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先行先试的生态花园之城

2019-05-15 19:29:35 来源:本网专稿 

从70年前一个只有十几万人口的东南沿海小城,脱胎换骨成为目前拥有400多万人口、人均GDP近12万元的现代化国际性旅游城市,经济特区厦门的生态文明建设制度体系已基本建成

□ 中国改革报记者 丁南 王军善

四月底的厦门,市花三角梅依然烂漫绽放,观音山海滨沙滩上正在举办世界沙滩排球巡回赛,陡升的气温更增添了火热的激情。傍晚的筼筜湖畔则是碧波荡漾,白鹭低旋,一派清风拂面的祥和景象。

4月24日,本报“生态中国福建行”采访组行走在厦门18余公里的沙滩岸线上,探究海洋生态损害补偿的落实途径,还深入住宅小区追寻垃圾分类的“厦门经验”,“零距离”感受这颗沿海明珠的人居环境变化。

从70年前一个只有十几万人口的东南沿海小城,脱胎换骨成为目前拥有400多万人口、人均GDP近12万元的现代化国际性旅游城市,经济特区厦门的生态文明建设制度体系已基本建成。金砖国家领导人厦门会晤期间,习近平总书记盛赞厦门是“高素质的创新创业之城”和“高颜值的生态花园之城”。

首创海洋生态补偿机制

目前,厦门已批复缴交11个项目海洋生态补偿金2809.44万元,对海洋生态保护与修复提供资金保障

浪花飞扬,金沙满地。位于厦门环岛北路的会展中心沙滩,一辆正在作业的沙滩养护车让人意识到这里是一片人工沙滩。

4月24日上午,厦门市海洋发展局项目负责人余炎烽站在沙滩上告诉记者,2013年建成投用的会展中心沙滩,是厦门第二处实验性修复的海滩岸段,包括人工沙滩、拦沙堤、排洪箱涵延伸、景观工程等建设内容,改变了此前岸线凌乱状况,加强海岸防护,同时发挥较好的滨海休闲旅游功能。

2011年建成投用的厦门观音山沙滩,则是我国较为成功的海滩岸线人工沙滩修复案例。经滩面清理、填沙、排水管涵延伸、建设拦沙堤,曾被油严重污染的观音山沙滩华丽转身,成为厦门著名的黄金沙滩、音乐广场和全国沙滩排球的竞赛基地。

余炎烽说,沙滩修复不是简单地堆沙,而是要摸清当地的地形地貌、演变历史、波浪动力情况等基础信息,针对不同情况提出不同的保护、养护与修复方案。近年来,厦门市先后完成观音山、会展中心、曾厝垵、白城等多个景点的沙滩整治修复,有效提升了海岸带的价值和功能,实现了海洋经济发展和海洋生态文明的共赢。

生态补偿机制是缓解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矛盾的重要手段。2018年,厦门市政府办公厅印发《厦门市海洋生态补偿管理办法》,市海洋主管部门则配套印发《厦门市海洋开发利用活动生态损害补偿标准》,厦门由此成为全国沿海城市第一个出台海洋生态补偿管理办法和补偿标准的城市。

厦门首创探索建立海洋生态补偿,明确规定从事海洋开发利用活动导致海洋生态损害的单位和个人,应采用实施生态修复工程或者缴交海洋生态补偿金的方式,对其造成的海洋生态损害进行补偿。提出了市、区政府要落实生态补偿责任和鼓励社会各界开展海洋生态保护活动并可得到相应的补偿,同时制定了补偿标准。目前,厦门已批复缴交11个项目海洋生态补偿金2809.44万元,对海洋生态保护与修复提供资金保障。

探索生态系统价值核算

2018年11月发布《厦门市生态系统价值年度报告》,实现生态系统产品和服务价值的量化统计

一城春色半城花,万顷波涛拥海来。从厦大海滨浴场到五缘湾的辽阔水域,是海岸线长达21公里的“厦门国家海洋公园”,海天一色的“厦门蓝”与形同绿肺的“带状公园”相映相融。2018年,厦门空气质量持续改善,优良率在15个副省级城市中排名第1,在全国169个重点城市中排名第2。

厦门的“生态家底”是多少,如何计算?2016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设立统一规范的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的意见》及《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福建)实施方案》,赋予厦门市开展生态系统价值核算试点改革任务。

