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批混改试点将“扩数量”“扩领域”

2019-04-19 14:14:45 来源:本网专稿 

国家发改委政研室主任、委新闻发言人袁达表示,数量将超100家企业,不局限于重要领域

国家发改委政研室主任、委新闻发言人袁达在发布会上介绍情况。本报记者高弘杰摄

□中国改革报记者袁琳 付朝欢

4月18日,国家发改委召开定时定主题新闻发布会,国家发改委政研室主任、委新闻发言人袁达介绍了我国经济运行、天然气产供储销体系建设、电力体制改革进展、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近期出台的重要文件等五个方面的情况并答记者问。

经济运行开局平稳

积极因素不断增加

国家统计局近日发布的一季度宏观经济数据显示,一季度,国内生产总值同比增长6.4%,与去年第四季度持平;城镇新增就业324万人,3月份城镇调查失业率为5.2%;居民消费价格温和上涨1.8%;国际收支基本平衡,外汇储备保持在3万亿美元以上。

“今年一季度,我国经济开局平稳,积极因素不断增加。”袁达强调,在世界经济增长放缓、国内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的情况下,今年我国经济发展实现平稳开局,是非常不容易的,需要倍加珍惜。

他同时指出,当前世界经济增势疲弱不可避免地会对开放型经济体带来负面影响,我国经济发展也将面临一定挑战,但并不会改变我国经济发展的基本面和向好态势。

“这主要是基于3个方面的判断。”袁达分析说,一是经济发展新动能逐渐增强。产业方面,传统产业改造提升加快推进,新兴产业保持较快发展,一季度高技术制造业、高技术服务业投资分别增长11.4%和19.3%。需求方面,消费升级趋势明显,交通通讯、文化旅游等服务消费快速增长。投资增速平稳回升,结构不断优化。外贸进出口特别是出口保持增长,一季度以人民币计价的出口增长6.7%。区域城乡方面,京津冀、长江经济带、粤港澳等区域发展增长极增长带加快培育,新型城镇化市场潜力不断释放,市场主体发展活力动力进一步增强。

二是政策效应在显现。今年以来,重大政策加快落地,政策支撑作用不断增强。比如,提高个税起征点、实施六项专项附加扣除、下调存款准备金率等政策效应开始显现;下调增值税税率等大规模减税降费政策陆续推出;在援企稳岗、普惠养老、学前教育等社会政策方面出台了一系列有针对性的措施。随着相关政策的出台实施和政策效应的逐步显现,将进一步激发和增强发展动力,有力支撑经济保持总体平稳、稳中有进的发展态势。

三是市场预期明显改善。从企业信心看,PMI显著回升,3月份制造业PMI时隔三个月后再度进入扩张区间,非制造业PMI创2018年9月以来新高。从消费者信心看,一季度消费者信心指数为124.6,比上年四季度提高3.2个点。从国际市场看,近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在下调2019年全球和美国、欧元区等经济增长预测值的同时,上调了对我国经济增速的预测值。

“从多年经济运行的实际情况看,虽然一季度经济规模占比不大,但其走势是全年经济走势的‘风向标’。一季度经济平稳开局为全年走势打下了向好的基础,我们完全有信心、有条件、有能力实现年度经济社会发展预期目标。”袁达如是表示。

4月18日,国家发改委召开定时定主题新闻发布会,国家发改委政研室主任、委新闻发言人袁达介绍了我国经济运行、天然气产供储销体系建设、电力体制改革进展、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近期出台的重要文件等五个方面的情况并答记者问。图为发布会会场。本报记者高弘杰摄

天然气产供储销平稳有序

主要体现为“四升两降”

据了解,按照习近平总书记作出的加强天然气产供储销体系建设的重要指示,一年多来,各地区、有关部门和企业深入贯彻、齐心协力、攻坚克难,天然气产供储销体系建设取得显著成效。“去冬今春供暖季的天然气供应总体平稳有序,主要体现为‘四升两降’。”袁达介绍说。

所谓“四升”,即供气能力、储气调峰能力、“南气北送”能力、重点需求保障水平明显提升。

供气能力方面,2018年,我国天然气消费量为2803亿立方米,比上年增长18.1%;在供暖季的消费量为1090亿立方米,增长17%;日最高用气量10.37亿立方米,增长20%。

储气调峰能力方面,已形成综合储气能力超过160亿立方米,比上年增加超过30亿立方米,高峰时每天动用储气约1亿立方米。

“南气北送”方面,通过管网互联互通,新增“南气北送”能力每日6000万立方米。

此外,天然气资源供应向北方清洁取暖的7省市大幅倾斜,将公交车、出租车纳入民生用气保障范围,重点地区和民生用气得到较好保障。

所谓“两降”,即高峰期压减企业用气量明显下降,供暖不及时等个案数量明显下降。

袁达说,2017年供暖季最高压减企业用气量接近1亿立方米,2018年压减不到7000万立方米,较好地兼顾了民生和经济发展需要;对于出现的供暖不及时、室温不达标等个案问题,各地通过日调度机制,都及时妥善进行了处置。

