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情”圈钱严重透支网络众筹信任

2019-05-17 11:33:46 来源:本网专稿 

民政部将引导平台修订自律公约,针对群众关切持续完善自律机制,也将动员其他平台加入自律

□中国改革报记者 吴限

近日,相声演员吴某突发脑溢血,家属通过“水滴筹”众筹百万治疗费用,然而网友发现,吴家经济状况较好,在北京有两套房产、一辆车,却在众筹时还勾选了“贫困户”标签。随后此事引发网友热议,有部分网友质疑家属骗捐。这一事件再次捅破了网络众筹与网友信任之间的窗户纸。

2018年上半年,民政部指定的第一批互联网公开募捐信息平台为全国992家公募慈善组织发布1.1万余条募捐信息,为慈善组织开通的在线筹款功能筹款总额超9.8亿元,同比增长三成……在线公益一片红火,但不容忽视的短板也让不少网友担心:众筹项目存猫腻,假求助真骗钱;审核机制现漏洞,潜规则暗操作;违规平台无资质,“山寨”募捐花招多。

“苦情圈钱”频上演

信任危机成痛点

“巨额的医疗费用已经让我们家负债累累,真的撑不下去了……”不久前,轻松筹平台上一个题为“恳请大家救救4岁孩子的爸爸”的帖子,引发舆论关注。当事人在朋友圈传递出直面疾病的乐观态度令人动容,30万元目标金额迅速集齐。然而,当事人一家很快被质疑收入不菲,名下有公司和多处房产,与求助帖中的描述出入较大。反转的剧情,令网友大呼“受伤”。

求助信息被添油加醋甚至虚构,类似打着“苦情牌”圈钱的事件近年频频在慈善圈上演,屡屡突破道德下线,欺骗网友善意。

前不久,辽宁抚顺一小学生和奶奶无辜被一男子殴打,奶奶为保护孙子受伤住院,受害家庭已在网上发起筹款,目标金额70万元。受害小学生所在小学发布捐款倡议书,提到受害学生家庭困难,负担不起医疗费用,号召全校师生捐款。随后,有其他家长质疑,受害学生家庭状况没有倡议书说的那么困难,且孩子医药费不到7万。学校了解情况后就叫停捐款并退回已收善款。

业内相关媒体评论称,每一次的“疑似骗捐事件”,在广泛的质疑声中,总会对那些帮助他们的人造成伤害,消解着原本就脆弱的社会信任,让善举变成了一件必须小心呵护的昂贵“易碎品”。

除了“苦情牌”之外,筹救命钱的公益平台上屡屡出现显得儿戏甚至奇葩的众筹求助信息,买相机、还蚂蚁借呗、筹毕业晚会经费……这些诉求虽然真实,但求助内容引起舆论一片哗然。

上海政法学院副教授陈颖健表示,针对目前存在的一些个人在线求助现象,尽管有的平台已在显著位置向公众进行了风险防范提示,但从现实情况看,网友仍很难分辨求助信息真假,难以防止爱心被欺诈。

“验真环节”待探索

孰真孰假难分辨

当大病、重病不期而至的时候,许多人都面临着精神与经济的双重压力。此时,互联网大病众筹平台就成为很多贫困患者及其家人的“救命稻草”。公益众筹平台发展中存在的不少乱象则表明,目前的互联网平台诚信机制建设还存在重要缺陷。

记者了解到,一些募捐信息发布平台发布项目时填写信息环节太过简单;重要日期点,一些平台还出现在捐款金额上“刷单”的异常账户……当相关媒体问其真实性时,平台往往含糊其辞。

其实早在此前,民政部、工信部等15部门联合出台的《公开募捐平台服务管理办法》,以及平台基本技术和管理规范两项行业标准,对可募捐平台的相关责任进行过明确。依据规定,求助者有承诺信息真实性的义务,平台有管理责任。但在实际操作中,对于求助者的收入证明、资产信息等内容,平台并没有法定的强制审核义务,这就造成了巨额的筹款金额和求助者真实经济状况无法事前审核的失衡。

