大学经济学院江曼琦教授:从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看,京津两市明显大于上海、深圳和广州,具有加快发展潜力。按照中央国务院确定的京津雄功能定位,北京为全国科技创新中心,天津为先进制造业研发转化基地。数据显示,北京技术输出与天津产业结构相似系数高,京津两地存在实施技术合作的深厚基础。环渤海湾区合作发展核心路径仍然是京津的技术合作。从产业一体化路径看,应明确京津科技创新的进一步分工,注重两市科技创新合作机制,加强科技资源与服务的共享,强化北京基础研究领域的产出能力,加大天津研发基地的建设,突出天津创新链的应用环节需求,提升京津产品在战略性新兴产业技术、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技术、绿色技术、现代农业技术等聚焦环渤海产业需求产品的核心竞争力,逐步扩大京津产业链向环渤海湾区乃至整个环渤海区域的延伸。

天津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王双副研究员:共谋京津新时代“双城记”,是未来加快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重要环节。借鉴日本东京城市群和美国纽约城市群经验,都是依托首都核心功能辐射带动和周边地区错位发展不同优势,形成的城市功能完备、空间结构合理、城市特色突出的复合型城市群。因此,构建环渤海湾区应该以有序疏解非首都功能为牵引,在高度分工协同的基础上形成差别化的竞合发展格局,通过发挥城市群核心城市功能,推动资源要素自由流动和合理配置,实现城市群内部均衡平等发展。天津要主动服务北京,深度融合发展新路径,京津合作示范区作为京津两市全面、深度合作的重要平台,积极探索制度创新、理念创新和各种共享经济。京津发展全新合作模式,创新要素流动“活水”,加强滨海——中关村科技园、宝坻京津中关村科技城等创新平台建设,加强产业和科技创新对接,深化“通武廊”一体化。天津要建立体制机制“高地”,对接北京城市总体规划,调整完善规划思路,协同推进区域功能布局优化,加快建设生态屏障,推广中新生态城环境治理经验,改善区域环境质量。重视增强港口服务能力,优化天津港营商环境和交通条件,打造北京便捷出海口,共同带动京津冀乃至环渤海地区整体发展。

五、构建环渤海湾区的建议

北京国际城市发展研究院连玉明教授:一是继续深化环渤海湾区战略研究,深刻认识构建环渤海湾区对强化京津冀城市群辐射带动作用、促进东北振兴和抢占东北亚对外开放战略制高点的特殊意义,需要把构建环渤海湾区作为更高站位、更深层次、更大范围地深化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重大国家战略提上议事日程。二是借鉴国际湾区建设经验和粤港澳湾区发展规划,进一步深化环渤海地区合作发展纲要,突出空间布局、科技创新、设施联通、产业体系、生态文明和宜居宜业,筹划环渤海湾区发展规划,建设全球领先的国际一流湾区和世界级城市群。三是把京津同城化作为环渤海湾区规划建设的中心环节。推动区域协调发展需要建立一套新的、更加有效的协调机制,关键是北京、天津要形成一个中心,核心是京津联动,重点是实现京津交通体系一体化、资源配置一体化、产业发展一体化、公共服务一体化、生态保护一体化,共同发挥高端引领和辐射带动作用,成为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建立环渤海协同发展新机制的重大战略支点。

青岛科技大学城市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雷仲敏教授:中日韩三国GDP总量占全球20%以上,占亚洲70%以上。建立中日韩自贸区,发挥湾区自贸区优势,是形成环渤海湾区经济合作重要途径。前不久的中日韩自贸区第15轮谈判,三方一致同意,打造RCEP+的自贸协定。中日韩自贸区形成后将会成为全球第四大区域经济合作区。为此,辽宁自贸区、天津自贸区和即将落地的河北自贸区和山东自贸区,应该以制度创新为核心,以可复制可推广为要求,加快市场取向体制机制改革、在发挥自身优势基础上加强合作,着力形成环渤海湾区对外开放的新态势。基于城市地理位置、自然条件等因素对现代国际贸易重要性的相对下降,制度环境成为关键因素等新特征,为此,一是根据不同城市优势,打造中日韩服务贸易特色交易中心,推动区域服务贸易高质量发展。二是关注制造业中的模块化技术使中间产品不断被细分 ,中间产品贸易不断扩大,服务贸易不断提高的趋势,支持中间产品贸易、最终产品贸易和服务贸易共同发展。三是重视深水港、航空港、信息港建设,发挥各自的优势。四是重视跨国采购商、国际品牌制造商的培育引进,重视培育高水平国际化贸易、金融、物流、商务管理等现代服务业人才。五是通过体制机制创新和重大技术创新,在产业、业态、模式等方面形成各具特色和优势的服务贸易核心竞争优势,成为推动我国新一轮开放的新高地。(天津市环渤海经济研究会供稿李胜毅执笔

 

 

                      

 


 

[责任编辑:刘晓雪]

相关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