增量配电改革试点初见成效

已投运试点项目超过60个

近年来,我国电力市场化交易不断扩大。据袁达介绍,2018年,我国电力市场化交易比重大幅提高,煤炭、钢铁、有色、建材等4个重点行业发用电计划全面放开。2019年以来,市场化交易继续取得进展,1月~3月,全国完成市场化交易电量同比增长24.6%,占全社会用电量的26.8%,占经营性行业用电量的50.5%,其中电力直接交易同比增长40.3%,减少电力用户购电支出131亿元。

2016年11月以来,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局分三批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了320个增量配电业务改革试点,有效激发了社会资本投资增量配电项目的积极性,促进了配电网建设发展,在推动提高配电网运营效率、改善供电服务质量等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

据袁达介绍,2019年,国家发改委陆续出台了《关于进一步推进增量配电业务改革的通知》和《增量配电业务改革试点项目进展情况通报(第二期)》,进一步明确相关政策,有效解决试点推进过程中的关键问题,对改革试点项目的投产时间作出明确要求,督促地方加大推进力度。“从目前情况看,试点工作取得积极进展,已投运试点项目超过60个,并有28个试点项目已开工建设,改革试点初见成效。”

袁达还表示,今年以来,国家发改委聚焦当前现货市场试点面临的重点问题,研究起草了进一步推进电力现货市场建设试点工作的指导性意见,拟于近期出台。“目前,广东、山西、甘肃的现货市场正在开展模拟试运行,为下一步扩大电力现货交易积累经验和完善系统。”

“扩数量”“扩领域”

第四批混改试点工作将启动

混合所有制改革在激发市场主体活力、推动经济平稳健康发展方面具有重要作用。袁达透露,在前三批混改试点的基础上,近期,国家发改委、国务院国资委拟启动开展第四批混改试点工作。

袁达称,考虑到前三批混改试点主要集中在少数重要领域,数量也较少,第四批试点的主要定位就是“扩数量”和“扩领域”。

从“扩数量”来看,前三批试点总量为50家企业,第四批试点数量将超过100家企业。从“扩领域”来看,第四批试点选择不局限于重要领域企业,也包括具有较强示范意义的充分竞争领域企业,以及已实现股权混合、拟进一步完善治理的混合所有制企业,特别是一些有影响力和示范作用的混合所有制企业。

袁达对此打了个比方:一个新的产品、一项新的技术在正式量产或商业化之前,先要进行实验室试验,然后放大实验室效果,进行“小试”和“中试”,“中试”成功之后,基本就可量产了。当前第四批混改试点,就是类似从“实验室阶段”进入到“小试”“中试”阶段,我们将不断总结试点经验,积极推进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

“目前,在征求部门意见的基础上,形成了第四批试点备选名单,已上报国务院国有企业改革领导小组。待领导小组审定同意后,将启动试点实施工作。”袁达说。

从“大写意”转向“工笔画”

促进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

第二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召开在即,袁达通报了“一带一路”倡议提出6年来的新进展。

政策沟通方面,中方已与125个国家和29个国际组织签署173份合作文件,其中有发展中国家,也有发达国家,还有不少发达国家公司、金融机构与我国合作开拓第三方市场。

设施联通方面,中老铁路、中泰铁路、雅万高铁、匈塞铁路等项目扎实推进,瓜达尔港、汉班托塔港、比雷埃夫斯港、哈利法港等建设进展顺利。到2019年3月底,中欧班列累计开行数量超过1.4万列,基本实现“去一回一”,通达境外15个国家50个城市。

贸易畅通方面,2013年~2018年,我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货物贸易总额超过6万亿美元。中白工业园、中阿(联酋)产能合作园区、中埃苏伊士经贸合作区等稳步推进。

资金融通方面,中国先后与20多个沿线国家建立了双边本币互换安排,与7个国家建立了人民币清算安排。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联合建立了能力建设中心。截至2018年底,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在沿线国家累计实现保额6000多亿美元。

民心相通方面,在科技交流、教育合作、文化旅游、绿色发展、对外援助等方面取得一系列成果。

“当前和今后一段时间,‘一带一路’建设正从谋篇布局‘大写意’阶段转向精耕细作‘工笔画’阶段。我们将坚持‘三共’‘五通’,遵循市场原则和国际惯例,发挥企业主体和政府引导作用,落实好即将召开的第二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达成的成果,进一步凝聚合作共识,扎实推进互联互通建设,持续加强国际产能合作,大力拓展第三方市场合作,促进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袁达说。

六大重点行动

深化水资源重点领域改革

我国人多水少,水资源供需矛盾突出,正常年份总缺水量达500亿立方米;全社会节水意识不强、用水粗放,水资源利用效率与国际先进水平存在较大差距。

据袁达介绍,2017年,我国用水总量为6043亿立方米。其中,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仅为0.54,与发达国家0.7~0.8的水平差距较大;每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为45.6立方米,是世界先进水平的2倍;每万美元GDP用水量约为500立方米,而发达国家基本在300立方米以下。

