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网龙江-中国改革报看龙江,龙江改革发展新闻
中国改革报社主办
站内搜索: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  

1∶35干打垒微缩沙盘 送给岁月的礼物(组图)

2019-05-10 10:15:09 来源:大庆日报 子晴

原标题:承载一家人情怀故事折射大庆人集体记忆

    1∶35干打垒微缩沙盘 送给岁月的礼物

    大庆70后,49天手作干打垒,还原儿时的家,亲情往事微缩到毫厘之间

  手作,是当下最流行的词了。

  49天,专注地,持续地,只做一件事,你会做什么?

  从勘察、测绘、制图、准备材料,再到纯手工制作……

  49天时间里,大庆市热力集团职工、70后的王涛,重拾记忆,手作“还原”了上世纪七十年代一家人在干打垒生活的场景。用他自己的话说,这个1:35的干打垒微缩沙盘,是送给岁月的礼物。

  手作之美,岁月情怀。

  对王涛来说,这套干打垒沙盘,承载了一家人的亲情往事。

  一个家庭的干打垒追忆,是难忘的岁月情怀,也折射出大庆人的集体记忆,而这记忆,更是城市发展的珍贵见证。



  

  王涛,钟情手作。

  上世纪70年代,他出生在大庆红旗村的干打垒里。这里,是原大庆市建一公司家属区。

  在干打垒,王涛度过了童年,是他最难忘的岁月。

  49天,勘察、测绘、制图、准备材料、纯手工制作……

  王涛专注于一件事,按1∶35比例,手作了一套干打垒微缩沙盘。

  有多逼真?

  记者见到,惊呆了!


多袖珍、多逼真!记者看到时着实惊呆了。矮柜、立柜、入院铁门、红灯牌收音机……按全家人回忆,逐一还原。

  一个老北京四合院的微缩沙盘,给王涛带来感觉,“何不还原儿时的家?”

  “一家人在干打垒生活的岁月,虽贫苦,但精神富足。对干打垒,总有一种情怀。”王涛说,干打垒微缩沙盘,是送给父母的礼物,是献给全家的礼物,它承载着全家对那个年代美好而珍贵的记忆。

  套用电影《芳华》那段经典旁白便是:“每个人心中都有一段属于自己的芳华,那是一段刻骨铭记的岁月。”

  王涛手作的干打垒,唤醒了全家对那段岁月的追忆。

  49天时间里,王涛带着他的家人,开始了对干打垒的重建……

       贰

  2月23日,王涛正式开启他的“手作干打垒行动”。

  在父母家,找出泛黄的、仅存的三张儿时照片,照片里的王涛,8岁。

  揣着照片,王涛回到红旗村干打垒群实地勘察,一次又一次,还找到了一家人当时住的那栋干打垒。

  破旧,却有年代感。王涛脚踏荒芜的草地,站在沧桑的打垒前,对照照片,推敲细节。三次勘察后,回到家,按照1:35的比例,测绘制图,随后,着手准备材料——

  PVC雪弗板、桐木条、防腐漆、微缩景观专用小红砖、超轻黏土、乳白胶、丙烯……各式各样,多达60多种。

  材料何处来?

  全家总动员。网上掏,回父母家翻破旧物件,连女儿玩具上的小配件,也派上了用场。

  初期准备材料,做预算,历时半个多月。

  全家聚在一起,你一言,我一语,共同回忆:屋子的格局、内设、地窖、院子、猪圈、鸡鸭圈、入院刮泥板、鎏金边镜子、小花被、红灯牌收音机……专属于那个年代的老物件,一一记起。

  王涛说,父母、哥哥、姐姐,还有自己对干打垒的记忆,都不太一样,每个时期,也会有所变化。制作的过程,不断修改,特有趣!

老照片中,8岁王涛身后的这个大铁门,最难做。完工后的铁门,锈迹斑斑,呈现出岁月之美。

  

  前期材料准备就绪,正式开工!

  先用PVC雪弗板,架起干打垒的墙面。

  按绘图,在主体结构上,画出烟囱、窗户、门的位置和尺寸。

  用5x6毫米的桐木条,做房梁。用2x2毫米的桐木条,做窗框,用水凝胶、乳白胶粘贴加固。桐木比较软,好定型。

  王涛的预算,多用在了小红砖上。八分钱一块,和当年市面上建筑用的红砖价格相当,制作下来,用了近4000块。王涛用镊子,把一块块比指甲盖还小的红砖粘贴上。三个烟囱、房檐,都是按实际砖头数砌制而成。

  室内门,用黑色的丙烯颜料,仿制出油毡纸的效果。

  主体框架完成后,开始做内设——

  姐姐的屋,在西面,墙角放置两个木箱子,红色木椅,炕桌;

