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网粤港澳大湾区-中国改革报看粤港澳大湾区,粤港澳大湾区改革发展新闻
中国改革报社主办
站内搜索: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  

甘海:一道血鸭,载动如海乡情

2019-04-19 10:15:21 来源:萧宇随笔公众号 甘海

 

一道血鸭,载动如海乡情

 


       农历二三月间,乍暖还寒时分,正值油菜花开,穿行在莲花县各乡村,一片片翠绿托起明黄地毯,一阵阵春风吹皱金色花海,伴着温润的气息,花香渐次侵袭,啁啾鸟鸣,蝶舞蜂飞,好一幅乡村图景,好一曲田园小调,美得令人心旷神怡,美得让人不忍相扰。漫步其间,听口音可知外地游客不少。我不由感叹,这些年莲花县着实火了,知名度大幅提升。转念又想,此中,一朵花、一枝枪、一位老阿姨、一道菜,四张靓丽名片功不可没。



       一朵花无疑是荷花,即莲花。全国2000多个行政县里,唯一一个以花卉命名的就是咱莲花县,这本身就有一种广告效应。可惜曾经一度莲花境内无莲花,令人唏嘘不已、扼腕叹息。前几年,县里在地处县城北郊的莲花村建设“荷花博览园”,以打造成全国最佳赏荷地为目标,规模初具就迎来了四面八方的游客。波光粼粼、荷花点点的风情水乡,当我陪同来自“白莲之乡”广昌县的客人,在“荷博园”转一圈后,他们都由衷地赞道:“连片栽种这么大面积的荷花,连片的荷花如此壮观还是第一次看到,莲花荷博园作为最佳赏荷地名不虚传。”走出莲花的游子回到家乡,不论是哪个季节,都爱去荷博园里走走,让那熟悉的泥土和花的芳香钻入鼻腔,涌入心腔,寻拾记忆,寄托如海的乡情。


      一枝枪的故事早已闻名遐迩。毛泽东早年在《井冈山斗争》一文中特地提到了这枝枪。贺国庆烈士冒死保存的不仅仅是一枝枪,而是保存了革命的火种。这把革命火种后来成燎原之势燃遍了整个中国。由一枝枪发展起来的武装队伍成了中国工农红军红六军团第17师的主要班底,后来发展壮大成为了人民军队的一支劲旅——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第47集团军的主力。战争年代,这只队伍驰骋疆场、征战南北、屡建奇功,由此,莲花一枝枪名扬天下。毛岸青、邵华在参观莲花一枝枪纪念馆后欣然题诗:“莲花一枝枪,美名传四方。昔日打江山,今日保家乡”。现驻扎在陕西的陆军第47集团军某部,前些年曾由部队首长率队来到莲花追根溯源,一枝枪精神代代相传……

     一位老阿姨,就是将军农民甘祖昌的夫人龚全珍。她是第四届全国道德模范,2013年度感动中国十大年度人物之一,曾两次受到了习总书记的亲切接见,因被总书记亲切地称为“老阿姨”而闻名全国。1957年,她跟随丈夫回到老家莲花县坊楼镇沿背村,扎根山区教书育人,离休后仍倾力捐资助学、扶贫济困,几十年如一日无私奉献,为广大群众做了大量的实事好事,一直受到了乡邻乡亲的尊敬和爱戴。她的事迹见诸各大媒体报刊之后,艺术家们为老阿姨的事迹所感动,专门为她写了一首歌曲《老阿姨》。作曲家、中央音乐学院院长王黎光在创作歌曲后,特地到莲花拜访老阿姨,见面交流之后深受感动,表示今后如有机会再写有关老阿姨的歌曲,一定会创作得更好、更动人。这首歌很快在全国唱响,在莲花乃至萍乡更是成为百姓热衷的手机铃声。尤其是2014年春节联欢晚会上,韩磊演唱《老阿姨》后,龚全珍这位耄耋老人又一次红遍全国。随后,以甘祖昌和龚全珍为题材和原型的电影《老阿姨》、电视剧《初心》在莲花拍摄,分别在中央电视台六套和一套黄金时段热播。一首歌、一部电影、一部电视剧,一次又一次将莲花的美誉度飙升到了历史新高。莲花这片古老而红色的土地再次受到全国人民的关注和热议……



      若问“一道菜”是什么,但凡熟悉莲花的人都会脱口而出:莲花血鸭。莲花血鸭不仅在莲花境内家喻户晓、妇孺皆知,在省城乃至“北上广深”等一线城市也有响当当的名气。在省城南昌,以“莲花血鸭”命名的餐馆达十多家,在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地都有莲花血鸭餐馆,许多餐馆都把莲花血鸭这道江西名菜作为本店的招牌菜隆重地向顾客推荐。由此,天南地北的客人对莲花血鸭都得以知晓和青睐。


      当然,这些得益于多年来莲花一直重视对外宣传和推荐这道名菜。2008年北京奥运会,莲花血鸭上了运动员的餐桌。2010年,江西省在全省范围内举办“十大赣菜”征集评选活动,莲花血鸭在各地推荐的近百道赣菜中脱颖而出,获得了“十大赣菜”殊荣。2012年中央电视台《乡村》栏目组来到莲花采访,并在第七频道隆重地推介了莲花血鸭,随后在中央电视台《舌尖上的中国》节目中,莲花血鸭再次现身,名声大噪。从此,莲花——这颗镶嵌在赣西边陲罗霄山脉中段的璀璨明珠又新添了一道亮色。