近日,国家发改委会同水利部印发了《国家节水行动方案》(以下简称《方案》)。“这个方案是未来一个时期开展节水工作的主要依据。”袁达说。

基于我国国情水情现状和地区差异,《方案》提出,到2020年万元国内生产总值用水量、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比2015年分别降低23%和20%,节水效果初步显现;到2022年用水总量控制在6700亿立方米以内,节水型生产和生活方式初步建立;到2035年用水总量严格控制在7000亿立方米以内,水资源节约和循环利用达到世界先进水平。

在具体措施上,袁达介绍了六大重点行动和深化机制体制改革两大方面。

六大重点行动,即“总量强度双控”“农业节水增效”“工业节水减排”“城镇节水增效”“重点地区节水开源”“科技创新引领”。“六大重点行动紧盯关键环节和重点区域,突出对用水量超过95%的农业、工业和城镇开展节约集约用水,着重对地下水超采地区、缺水地区以及沿海地区等重点区域用水进行管控。”袁达说。

袁达举了两个例子。“农业是用水大户,约占用水总量的62%以上,节水空间很大,要大力推进高效节水灌溉,优化调整作物种植结构,推广畜牧渔业节水养殖方式,加快推进农村生活节水。工业用水占用水总量的21%左右,工业节水减排,要大力推进工业节水改造,推动高耗水行业节水增效,积极推行水循环梯级利用。”

深化机制体制改革方面,突出市场和政府两手发力,深化水价、水权水市场改革,强化节水监督管理,推动合同节水管理,健全节水标准体系,推行水效标识建设等。

中央预算内投资下达超80%

充分发挥引导带动作用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今年中央预算内投资安排5776亿元,比去年增加400亿元。目前,中央预算内投资下达情况如何?

“在具体工作中,我们注重提前谋划、周密部署、加强调度,加快中央预算内投资下达进度,一季度已下达超过80%,保障了重点建设项目资金需求,为实现经济平稳开局发挥了积极作用。”袁达表示,下一步,国家发改委将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抓紧下达剩余投资计划,督促各地加快投资计划执行。同时,围绕“精准”“高效”“防范风险”,切实加强中央预算内投资管理,充分发挥好中央预算内投资的引导带动作用。

所谓“精准”,就是准确把握投资方向,精准补齐发展短板。按照新发展理念和高质量发展要求,把有限投资精准用于脱贫攻坚、生态环保、“三农”建设、重大基础设施、社会民生等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领域和薄弱环节,切实把钱花在刀刃上。

所谓“高效”,就是加强事中事后监管,切实发挥投资效益。依托国家重大建设项目库加强项目储备,严格落实项目单位的主体责任和日常监管单位的监管责任,持续做好项目日常调度、在线监测和现场监督检查,同时发挥地方发改部门和行业管理部门就近就便监管的优势,加快投资计划执行,尽快形成实物工作量,切实发挥政府投资效益,发挥好“四两拨千斤”的引导带动作用。

所谓“防范风险”,就是强化审核论证,防范化解地方政府隐性债务风险。严格项目建设条件审核,按照尽力而为、量力而行的原则,区分轻重缓急,科学有序推进,避免出现半拉子工程。建设需要政府出资的项目时,充分考虑地方财政承受能力,在项目可行性研究阶段充分论证资金筹措方案,切实防范和化解地方政府隐性债务风险。

聚焦重点领域减税降费

预计全年减负2700亿元以上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要求,一般工商业平均电价再降低10%,中小企业宽带平均资费再降低15%,移动网络流量平均资费再降低20%以上。4月3日,国务院常务会议确定了一批新的减税降费措施,进一步为企业和群众减负。有记者提问,国家发改委将采取什么措施来保证这些目标的实现?

对此,袁达表示,国家发改委将会同有关部门,聚焦用能、物流、电信等重点领域,研究提出2019年降低涉企收费重点措施,预计全年减轻企业和群众负担2700亿元以上。重点将围绕4个方面开展工作:

围绕一般工商业平均电价,在去年基础上再降低10%,主要措施包括:运用降低增值税税率和电价中附加的国家重大水利工程建设基金征收标准的政策空间,加强电网企业成本监管,扩大电力市场化交易规模等。

围绕降低交通运输、物流成本,主要有6项措施:一是全面推广高速公路差异化收费、货车使用非现金支付、客车ETC等优惠政策。二是下浮铁路货物执行运价,进一步清理规范铁路货物运输杂费及铁路专用线、自备车维护维修服务收费。三是降低货物港务费、引航费等港口收费标准,减并港口经营服务性收费项目。四是降低民用机场收费、航空煤油进销差价等。五是引导督促国际班轮公司降低码头操作费及单证类附加费。六是深入推进多式联运示范工程等提高物流效率的政策措施,推动降低物流成本。

围绕降低电信资费,重点降低移动网络流量资费,以及中小企业宽带资费。

围绕清理规范相关服务收费,主要是督促地方降低偏高的燃气工程安装费收费标准,取消公民身份信息认证服务收费等。

袁达表示,下一步,有关部门将加大对铁路、港口、航空、电信等领域降费政策落实情况的监督检查,确保上述清费减负措施落到实处。

[责任编辑:张海莺]

相关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