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网贵州-中国改革报看贵州,贵州改革发展新闻
中国改革报社主办
站内搜索: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  

让黔茶香飘世界

——贵州“世界茶博园”座谈会在京举行
2019-04-22 18:49:59 来源:改革网 

        (中国改革报 改革网记者 曾平)日前,为落实中国生态产业博览会组委会与贵州富贵之州茶产业文化有限公司就生态产业博览会贵州展示中心和惠水“世界茶产业文化博览园”合作意向在北京举行了项目座谈会。

         参加座谈会的领导和专家有中国生态产业博览会组委会主任赵荣水,中国农科院原副院长章力建,国家农业部办公厅原副主任王文德,中国农科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所所长、中国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学会会长王道龙,中国林业与环境促进会生态旅游委员会会长、全国生态食材评定专家孙建,贵州富贵之州茶产业文化有限公司董事长郑巧星,总策划郑榕,中国地名学会文旅委员会副秘书长陈天佑等单位负责人参加了座谈会。

         据悉,中国生态产业博览会是由国务院国资委事业单位商业饮食服务业发展中心批复成立的专业展示生态食材、生态产品的平台。此前在国务院国资委事业单位商业饮食服务业发展中心主办的首届“中国生态产业大会暨生态食材、生态餐馆、生态康养发展论坛”上, 贵州富贵之州茶产业文化有限公司与中国生态产业博览会贵州展示中心达成落户惠水“世界茶博园”合作意向。

       “世界茶博园”集产品展示、生态教育、生态体验、生态采购于一“世界茶博园”集产品展示、生态教育、生态体验、生态采购于一体,一是给顾客提供生态有机的茶叶;二是生态采购给生态茶叶基地创造出更多的利润空间;三是生态教育、生态体验,利用“世界茶博园”强大的生态教育示范功能。发展生态文化,改变社会大众生态生活方式,倡导生态健康生活,引领生态消费社会时尚。推动高端品质生态品牌建设,培育一批能够展示中国优质产品形象的生态茶叶和生态康养品牌。

         建立全国生态茶叶产业联盟对中国茶产业重新进行生态定位,通过“世界茶博园”拉动茶产业上中下供应链体系联动,对茶产业是革命性的突破。推动中国生态消费新格局。中国茶产业将出现新生态、新格局,“世界茶博园”对现有茶产业体系将是颠覆式影响,而且影响向上下游生态茶叶、生态康养等其他生态环节渗透。

         据了解,我国有4400万亩茶园,是世界最大产茶国,但并没有成为世界茶品牌王国,也没有成为世界茶商业的核心国。贵州有700多万亩黔茶,是贵州四百多万茶人创收增效与脱贫致富的途径,更让贵州四千家茶企树立自主品牌,融入世界走上国际之路。本项目将是承载我国八万家茶企品牌的孵化器,也是八千万茶人弘扬和继承千年茶文化的摇蓝。项目拟在惠水县北部与青岩交界的涟江两岸,建设贵州“世界茶产业文化博览园”,包含有旅游文化、生态养生养老,教育培训、茶文化博物馆、茶主题广场、世界名茶观赏园、世界茶花博览园、国际茶叶交易市场、茶具交易市场、民族物产交易市场、茶文化交流中心等与茶文化相关景点。

         世界茶博园建成后,效益显著。有利于提高环贵阳周边景区旅游世界茶博园建成后,效益显著。有利于提高环贵阳周边景区旅游档次,使茶文化成为贵州重点旅游文化资源之一。有利于弘扬祖国茶文化。让游人在美的享受与游的乐趣中,学习和体味中国茶文化的优秀传统。利用茶文化旅游振兴茶产业,带动区域经济发展,助推脱贫致富。项目建设和区域招商完成后将增加2至3万个就业岗位,带动其他相关产业如餐饮、休闲、娱乐、零售、养老等行业的全面发展。有利于打响贵州茶叶品牌。依靠国际展会品牌效应,打造贵州名优茶品牌,是贵州茶叶做大做强的最佳途径。

         座谈会上探讨了茶博园生态茶种植供应基地将采用耕育农法布局、中医农业技术着手、健康农业为目的。耕育农法体现了传统与科技及文化结合,历史与现代及未来结合,农耕与保育及育人结合,传承与继承及创新结合。建立农田-餐桌高品质生态供应体系,打造全过程透明式生态供应链。包括生态肥料、生态土壤、生态茶叶、生态餐饮、生态消费,生态康养各目标阶段。从农业生产源头开始全过程管控,融合“生态+”从田间做起,上游连结种养基地,提供生态的农资农技,中间建立溯源检测体系,依照国家体系品控,最终为消费者的餐桌带来健康营养的生态食材以及生态康养产品。利用耕育农法+生态茶产业、生态茶食+生态康养创新模式,构建生态产业体系。以“耕育农法促进生态茶产业种植基地发展”布置工作,创建生态茶叶品牌,促进耕育农法生态茶叶基地发展。把生态茶产业融入“节庆”、“体验”、“康养”等体系,保障消费者“舌尖上的生态”安全,把控好茶叶源头。在全国建设一批中国生态茶叶茶食康养之乡,举办中国生态茶产业文化节,评定中国美茶地标。

[责任编辑:田洪波]

相关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