擦干泪不要怕 至少我们还有梦

2019-05-10 10:48:42 来源:本网专稿 

□ 王淼

很多职业都是在别人眼中非常光鲜,而只有身处其中才知道难处和困惑。在刚刚举行的“第十五届(2019)中国信用4·16高峰论坛”上,不少代表都诉说了从事信用建设工作的艰辛与不易,情到深处,有人甚至当场落泪。

大家都知道,这几年我国的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在大踏步地往前走,在社会上的影响力也越来越大,“丈母娘挑女婿都要看征信报告”“失信黑名单荣登热搜榜第一”等都表明信用的影响力越来越大了。截至2019年3月底,各部门共签署51个联合奖惩合作备忘录,全国信用信息共享平台归集各类信用信息超过300亿条,这些都离不开广大社会信用建设工作者的不懈努力和大胆探索。以近年来如火如荼的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示范城市创建为例,不少城市在这项工作开展之初,真正归集的信用信息非常有限,甚至连数据平台都处于“冬眠”状态。同时,由于社会信用建设涉及众多部门,工作理念、思维模式、部门利益都在影响着工作的实际推进,一些行业部门以各种理由为借口拒绝交出自己的数据。把一个个互不相连的“信息孤岛”和“数据烟囱”的信息归集到统一的信用信息平台上,谈何容易!而这些困难和委屈常常都只能由这些信用工作者默默地承担。

同时,信用建设又是一项创新性极强的工作,无论是探索信用监管,还是开展“信易+”;无论是联合奖惩,还是“城市信用分”等,都没有成熟的全国经验可供借鉴学习,每一项成功探索无不得益于这些信用建设工作者的大胆创新。为了让信用惠民的领域再多一点,让诚实守信者得到的利益再大一些,他们常常是一个一个部门,一个一个企业地反复去做工作、谈合作。这些劳累也只有他们自己知道。但他们知道,在我们生活的这片土地上,“诚信缺失,诈骗满天飞”尚未得到根本治理,学术不端、酒店不卫生、过期疫苗等严重失信行为和事件还在一再挑动着社会神经,只要这一状况尚未得到根本扭转,他们的工作就不能有丝毫松懈。

之所以去谈这样一个话题,还因为现在他们更加需要社会各界的理解。最近一段时间,关于社会信用,可以说是热词频现。随着社会信用关注度的不断提高,人们对这项工作也更敏感了,提出的问题也更多了,因不了解产生的误会也在增加。以信用分为例,现在已经有20多个城市进行了试验,虽然在信用信息征集、模型建立等方面存在一定的差异,但总体而言都是以激励为主,希望让守信者能够享受到诚信的红利,加快推动诚信社会风气的形成,但征集哪些指标,在哪些领域开展激励,不同的市民肯定会有不同的见解。道理虽然简单,但在实际工作中的信用工作者难免会压力增大。这也表明,在社会信用建设领域,一方面社会信用工作还需继续“忍辱负重”,加大对相关知识的普及和宣传,另一方面也需要全社会对这项工作给予更多的尊重和理解。

5月5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国务院常务会议上提出了促进信用社会建设的新目标,这意味着信用将在更多领域、更大范围发挥积极作用。中国社会信用建设行驶在“快车道”上,作为信用工作者,本身就是一种光荣。我们相信,每个人心中都会有这样一首歌——

他说风雨中这点痛算什么,擦干泪不要怕,至少我们还有梦。

[责任编辑:王小义]

相关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