      莲花血鸭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其诞生于七百多年前那场轰轰烈烈、波澜壮阔的抗元复国大业。相传南宋末年,元军攻占临安,大举南下,丞相文天祥集师勤王,莲花境内众壮士纷纷响应。一日,各路豪杰聚会莲花,饮血盟誓。因当时缺鸡,遂以鸭血代之。适逢文天祥自岭海引兵出江西,一路奏捷来到莲花,与各路豪杰共饮血酒,提振士气。伙头刘德林听说要为文丞相接风,颇为紧张,炒鸭子时误将尚未喝完的血酒当成酱料倒入锅中,顿时香气扑鼻,锅里呈紫红色并呈浆糊状,刘一尝,顿惊,比往常的味道更鲜美,于是端上餐桌。文丞相尝后,赞不绝口,问道:“此为何菜?”刘德林灵机一动,随后答道:“血鸭”。文丞相大喜过望,对众壮士说:“今日各路豪杰汇聚一堂,共商抗元复国大业,我们饮血酒,吃血鸭,誓与敌人血战到底!”顿时,士气大振。是日出师,收复永新等县,一时声势大震,威名远扬。“血鸭”这道菜从此就这样一代代传承了下来。


     长期以来,莲花血鸭就像久居深闺、足不出户的大家闺秀,不被外人所熟知。莲花人崇文重教,耕读传家,人们勤劳朴素,温和善良,世代以山为生,以水为乐,山水的灵性体现在每个人的身上。山水孕育的末代帝师——朱益藩,赋予了莲花血鸭高贵的身份,并走出了莲花。朱家父子一门三进士,父亲朱之杰未曾仕途,哥哥朱益浚曾署理湖南巡抚。朱益藩仕途显达,为清廷近侍词臣。其曾钦命南书房行走,兼经筵进讲大臣,为光绪皇帝和慈禧皇太后在养心殿讲授《贞观政要》。之后又受命为“毓庆宫”行走,教授溥仪汉文,可以说是光绪、宣统二代皇帝的老师。凭着这一身份,他将莲花血鸭带进了皇宫,敬献给皇上,莲花血鸭堂而皇之地登上了皇室的餐桌,成了贡品御菜。由于工作关系,我曾在莲花接待过朱益藩的孙子——北京某高校的一位退休老师,上述传说从他那里得到了证实。


      莲花素有“沪潇理学,碧云文章”之美誉。碧云文章指的是末代帝师朱益藩其人其文,尤其其书法名噪京华。沪潇理学则是指复礼书院的创办人,明朝著名理学家刘元卿及其影响深远的理学。刘元卿创办的复礼书院学规严密,对乡俗礼仪很规范,包括祭祀、红白喜事都有一整套的规矩。他们祭祀时用的血鸭与县城一带的有所区别,烧制前是用盐拌血,故名盐血鸭,从此,莲花境内分上西盐血鸭和陇西酒血鸭两种血鸭,沿袭至今。




     生于斯,长于斯。作为土生土长的莲花人,我们都知道,虽然莲花血鸭历经数百年,由于社会生产力水平低下,这道佳肴曾经是普通百姓家的稀罕菜。民间只有在一年的重要民俗节日,比如端午节、中秋节,或是重要的祭祀节日,如中元节,才会家家户户炒制血鸭。



      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改革开放后尤其是进入本世纪以来,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吃饱”演变到了“吃好”,莲花血鸭逐渐成了普通百姓的家常菜。随着味蕾的打开,莲花人对血鸭越来越钟情,越来越难以割舍,血鸭俨然成了莲花人乡愁的标志,成为味觉上的一份绵长的思念,无论在外漂泊多久,无论乡音是否更改,那份对莲花血鸭的思念,永远萦绕心头,永远牵肠挂肚。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只要哪里有莲花人,哪里就会谈论莲花血鸭,哪里就会有莲花血鸭餐馆,哪里就会有莲花老乡聚会的身影和品尝莲花血鸭的欢笑声。


      近年来,随着莲花血鸭受到全国各地食客的偏爱,本县企业界人士积极探索莲花血鸭加工包装运输新工艺新方法。莲和农业公司老板贺先生率先研制真空包装速食血鸭,通过电子商务面向全国销售,满足了全国各地食客的口福。赛狮鞋业老板颜先生在莲花创建“莲花血鸭馆”,致力打造集血鸭文化研究、血鸭产品研发生产销售于一体的现代企业,旨在让全国各地的客户能够便捷地享受到物美价廉的地道莲花血鸭。我们期待在不久的将来莲花血鸭不仅是莲花人的乡愁,也是江西人的乡愁甚至是中国人的乡愁。


      莲花血鸭,历经数百年风霜雨雪、沧海桑田,见证了历史的变迁,见证了社会的发展,更见证了莲花人民为追求美好生活而奋斗的足迹;这不仅是一道名菜,更是一个文化符号;不仅是莲花游子的乡愁,也是莲花人走出家门的一张名片。


      写下这些文字,淡淡的,缓缓的,悠悠的,辣辣的,有香味儿、有温度、有母爱、有乡愁。我知道,这正是莲花血鸭里那如海的乡情。



      作者简介

      甘海,男,1965年生,江西莲花人,曾任高中化学教师,教务主任,县委县政府秘书,乡党委书记,县委办主任,县教育局长,现任县政协副主席。早年曾在《江西教育》《江西教育科研》《中学生数理化》等教育专业杂志上发表多篇论文,偶尔在《江西通讯》《工作与研究》等省市委机关刊物上发表调研文章。近年,稍有空闲,常爬格自娱,有文章散见于《光华时报》《萍乡日报》《赣西都市报》。其中长篇报告文学《我所认识的将军爷爷和龚奶奶》曾获第二十五届江西省报刊副刊好作品二等奖和江西新闻奖三等奖。

      (蔡乐平、吕晨编辑整理)

 

[责任编辑:]

相关报道: