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装备制造业探寻创新发展之路

2019-05-16 22:00:00 来源:本网专稿 

推动产业政策、贸易政策、科技政策、金融政策上多维发力,精准施策

□中国改革报、改革网记者张海莺

“一些国家采取技术、贸易、情报、金融等方面的多种措施,对我国制造业进行干扰、限制和封锁,致使我国制造业在迈向全球价值链中高端的路程中面临前所未有的外部压力”

“制造业比重由10年前的32.4%下降到29.3%,大量资源流入金融和房地产领域。在我国技术发展水平和劳动生产率远未达到西方发达国家水平时,出现了‘过度去工业化’的现象……”

机工智库2019年的第一场发布会上,机械工业信息研究院院长李奇指出我国制造业面临的外忧内困。

挑战与机遇并存,接下来的10年是决定未来百年产业格局的关键时期,我国制造业发展也面临着重大历史机遇,如何抢抓机遇、应对挑战正是本次发布会的主题。

5月15日,由工信智库联盟指导、机械工业信息研究院主办的“百万庄论坛:2019年工信智库联盟系列活动暨机工智库发布会”在北京举行。本次发布会以“变局与应变之策——中国装备制造业探寻创新发展之路”为主题,针对装备制造业创新发展的热点问题发表看法、观点并发布机工智库最新研究成果。来自工信部、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工信智库联盟成员单位的领导以及企业、高校、研究院所和新闻媒体的150多位代表参加了本次发布会。

机械工业信息研究院院长李奇致辞

我国制造业迎来机遇和挑战关键期

李奇指出,当前,世界正处于大国博弈加剧、国际贸易秩序重塑、新一轮产业革命兴起的变革期。最近10年是决定未来百年产业格局的关键时期,西方主要发达国家纷纷实施“再工业化”战略,持续加大推动本国制造业发展。尤其是近一年来,美国、德国、日本、英国等制造业强国纷纷发布新的工业规划,着力点都聚焦在先进制造业等领域,致力于抓住产业变革的窗口机会。各国都在试图通过发展先进制造业,打造全球竞争新优势。

改革开放40年,我国已发展成为制造业第一大国、货物贸易第一大国,中国制造业已经与全球产业链融合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但也应该看到,我国的制造业大而不强的问题仍然突出,例如生产制造重大技术装备和高端装备产品的专用生产设备、专用生产线、专用检测系统主要依赖进口,严重制约了我国高端装备制造业创新发展。在制造工艺方面,我们在高速、高精、高强、高稳定性等方面和国外相比仍有较大差距。

近年来,我国社会经济整体“脱实向虚”的趋势没有得到根本扭转,“过度去工业化”的现象极有可能产生“产业空心化”的险情,经济长期保持中高速增长的动力也会走向衰弱。与此同时,我国制造业发展也面临着重大历史机遇。

针对上述复杂局面,在应对手段上,我们需要加强顶层设计,推动产业政策、贸易政策、科技政策、金融政策上多维发力,精准施策,政策制定既要满足市场原则和国际惯例,又要具有中国产业发展的特点。

李奇指出,产业变革时期也正是新的产业模式诞生的机遇期,我们研究发达国家制造业发展历史,一个国家制造业从大变强很重要的标志是产生一批具有核心技术的领先企业,他们在技术引领和市场主导之后更加奋发进取,能够结合国情、融合文化,以变求变,最终产生自己的制造模式乃至制造哲学。

机工智库调研发现,目前我国制造业已经出现一批具有领先优势的冠军企业,这些企业善于借鉴、精于制造、强于技术,它们经过数十年的发展,不仅在规模上领先,而且能够融合中国文化,结合产业发展的特色优势,吸纳先进制造技术,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产业发展模式。这批企业将是中国制造业由大到强的主力军,也是中国制造模式的主要塑造者。

图为“变局与应变之策——中国装备制造业探寻创新发展之路”发布会会场

如何实现装备制造业高端化发展

装备制造业是强国之本。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贸易局势,着力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促进装备制造业自主化发展,实现装备制造业高端化发展是我国加快由“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迈进的路径选择。

发布会上,机工智库研究员、课题组负责人鲁欣作题为《贸易保护与产业变革背景下的中国装备制造业发展策略选择》的研究报告。报告指出新一代产业技术快速融入装备制造业,深刻改变装备制造业现有生产、组织模式和上下游关系,推动装备制造业进入价值链高端。与此同时,我国装备制造业面临基础和共性技术缺失,网络安全和信息安全风险加大等问题。报告强调,当前全球经济预期下调,贸易摩擦不断增加,为全球贸易格局带来更多不确定性。我国装备制造业需要对全球贸易摩擦保持清醒认识和高度关注,着力发展前瞻性技术和基础技术,加强自主创新,向全球价值链中高端迈进;构建国际产业生态,最大限度地控制投资风险;针对国外出口管制的经济制裁,加强合规体系建设。

机工智库研究员、课题组负责人马子惠以中、美、德、日为研究对象,发布题为《主要国家制造业创新政策特征分析》的研究报告,该报告以全球经济发展现状为背景,在明确4个国家发展现状的基础上,结合各自制造业创新政策实施的典型案例和突出成就,对比分析了在制造业创新政策实施中的异同,梳理出创新政策作用于国家经济发展的有效路径,试图对我国未来政策创新提供借鉴和参考。

机工智库研究员、课题组负责人司建楠在发布题为《高端装备“短板”之困》的研究报告时指出,由于“三专”(用于生产制造重大技术装备和高端装备产品的专用生产设备、专用生产线、专用检测系统)领域受制于人,“四高”(高速、高精、高强、高稳定性)工艺技不如人,“五不”(自主创新能力不强、基础支撑能力不牢、人才供给不足、用户部门不信任、产业结构不合理)问题制约发展,目前,我国高端装备面临短板之困。在此背景下,建议通过“一举两用”补“短板”,即发挥新型举国体制优势,加强构建“两用”生态,即装备好用、用户敢用的生态体系,助推我国制造强国建设。

机工智库研究员、课题组负责人吴双的研究报告题目是《超越之路,领先企业带领中国制造业实现高质量发展》,通过对国内193家制造业“单项冠军”示范企业进行路径梳理和特质分析,结合对50余家国内优质制造企业高管的实地调研,提出领先企业带领中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超越之路。报告指出,领先企业的“超越之路”是“基因”和“选择”的共同结果。一方面,“基因”是指内化在企业竞争优势中的关键特征,即“KNOW-WHERE”的价值观基因、“KNOW-ALL”的认知观基因、“KNOW-HOW”的要素观基因、“KNOW-WHO”的生态观基因与“KNOW-NOW”的组织观基因。另一方面,“选择”是指企业在各个发展阶段里的自我定位与导向,优质企业能够在对经济周期、行业周期进行正确判断的前提下,结合企业自身实力、所处价值链环节、产业生态系统等特征,“因势利导”地选择相应的技术战略、生产战略、业务战略以及市场战略。随着中国制造业已经进入新的发展阶段,国内制造企业在面临巨大国际竞争的同时,也迎来了“弯道超车”的机遇,通过充分借鉴领先企业的高质量发展经验,有助于“因企制宜”地选择相应的超越路径。

[责任编辑:尹超]

相关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