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山水共融的绿色之城

2019-05-21 03:06:47 来源:本网专稿 

森林覆盖率超过57%,居省会城市第2位;城区绿化覆盖率达44%,是40年前的近10倍;2018年空气质量优良率92.3%,在全国169个重点城市中排名第8


福州充分发挥山、水优势,对城市山体、水体、绿化进行修复整合,建成12条、108公里生态休闲步道和15个生态公园。图为花团锦簇的福州海峡国际会展中心。 中国改革报记者 丁 南 摄

中国改革报记者 丁南 王军善

五一假期刚过,第二届数字中国建设峰会在景色怡人的福州举行。各地游人,各路宾朋,与绽放在福州街头巷尾的蓝花楹如期而至。

4月30日,本报“生态中国福建行”采访组走进山水共融的绿色之都福州。足迹所到之处,油桐花开如雪的鼓岭盘山公路、蓝花楹如梦如幻的花海公园、蜿蜒盘旋的梅峰山地公园水上福道、白墙黛瓦的三坊七巷、岸绿水清的晋安河畔、绚丽灯光下的闽江黄金水道,一幅幅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图景,把这座山水之城的盎然生机体现得愈发清晰。

触手可及是绿

推窗见绿,出门见园,行路见荫

漫步福州街头,满眼的绿意与深深浅浅的花草相融。来自河南南阳的季德超对“福州绿”印象深刻,赞赏有加。“走出酒店就是公园,到处是绿荫和绿水,让人身心舒畅,福州是我见过的最绿的省会城市之一。”

作为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重要孕育地和实践地,福州在推进生态文明试验区建设中积淀了深厚的绿色家底——全市森林覆盖率达57.06%,居全国省会城市第2位;城区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44%以上,是40年前的近10倍;2018年空气质量优良率92.3%,在全国169个重点城市中排名第8。

近年来,福州市依托独特的山水资源,以“环山、傍水、通公园”为总体思路,以“串山连水、走家串户”为实施要求,以“全民动员、绿化福州”为总抓手,将城市“山、水、林、田、湖、草”和园林绿地、公共空间等自然融合,建设融合贯通、综合交错的城市绿道网络,推进生态环境和人居环境协同发展。

结合“城市双修”,福州充分发挥山、水优势,对城市山体、水体、绿化进行修复整合,建成12条、108公里生态休闲步道和15个生态公园。在金鸡山环山栈道、三江口生态公园滨江绿道,这些曾经人迹罕至、垃圾堆积、交通不便的山郊水岸,如今成为市民日常出游休憩的场所,也给城市融合了更多的生态基底。

结合城区内河水系综合治理,福州以沿岸绿道为“串”,以有条件、可拓展的块状绿地为“珠”,在内河沿岸建成串珠公园168个,滨河绿道400多公里,新建和提升公园绿地约3000亩。串绿成线、串珠成链,打造水清、河畅、岸绿、景美的内河景观,使得绿地层次体系更清晰,空间布局更均衡,500米见园的目标成为现实。

为再现榕城“绿荫满城、暑不张盖”的胜景,福州在城区绿化方面精准补绿、精细提升,打造道路、街头、等候区、公交站等全覆盖的绿色林荫道,共梳理提升绿色林荫道路262条,完成交通等候区和公交站遮荫工程173处。林荫道路、林荫等候区、林荫公交站、林荫停车场等绿荫网络,撑起了一个个生态自然的“绿伞”,为市民提供了舒适惬意的出行体验。

长治久安为水

将102条城市内河整治项目整合形成7个PPP项目工程包

缓缓流淌的内河,犹如人的血脉,为城市注入灵气和勃勃生机。福州城区共有内河107条,总长约240多公里,河网密度居国内城市前列,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但水巷蜿蜒的福州,曾长期被内河黑臭和城区内涝所困扰。

“福州要突出山水主题,加强内河整治改造,让老百姓切身感受到城市美好的环境。”福州市始终牢记习近平同志2010年来榕考察时的这一指示,持续抓好水生态环境建设,打出一套治水治涝“组合拳”,把内涝治理、黑臭治理、污染源治理、内河沿岸景观建设、水系联排联调等同步实施、环环相扣,致力实现城市水环境的长治久安。