经过近2年的试点探索,形成了厦门市生态系统价值核算基础理论框架、核算技术体系、业务核算能力和成果应用机制等试点改革成果,2018年11月发布了《厦门市生态系统价值年度报告(白皮书)》,实现了生态系统产品和服务价值的量化统计,首创建立“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转化衡量标准,打造出具有厦门特色的生态系统价值核算“沿海样本”。

首次发布的年度白皮书显示,2015年(评估时间)厦门市生态系统价值量较2010年(评估基准年)增加了76.73%。主要贡献是城市绿地面积大幅增长,增长率约为35.97%,反映了近年来厦门市生态保护成效显著。

4月24日下午,厦门市生态环境局副局长胡军在办公室接受记者采访时介绍,为推动将生态系统价值转化为实践成果,厦门市构建了以生态环境质量改善为核心、反映生态文明建设水平和主体功能区差异的绿色发展绩效指数,并将其探索纳入党政领导生态文明建设和目标责任考核体系,考核结果凸显高权重、可追责。

一方面,生态文明建设目标评价考核作为领导班子实绩考评的重要依据,其结果占厦门各区党政领导班子实绩综合考评权重的16%左右。另一方面,厦门将年度党政领导生态文明建设和环境保护目标责任考核细则的考核结果直接运用于各区区委、区政府和市直政府部门绩效评估指标体系,在各区区委、区政府绩效评估指标体系中,生态文明建设指标占20%以上的考核权重。

推行生活垃圾分类处理

目前生活垃圾分类已覆盖岛内全部小区,全市居民小区覆盖率达93%,岛外农村垃圾分类覆盖率达70%以上

4月24日下午,在厦门市思明区莲前街道瑞景公园小区,瑞景社区党委书记郭美霞带领记者走近一处垃圾集中分类投放点,垃圾分类公示栏上分别标识着厨余垃圾、可回收垃圾、其他垃圾和有害垃圾的种类归属,以及投放时间和清运时间。四种颜色的垃圾桶上均设置了拉环,拉下拉环桶盖就会打开,投放垃圾时既方便又卫生。

进入小区内的厨余垃圾回收驿站,一摞装满厨余垃圾的发酵箱及货架上的袋装生物肥吸引了记者的目光。郭美霞说,小区居民每积满一箱厨余垃圾,就可来驿站兑换有机蔬菜或有机肥和种子

瑞景社区共有6个生活小区,总人口1.5万人,2014年起被列入思明区首批垃圾分类试点片区。其中,瑞景公园小区是2017年全市15个垃圾分类试点小区之一。伴随共商共建共管机制的形成和资源循环利用的持续推进,垃圾分类在瑞景公园小区渐成时尚,由“要我参与”变为“我要参与”。

近年来,厦门市把推行生活垃圾分类作为贯彻新发展理念的主要内容,致力打造高素质、高颜值、现代化、国际化城市。2017年9月10日,全国首部垃圾分类的地方性法规——《厦门经济特区生活垃圾分类管理办法》正式施行,对垃圾投放、收集、运输、处理实行全过程监管。目前生活垃圾分类已覆盖岛内全部小区,全市居民小区覆盖率达93%,岛外农村垃圾分类覆盖率达70%以上。群众切实感受到垃圾分类所带来的生活环境改善,幸福感、获得感明显增强。

在生活垃圾分类工作中,厦门探索形成了全民众参与、全机构协同、全流程把控、全节点攻坚、全方位保障的“五全工作法”,有效破解民众参与率不高、顶层设计合力不足、收集运输及处理设施不足、法治法规配套不全等问题,形成了“以法治为基础、政府推动、全民参与、城乡统筹、因地制宜”的垃圾分类工作格局。2018年9月,住建部受中央财经办委托对厦门市推进垃圾分类工作进行专题调研,形成“厦门经验”,专报中央财经办。

厦门市发改委相关负责人表示,2019年,是厦门市实现推进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建设行动目标的关键一年。实施《厦门市推进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建设暨厦门市生态文明体制改革行动方案》两年多来,全市各部门在健全环境治理体系、完善目标评价考核等多个领域先行先试、大胆创新,“行动方案”制定的36项改革任务基本完成,对应的58项改革成果也已出台54项,剩下4项在持续推进中。

绿色发展的厦门答卷,成为这座生态花园之城的最美注脚和永续动力。

[责任编辑:王小义]

相关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