  哥哥屋,有个铁床,床上,整齐叠着一套军被;

  父母屋,有立柜,床上铺着国民床单,小花被和龙凤呈祥被分别摆在床头;

  客厅有电视,鎏金的镜框,两个沙发,用红色大绒布包的面,沙发上的毛巾垫,全部还原……

打开灯,从窗外望,屋内物件如此逼真。

猪圈里,是女儿用超轻粘土捏的小猪。

  木箱、高低柜、沙发、洗衣机、电视、写字台、炕桌、菜板、烧水壶、枕头,用不同规格的pvc雪弗板和超轻粘土制作,原位放置。

  盖着木盖的水缸,水缸上的福字,“靠边站”的圆桌,红灯牌收音机……同样一件不落。

国民床单、小花被、绒布沙发、铁床,这些颇具年代感的老物件,被重新摆放在客厅。

  

  每个动人的细节,都来之不易。

  最难做的,是进院的铁门。

  门有张力,没有合适的胶制作,试过502胶,不行。反复试验后,最终用铁丝加固,才把铁门制作完成,光做小小的院门,就用了两三天。骨架立起后,用丙烯画出斑斑点点,生锈的沧桑感便出来了。

  屋里地面的红砖,用樟丹漆涂上,为了做出过去暗红色泛黑的地面效果,王涛无数次用樟丹漆调色。

  最终,用熟褐色加赭石色再加防腐漆调试成功,完美还原地面的颜色。内设完工,开始涂外墙面。王涛在干打垒原址找到细干草,打碎后,用场景泥加乳白胶和在一起,铺到墙上,干打垒外墙效果便有了。

  之后,开始组装所有的物件,并着手“建”院子。

  铺草坪,找来草丝,先做出垄沟雏形,再把草丝一点一点粘上去,院子的草坪翠绿整洁。

  小院儿里,还有红灯笼,是女儿玩具上的配件。

  最开始,王涛没想在屋里点灯,可把房盖一扣,屋里漆黑一片,于是,又给每间屋子安了灯。

  总觉得还少一些小物件,王涛依然在置办,拖鞋、铁锹、锄头、扫帚、姐姐桌上的一瓶蜂蜜……

  

  投入情感,真实还原。

  手作干打垒,注重每一个细节,赋予它年代感。

  王涛的干打垒沙盘复原工作,从2月23日实地测绘、等比例制图、准备材料到完工交差历时49天,期间能够参考的房屋照片,只有儿时的三张,更多的,是全家人记忆碎片的整合。

  这期间,王涛全家,都投入了极大热情,对这个家庭来说,那些温暖的回忆,转化为满满的幸福感,那个年代石油会战人激情燃烧的岁月,清苦却幸福,令每个家庭成员终身难忘。

  从童年到不惑,于王涛而言,四十年弹指一挥。他生活的城市,发展飞速,随着岁月流逝,好多事物已经消失得无影无踪。

  然而,在他和父母那代大庆人的记忆里,干打垒的名字,让人难以忘却。

  今天,干打垒完成了使命,退出了历史舞台。但作为“六个传家宝”之一的干打垒精神,却被永久留存。

  随着时代日新月异,在大庆的土地上,一栋栋高楼拔地而起,干打垒也渐渐退出历史长河,但“干打垒”精神所体现的创业精神、艰苦奋斗精神,生生不息,鼓舞着一代代大庆人。

  而今,年轻的一代,只能在老人的记忆中,了解到关于它的片段。

  王涛建议,作为石油会战艰苦奋斗精神的承载,作为大庆历史的重要见证,我们应该把干打垒好好保护起来,并用它来教育我们的后代,宝贵的干打垒精神留给大庆人的财富,是厚重的,是跨越时间和空间的。

  干打垒,作为大庆历史上的地标性建筑,是大庆人的集体记忆,它承载了城市的岁月故事,见证了城市的发展变迁。

  干打垒精神

  干打垒精神是大庆艰苦创业的“ 六个传家宝”之一,是大庆石油会战初期,广大干部职工因陋就简,解决居住困难的艰苦创业精神。

  红旗村干打垒群,建于1960年,位于龙凤区龙凤镇前进村西六公里处,面积约为二万一千平方米,为土木建筑结构,为石油会战时期的职工住房。

  红旗村干打垒,是大庆保存较为完整的一片干打垒群,是大庆石油会战时期艰苦创业的历史见证,是干打垒精神的发源地,对于大庆精神的传承与弘扬,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

  大庆日报记者 子晴 文/摄


[责任编辑:胡静]

相关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