整饬一新的“西堤春晓”景点位于福州西湖左海西岸,2018年9月初建成开放,提升改造面积超过2万平方米。作为梅峰河湖头街段水系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西堤春晓”在改造时不仅拆除了12座水上别墅、沿街12间店面等一批湖畔建筑物,更采取综合手段对先前黑臭严重的梅峰河“洗澡”清污,使其成为市民休闲的新去处。

在晋安河扩河、清淤、清障、清抛石和阻水桥梁拆除改建、驳岸修复等整治措施基础上,福州进一步提出建设晋安河畔最美观光带,形成榕荫花岸特色,体现完整的“生态、文化、功能”三位一体的优美城市带状公园和市民活力带,兼具城市公园观光和交通功能的内河景观带。目前晋安河沿线景观节点均已向市民开放,最美晋安河游船也于2月1日正式开航。

内河的水动起来、活起来、清起来,沿岸的路通起来、亮起来,岸边的景绿起来、美起来。福州在内河治理中不拘于“老做法”,创造了许多“新经验”。

针对传统的政府投融资模式和日常监管体系,福州市创新黑臭水体综合治理模式,将102条城市内河整治项目整合形成7个PPP项目工程包,并结合水系治理推进沿线“串珠公园”建设,构建水系治理共建共享格局,打造“清水绿岸、鱼翔浅底”的宜居环境。

通过不断加强面城一重山涵养林工程(水土保持项目)建设,福州有效减少了沙土、碎石流入下游溪流,减轻了城区内河防洪排涝压力。截至2018年,全市44条内河摘去“黑帽”,86条河道陆续建成开放,为市民交上满意的生态答卷。2018年11月,福州市被财政部、生态环境部、住建部三部委联合评为“全国黑臭水体治理示范城市”。

生态资源有价

一张表格摸清“家底”,一套系统显示“身价”

作为一座伴海而生、因海而兴、拓海而荣的港口城市,福州全市海域总面积10,573平方公里,大陆岸线总长920公里。碧海银滩向金山银山转换的通道如何打通?拥有3112平方公里海域面积的连江县给出了答案。

去年,连江县被福建省确定为生态产品市场化改革试点地区,积极推进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编制及其价值实现机制研究项目,探索建立了“政府+企业+金融+渔民”运作机制,构建了“从资源到资产、从资产再到资本”的市场化改革模式,促进海洋生态资源的价值实现。

一张表格摸清“家底”,一套系统显示“身价”。连江探索建立了“账户+价值”的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和自然资源资产管理平台,涵盖土地、森林、水等8大类陆域资源账户,岸线、沙滩、海岛、海洋水域等4大类海域资源账户。在管理平台上,各类自然资源资产的占有、使用、消耗、恢复和增值情况可即时呈现,解决了自然资源资产审计“价值难以实现”的技术瓶颈,也为生态产品市场化交易提供了依据。以此评估,2016年连江县海洋水域资源的实物量价值为473亿元,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约2万亿元。

“全面摸清家底,不仅可以准确掌握自然资源资产动态变化情况,还可通过价值核算与价格评估确定自然资源的交易底价,获得金融机构认可和资金支持。”连江县发改局副局长张晟告诉记者,生态产品市场化改革的核心在于构建“从资源到资产再到资本”的价值链条。

在连江县黄岐半岛实施的人工海藻场生态养殖项目,计划投资2.7亿元,涉及海域使用权面积5462亩。如何对该海域价值进行评估?在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编制及价值实现机制研究项目和生态保护设施建设启动基础上,农发行连江县支行科学开展人工海藻场示范区海域使用权评估工作。评估结果显示,一块海域使用权在评估基准日(2018年11月30日)的抵押净值是2940.52万元,即每亩海域估价约7000元。而在海域基础设施未投入和生态产品市场化改革试点未开展前,周边海域估价只有3000元/亩。这一评估结果获得银行认可,并作出海域使用权准许抵押的决定,打破了此前必须与固定资产捆绑抵押的历史。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连江模式”实现了自然资源资产化和打通资产资本化通道的必要路径,成为福州市践行“两山论”发展理念的具体体现。生态和经济同行、发展与保护并进,福州的生态“成色”越擦越亮,呵护着这座山水共融的绿色之城。

[责任编辑:尹超]

相关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