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网四川-中国改革报看四川,四川改革发展新闻
中国改革报社主办
站内搜索: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  

探索国际贸易“内陆经验” 川南临港片区“试验”机遇与挑战并存

2019-04-22 20:43:14 来源:四川自贸区川南临港片区 

自贸区要走向世界,国际贸易就是联通世界的那扇门。

“如果没有国际贸易,还叫什么自贸区”,商务部研究院国际市场研究所副所长白明一语道破国际贸易之于自贸区的意义。

挂牌运行两周年之际,川南临港片区在国际贸易领域交出了这样的成绩:2018年带动全市完成进出口总额183.6亿元。

在泸州,这是国际贸易发展的较好水平。但是放眼全国,有差距。对地处内陆的泸州来说,国际贸易仍是一块“短板”。

要在众多“兄弟”自贸区中脱颖而出,探索出具有“示范意义”的国际贸易“内陆经验”,川南临港片区未来的“试验”注定充满机遇与挑战。


国际贸易“试验”具有示范意义

作为一个不沿边不靠海的内陆城市,国际贸易之于川南临港片区,就如高铁之于泸州一样,是一块急需补足的“短板”。

既然不是“强项”,为何还要奋力发展?

“示范意义,带动作用”, 白明,用八个字给出了川南临港片区必须发展而且大力发展国际贸易的理由。


国务院批复设立第三批7个自贸试验区,其中5个集中在中西部。白明说,国家划定这么一些区域作为自贸试验区,固然有制度创新上先行先试的考虑,但是切入点肯定是从国际贸易切入。“如果没有国际贸易,还叫什么自贸区”,发展国际贸易对于自贸区的重要意义,白明一语道破。

白明说,如果单纯强调国际贸易,未必非要在中西部设立自贸区,比如物流条件、开放水平肯定沿海地区条件更好。为什么选这些地方?要从“试验”的角度来看。包括泸州在内的这些自贸区,通过“试验”,能够形成一些经验,“带动”更广袤的中西部地区大开发、大发展,这就“具有示范意义”。

经过2年多的发展,川南临港片区形成了一些经验。什么样的经验具有推广价值?白明认为,一要有含金量,二是要别人学得了。川南临港片区这块“试验田”,经验的复制推广更大的意义在于“辐射”,带动300公里,辐射500公里。

短板与机遇共存 提升“辐射”与“被辐射”能力

川南临港片区不仅要“辐射”周边,还要接受“被辐射”。

泸州位于长江经济带的上游。长江经济带沿线有很多开放的城市,作为上游城市会接受到来自这些城市的辐射。白明认为,川南临港片区既辐射周边,也要从长江经济带提升被辐射的影响力。同时,成都青白江、重庆寸滩是一带一路上的两个节点,位于成都、重庆之间的泸州接受两个节点的辐射。



一带一路的叠加,长江经济带的叠加,辐射与被辐射的叠加,白明认为,这些地理概念、经济概念叠加在一起,是川南临港片区的发展机遇。“不要让这些叠加只是简单的罗列,而是要让这些叠加产生化学反应”白明说,这就需要改变自身产业结构,创造不同载体,以及更适宜的环境,对国内外优质要素产生吸引力。

作为四川自贸区的一个片区,白明建议,川南临港片区发展应结合本地产业优势,与成都错位发展。当前,川南临港片区有很多事能够做,但抓住长江经济带的战略机遇和中欧班列,是川南临港片区辐射半径最现实的延伸。

紧盯“服务贸易”尝试找寻突破口

当前,国际经济形势复杂多变,经贸摩擦不断,企业面临较大压力。


4月10日,一场关于国际贸易金融及法律实务的培训在泸州进行。这场培训,让管理部门及企业及时了解了国际管理、国际规则,并对“走出去的市场在哪里”“怎样防范国际贸易风险”等问题有了更加清晰的答案。