5月8日晚,民政部就相声演员众筹事件引发公众关于网络众筹平台规范的质疑和讨论回应称,个人求助不属于慈善募捐,不在民政部法定监管职责范围内,但由于影响到慈善领域秩序规范,下一步,民政部将引导平台修订自律公约,针对群众关切持续完善自律机制,也将动员其他平台加入自律。

“在线公益平台需提高专业能力,既要从技术层面堵住相关风险漏洞,又要在管理层面细化制度条例,适当提高平台准入门槛。”中国电子商务协会副理事长朱宇清认为,要综合提升平台运营能力、技术配置、网络安全等,保障每个程序都合法规范运营。

目前,一些在线公益平台已作出探索。淘宝公益网店严格按照慈善法要求制定审核和入驻标准,在民政部依法登记且具有公开募捐资格的慈善组织才能注册店铺,并安排专人负责机构入驻审核与定期排查;腾讯公益上线冷静器产品,引导用户在捐助前对项目的成立时间、执行效果、财务披露等先有直观了解,再确定是否捐赠……

就如何有效防范虚假网络大病众筹,有专家建议,平台应在众筹项目发布前对其进行充分审核,以免发布虚假众筹信息对捐助者造成情感伤害,同时可以要求大病众筹申请人签署保证书,保证申请情况属实。除此之外,平台还应提醒申请人如果其发布虚假信息可能承担的法律责任。

严控“门槛”防风险

公益众筹需监管

在活动页面输入自己的生日,寻找到同一天生日的贫困学生,鼓励为其捐赠1元钱……一段时间内,一个名为“同一天出生的你”的助捐活动在朋友圈刷屏,新颖创意的形式吸引了网友关注。没过多久,网友发现多例同一个孩子照片对应不同姓名和生日的情况。有专家指出,项目发布信息的平台,既非民政部指定的互联网公开募捐信息平台,也非具备公募资质的慈善组织的官方渠道,存在违规嫌疑。

平台资质过关是首要条件。记者查询得知,按照慈善法规定,慈善组织通过互联网开展公开募捐的,应当在国务院民政部门统一或者指定的慈善信息平台发布募捐信息,并可以同时在其网站发布募捐信息。

去年5月,民政部对外公布了第二批慈善组织互联网募捐信息平台,指定平台扩充至20家。平台的有序增加,在线捐赠方式日益多元,行走捐等创新方式受到公众欢迎。

陈颖健表示,互联网募捐信息平台的资质认定应坚持专业化标准,严格准入门槛,保持适度规模,既有助于防范以慈善为名的各类欺诈行为,又有助于保证慈善活动的公平和效率。

为进一步规范网络募捐,民政部2017年公布了《慈善组织互联网公开募捐信息平台基本技术规范》《慈善组织互联网公开募捐信息平台基本管理规范》两项推荐性行业标准,以及出台的《慈善组织信息公开办法》,细化了对慈善组织信息公开尤其是网络募捐信息公开的要求,促进慈善事业发展。

2018年2月,国家发改委、民政部等40个部门签署《关于对慈善捐赠领域相关主体实施守信联合激励和失信联合惩戒的合作备忘录》,备忘录提出联合惩戒对象为在慈善捐赠活动中有失信行为的相关自然人、法人和非法人组织。

业内人士表示,目前我国对于互联网大病众筹的监管还不完善,相关部门有必要尽快对其进行规范。同时,单靠众筹平台的审核是远远不够的,必须发动社会监督,各方多措并举。有关部门应该制定相关行业标准,对筹款发起人相关信息切实加强审核。相关互联网平台理应对善款的去向做到长期追踪、全面公示。此外,对于虚假募捐、骗捐诈捐等行为的,应列入信用黑名单,造成严重后果的,应追究其法律责任。

[责任编辑:张海莺]

相关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