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改革报 改革网讯)5月15日,贵州省副省长陶长海主持召开全省刺梨产业发展推进会,听取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关于全省刺梨加工有关情况和《贵州农村产业革命刺梨产业发展推进方案》起草情况汇报,省林业局关于全省刺梨种植情况汇报、省农业农村厅关于农业产业发展和农村产业革命工作汇报,对刺梨产业发展工作进行了安排部署。省政府副秘书长宛会东,省直有关部门负责人、刺梨主产区政府分管领导、部分重点刺梨企业、行业专家等40余人参加了会议。
近年来,贵州省上下紧紧围绕省委省政府大扶贫大生态战略行动,扎实推进刺梨产业发展工作,目前,刺梨加工产业具备加快发展的基础和条件。从2016年起,贵州省深入实施“千企改造”工程,加大对刺梨加工企业的培育打造。目前,全省有刺梨加工企业40家,2018年刺梨加工量7.9万吨。涌现了(盘州)宏财农投、(贵阳)老来福、(安顺)金刺梨、(贵定)天泷等一批具有带动性、引领性、示范性较强的重点加工企业。
据了解,贵州省按照推动刺梨向多领域、全链条、深层次、高效益发展的思路,大力推进刺梨精深加工,发展了刺梨原汁、饮料、发酵酒、果酒、茶、果脯、刺梨干、软糖、刺梨酥、口服液、含片、精粉等10余种产品,丰富了产品品类。同时,推动刺梨加工企业逐步提升刺梨果酒、精粉、精油、化妆品等高附加值产品的比重,不断优化了产品结构。贵州省积极推动刺梨加工企业加大宣传推介和市场开拓力度,推动刺梨产品入驻电商平台,在淘宝、京东开设旗舰店,与多家大型超市合作,分别向云南、四川、重庆、广东、北京、上海、深圳等地推出产品36273吨,其中刺梨原汁12272吨、刺梨果脯1598吨、刺梨饮料18363吨、刺梨酒2480吨,销售总收入5.73亿元,市场开拓取得了积极成效。
下一步,贵州将全省之力,将刺梨产业打造成富民产业、脱贫攻坚大产业的工作要求,以打造精深加工为目标、以扩大市场、品牌培育为导向,以科技创新为支撑,充分发挥龙头企业的带头示范作用,加强产销衔接和品牌打造,把刺梨打造成促进农民增收致富、改善生态环境的健康时尚生态产业。
坚持突出优势、特色发展,坚持市场主导、政府推动,坚持加工带动、品牌引领,坚持招商引智、借力发展等四条刺梨产业的指导发展原则,着力提出了抓好“四个一批”,即:引进和培育一批刺梨龙头企业,发展一批刺梨拳头产品,打造一批刺梨知名品牌,开发一批样板市场,建设全国刺梨种植、加工、销售大省的总体目标,着力抓好品牌打造、市场拓展、精深加工、产品研发、企业培育等方面的重点工作。落实财政支持、土地供应、金融支持、技术创新、人才保障、权益保护六个方面政策措施,把刺梨产业真正打造为富民产业、脱贫攻坚大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