这是川南临港片区为在泸企业搭建的一个国际贸易交流平台,也是为当前形势下的国际贸易发展“助攻”。


在当前的国际形势下,国际贸易企业应该怎么应对,规避风险?白明建议,企业应该避开危机的锋芒。当前,尤其是比较大的企业可以进行战略性产业转移,比如转移到东南亚地区;其次,拓展国内市场,开拓多元化的市场,让企业面临压力也可以生存下来,以后一旦形势好转,这些企业可以捷足先登。此外,提升竞争力,提升技术含金量,也是国际贸易企业必须的“功课”。只有企业提升了,在面对风险、顶着压力的时候,才能让企业把受到的冲击化解到最小。

川南临港片区怎样发挥自身优势,推动国际贸易的开展?中国贸促会四川自贸试验区服务中心主任王瑞琛认为,自贸区有“试验”两个字,就应该对标国际贸易最高标准,来提升川南临港片区贸易便利化水平,同时提升本地营商环境。同时,川南临港片区可以多做一些服务,搭建更多平台,帮助更多企业走出去、引进来,促成更多的国际合作,促进贸易投资。

王瑞琛说,川南临港片区发展国际贸易怎么定位,什么样的产业才适合泸州发展?泸州以酒闻名,但除了酒以外还能发展什么产业?就要在产业方面做好定位。目前,泸州正在承接智能终端产业转移,这是一个很好的产业,但也是一个短期产业。

 

“服务贸易仍是一个‘短板’”王瑞琛建议,川南临港片区作为内陆开放高地,可以从服务贸易做起,进行一些制度、做法方面的创新尝试。

正如王瑞琛所说,川南临港片区也已意识到“服务贸易”的重要性,正在向这个领域发起进攻。目前,川南临港片区已经启动服务贸易产业园项目,预计今年就将投入运营。届时,相信泸州的服务贸易产业也将实现大的跨越。

国际贸易“内陆试验”更多区域将享自贸红利

自去年11月27日,首批安岳柠檬从泸州港出口新加坡以来,安岳柠檬就从这里源源不断地走向世界,泸州港成为安岳柠檬的重要出口通道。出口港距离产地更近,物流成本降低,这些来自川南临港片区的自贸红利惠及安岳33万柠檬果农。

川南临港片区运行2年多来,不少像安岳柠檬这样的国际贸易企业已经分享到自贸红利。这块“蛋糕”正在吸引越来越多市内外国际贸易企业关注的目光,更多的企业希望搭上自贸区的“便车”。

2002年重组形成的四川北方硝化棉股份有限公司,每年出口创汇达到4000万美元,产品远销50多个国家和地区。产品也从以前每年外销四五千吨,到现在每年外销达到2万吨。

外销经理张倬源深刻感受到,近年来,泸州在国际贸易发展环境上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交通便捷,通关便利。今后的发展怎样才能搭上自贸区的“便车”,张倬源希望川南临港片区能在“江河联运上有一些突破”。

四川阿斯特医疗器械有限公司生产的轮椅销往全球,欧美是其主要市场,今年销售额将突破8000万美元。遗憾的是,这些轮椅目前尚未能从泸州港出口。

“我们也很想把业绩留在泸州,为本地经济发展作贡献” 业务部副总朱美秀说,但是,从目前来看,泸州港可供选择的船公司以及运输时间等都还无法满足公司要求,希望下一步通过川南临港片区的努力,泸州港能提供更多可供选择的船公司,同时缩短物流运输的时间,今后轮椅如果能从泸州港出口,对企业来说也更便捷。

企业的期许,也是川南临港片区未来努力的方向。川南临港片区管委会副主任刘宇表示,下一步,川南临港片区将在制度创新、通道建设、开放经济三个方面发力。除了立足内陆水港进行制度创新,不断优化营商环境外,还要围绕打造成渝城市群南向开放、辐射滇黔的重要门户,着力畅通道、搭平台、促合作。产业方面,将以涉水涉港涉外为重点,推动航运物流、港口贸易、先进制造、现代服务业等集聚集群发展。

未来,川南临港片区的内陆“试验”,定会让更多企业在国际贸易的舞台上崭露头角,让更多区域接收到自贸红利的“辐射”。

 


[责任编辑:]

相关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